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行走在美国(一) 初至美國-2013夏至秋

行走在美国(一) 初至美國-2013夏至秋

作者: whiskyella | 来源:发表于2014-08-25 22:53 被阅读79次

【写在前面】

时光匆匆,在美国的十个月,一眨眼,一转身就说再见了。再见,连再见都那么仓促。如果有人问我在美国的感受如何,我可能只会平淡地来一句“很好呀”。其实自己心里清楚,在外交换的这段岁月对我带来了太多改变,给我留下太多回忆,多到不知从何开始叙述,只好用短短的三个字来表达。

然而我走得太过仓促,以至于来不及回味这段旅程的意味,就飞机降落,抵达香港。如果现在不抽时间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也许它也就会在人生的快进中消散了。所以这个文集将会是我不断更新的长文,记载我这段交换经历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思。

【关于出发前】

2013年5月的某一天,午后,我和岚在City Cafe喝下午茶。那时吃的是什么,我忘记了。那时我们在聊什么,我不记得了。那时,我只记得在谈笑间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滑动开锁,是一封邮件,是MEAO的邮件,是关于交换结果的邮件。坦白说,这一刻我等了很久了,到底是去印第安纳跳篝火舞还是去俄克拉荷马吹龙卷风,全在于这封邮件了。我猛地站起来,椅子被打到老后面,点开邮件,只见几个大字"Congratulations!

... Indiana University...1 year..."。冲到餐厅背面,我激动地哭了起来。也许有人觉得我大惊小怪,但我只能说,每个人脑洞大小不同,笑点因此多少有点不同;每个人价值观不同,泪点也多少会有点不同。

那个夏天怎么过的,我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心里有个期盼,就是看看外边的世界,创造一些美丽的故事。

【降落初体验】

初到美国时,我和同行者端端都累得不成人形。但我的兴致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增高----终于要到一个新的地方了呢。我喜欢挑战,热衷变化,迷恋不一样的东西。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糟糕的情况,让身边的人开心,这些都会让我兴奋。这也是我喜欢旅行的原因之一。

我第一个认识的美国人是Sarah,负责接待交换生的老师。那天是她开车来机场接我和端端去Bloomington。仍清晰地记得去小镇的路上,端端和Sarah谈笑风生,而我由于不自信而装睡,实则一路贪婪地观赏路边的风景和人。时隔两个学期过后再和Sarah见面时,我已完全没有了当时的胆怯和自卑,和Sarah愉快地交流和分享,而后离开还有点恋恋不舍。

美国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什么都大。人,高马大。平时就显小只的我,被扔到这个地方,就更显娇小了。有次在电梯里,我正好站在正中央,四周挤满了威武的白种人,瞬间就感觉自己掉到了牙签盒里。

这儿的很多建筑,不仅大,还简单粗暴。我和端端去超市买东西,GPS显示快到了,然而我们只看见不远处有一堆像仓库般规整的厂房。问了下路人,才发现那堆一个个集装箱似的厂房竟然就是大商场。现在很多人爱打着朴素的口号走简洁风,但我敢说,这才是真正的朴素……这些“厂房”没有任何装饰,外墙就是水泥,只有门口处挂着商场的Logo显示出了它的本质。他们是一个个硕大的长方体从天而降似的伫立在这片荒芜的大地上。加上周围没有什么其他建筑物,这些商场的存在不禁让人匪夷所思,以为是外星人所做。

食物的分量也是极致的大。曾记得我第一次买汉堡时,服务员问我要什么size的可乐,我想都不想就来了句“small, please”。但是当她将可乐杯递给我时,我所见的是一只巨大的可乐杯,大小大概像国内电影院爆米花小杯加长。我当场就质疑,我要的是小杯呢。可人家妹子说这就是小杯。紧接着,她给我秀了下他们的大杯。相信我,那是只巨型怪物。美国商家提供的食物分量在不断增大,这也是导致肥胖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如图可见可乐杯增大的历史,大家感受一下。再举个食物的例子----日本寿司。大家都知道在亚洲,寿司是一课一课上的,一课大概就一两个,最多三个。而美国人吃寿司的方式是每个人点一整条寿司,大约有7,8个,然后一个人把它吃完。当然这也和美国人不习惯share食物有关。完了说到美食又停不下来了><还是留到美食篇再好好讲讲吧。

Coke Size

【小镇印象】

说说Bloomington这座小镇吧。她像印第安纳州中部的一股活泉,是诗意的,包容的,温暖的。说她诗意,因为她不仅山环水绕,风景迷人 ;而且她的城镇建设也很精致可爱。由于印第安纳生产石灰石,许多建筑物都是用石灰石建造,配合着穿插的山林和红褐色地砖,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是那样优雅。加上私人住宅形态各异,颜色大胆多样,一条条街走下来,让人很有品味的兴致,绝不会乏味。

说她包容,是因为她开放而有活力。Bloomington的主城区与印第安纳大学(IU)相连。可以说,IU 是Bloomington的最大特色和旗帜。她有约八万人口, 其中四万都是IU学生。曾经有个当地老爷爷和我说,生活在B-town 的人有一半是IU的顾客(学生),另一半是IU的员工:) 由于有大学的存在,Bloomington的人口组成很多元,人口流动也很大,使得这个城镇很有活力且很国际化。 街道上各色boutique,酒馆和咖啡屋,以及各国菜肴。天气好的时候,中心街道Kirkwood上会有许多当街卖艺的艺人或学生,有的玩苏格兰手风琴,有的耍非洲鼓,还有的吉他弹唱,很热闹,也很有风味。

而说她温暖,是指浓浓的人情味,就像温暖的蘑菇奶牛汤一样。这种人情味是灌溉了美国大多乡镇地区的。路上的行人不紧不慢,没有大城市的那种浮躁和自我中心。我常常在路上迷失时会自然而然露出疑惑的表情,这时候就会有好心的路人问我“You look

confusing. Can I help you?” 如果我想去的地方路程比较远,他们还会开车带我去那个地方。在超市里,商场里,售货员、收银员也特别亲切。他们亲切可不是想给你推销什么,而是单纯的想和你唠唠嗑,扯扯家常,开开玩笑。我很喜欢他们的幽默。那是一种不妄自菲薄也不愤世嫉俗的幽默。一来不贬低他人和自己,二来不对社会有什么抱怨。虽然工作并未很好,生活压力也很大,他们却仍享有一颗乐观的心态。也许看到的人少了,攀比的心理也就淡了。

街景  街景  应该是教堂  冬景-我最喜欢的咖啡馆  校门,通向小镇中心街市 校园一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在美国(一) 初至美國-2013夏至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ie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