在中国古人看来,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只有虚无,所有的一切诞生于天地分开的刹那。在人类出现之时,并没有文字发明,而伏羲的出现,将古代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纪元,不得不提的是——绳结(后来的阴阳之雏形),伏羲和他的部族们用其来捕鱼,更重要的是被用来记录部族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伏羲知道,部族在壮大,他们也已从生存于洞穴中脱离,但是伏羲心中一直存有隐忧,是部族曾经经历过的种种磨难,那是个强大且由摧毁性的力量,却不知这种能量从何而来。这种邪恶的力量会不期而至,更可能在一夜之间摧毁他们辛苦建造起来的家园。
旱涝会席卷土地,让他们颗粒无收,天地之间,冥冥中似乎有一股无形之魔力,在决定万物之生存与毁灭,雨、洪水、震雷、火灾、大风......,于是伏羲将自己的视线投向了头顶这片苍穹,想在这个永恒的星空中寻找答案。许多年来,这片浩瀚的星空给人以敬畏之情,也带给了伏羲最原初的启示。在紧密的星辰中,伏羲试图找到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在天边,伏羲注意到七颗最亮的星星,很早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七颗连接一起如同勺子一样的星星,似乎在暗示什么。
经过长期的观察后发现,在一段时间里,勺子柄指向太阳每天升起的方向时,天气开始逐渐变暖,树木会发出新芽,这个时候也是农作物播种的最佳时期;当勺子柄指向每天太阳升起最高处的时候,就是一年中最暖和的时期,当树上的果实变红,地里的作物开始成熟的时候,天空中勺子柄指向了每天太阳落下的方位;当勺子柄指向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正中间方位的时候,树木会完全凋零,花草会枯死,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勺子柄重新指向太阳升起的方位之时,天气开始转暖,万物重新复苏。所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在伏羲的观察中,这个循环往复不停。
这些在如今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伏羲时期,被这位部族首领作为好奇研究之对象,开启了他探索之旅。在人类文明开始前叶,这种敏锐的观察和强烈的探求欲使得伏羲成为先知的条件。
万事开头,总是难的,伏羲心中充满了疑问。家禽为何在天气转暖之时开始发情,而此时拂面之微风也转变了方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吹来,当河面的冰封开始融化,燕子也飞回了它昔日的巢穴,此时的雨水也伴随着轰隆的雷声,随着雨水增多,雷声为何也随之变大;而当地里的果实庄家成熟,天气为何又开始转凉,此时虽然下雨,雷声却为何也随之消失;当天气最冷的时候,天空中为何不再下雨,而是飘下白白的雪花。
太阳下的树影,也被这位敏感的探求者注意到,在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中,他发现在天气最冷的,树叶凋零之时,太阳下的树影是最长的,而当天气最热,树叶最为茂盛之时,太阳下的树影却是最短的。
对于伏羲来说,观察的越多,心中疑问就越大,他隐约感觉到天地之间存在一个未知的节律,这个节律主宰一切,不仅部族生活需要顺应这个节律,万物之兴衰也要对应着它,但是这些纷乱复杂的现象中,伏羲却始终看不清,这个主宰节律的真正面目。
伏羲带着问题,一直想一直思考,经过长时间的冥想,终于有了重大的突破,他发现表面现象的分析,已经不再有效了,他必须要借助工具才能更接近答案,这个工具就是——木杆(后来的圭表),多年以后,古人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出了一年与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这小小木杆,在当时是一个创举,为伏羲以后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由此进入了新的纪元。
伏羲将木杆插在地方,用它来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此刻起,在这片大地,这位好奇的部族首领在一点点的接近他说认为的终极主宰。伏羲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的这个“终极主宰”,在之后的几千年中,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伏羲用木杆的影子发现,最热的时候,木杆的影子是最短的,木杆尖落地上的影子所在的点离木杆最近,伏羲将此点记为——太阳点(夏至);每到一年中最冷的那几天,伏羲发现,影子离木杆最远,将木杆尖落在地上的影子记为——太阴点(冬至),这个时候也是太阳照射最弱的时候。伏羲进一步发现,在倒影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变化过程中,天气也在经历由冷到热,或由热至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伏羲发现,有两个点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就是天气最冷和最热之时,就是太阳点与太阴点的位置。太阳与太阴的确立,将原本模糊的概念划分为两个逐渐清晰的阶段(如同,太极生出了两仪,有了阴阳),从太阴点到太阳点,是阳长阴消的过程;从太阳点到太阴点,是阴消阳长的过程。两者阳进阴退,阴进阳退,在彼此的升降过程中,相交重叠。太阳与太阴运动中的两个点,正好是阴阳二气运动中变量的分水岭,在太阴到太阴运动的过程中,在中心点以前,是阴大于阳,虽然是往太阳的发现运行,这段还是阴占据上风,所以这个中心点就称为——少阳(意思是阳少,春分),在太阳向太阴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占据上风,所以中心点称为——少阴(秋分)。
春夏秋冬
世间万物的消长,恰好对应着这个循环过程,这时四个十分单纯的概念,但是却不简单,当伏羲第一次提出这些概念的时候,意味着华夏民族的先祖,成功破解了,蕴藏天地之间无穷久远的自然密码。正是这一次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孕育出了一个包含,对立、转化、消长与统一的伟大思想。这个系统的理论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概念确立的同时,也等同于确立了春夏秋冬,少阳表示阳气的发生对应——春,太阳表示阳气最盛之时对应——夏,少阴表示阴气的发生对应——秋,太阴表示阴气最旺盛之时对应——冬;春季万物发生、夏季万物生长、秋季万物收获、冬季万物收藏。
为了将阴阳相互消长的现象,表现得更为精确,在四象确立以后,伏羲又将四象之间的运动再次划分,由此出现了四个新的概念——少阳中气、太阳中气、少阴中气、太阴中气。
在这个大循环的系统中,伏羲也发现了关于时间的概念。在太阳太阴互相循环之间,伏羲将太阳每一次的升起和落下定为——一天,在太阴和太阳两点之间,一个完整的循环是需要365天,在这365天当中,月圆之情形总共出现12次。在古人的传说中,伏羲有着很多伟大的功绩,其中一项就是历法。中国独有的农历历法以及其中所拥有的24节气沿用至今。
通读此篇,恭喜你,你已知晓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初始阶段,并且对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以及农历历法和24节气是如何产生的雏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跟随伏羲的发现的脚步,一起了解伟大的中国文化!
个人认为,若是想清楚的了解一个事物(比如周易),就必须知道他(它)的来历。
(注言:至今为止关于太极图之真正来源皆是未解之谜,并无哪家确立,在此浅薄之言,只为初始之感,好之后收获更易。太极已是存在,目的是要就其能量运用于生活,这里并不想成为专业研究天文之类的领地,一则本人才疏学浅,二则易本身不易。故而,希将最简单的语言,用以启发生活,引发反思,这是目的。此后文章皆源于此初衷。)
伏羲之木杆度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