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我来继续讲述亲密关系这本书!
我想权力争斗是为了防止自我预期的幻灭,其实是不愿意去承担幻灭之后的结果的。
我认为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不去选择幻灭,也不用去选择幻灭带来的结果,自己用自己的经验以为的不好的结果,或者是不利于自己的结果。
为什么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的多?因为生气是我们可以接纳正常发生的事情。生气还是具有归属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014/56188e46a6562b2c.jpg)
但是心碎,却让我们感到近乎要丧失归属感,有在归属感绝境的边缘的感觉。
就犹如一个人在悬崖边,还差一步就会跌落山谷。这个时候目前只有一根稻草,只要比跌落山谷好,就会选择紧紧地抓住。抓住稻草的同时,是在潜意识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有总比没有好。
从情感角度说人的生存本能是爱!爱是具有归属感和社会性的。由此可以判断爱是相互的,爱是有回应的 。
当内心感受到自己的爱不能被回应的时候,心里便由生出失落和沮丧当内心感到将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便会提前做出防御机制。便会与这种势力做对抗,从而会出现4种偏差行为。
我想到面临这4种行为的时候,内心是很紧张的,或者情绪是处于失控边缘的。行为也变不理智,思考也会具有局限性。不能用较成熟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权力斗争。
这样看待事物行为的一个态度,会对行为的影响作出有失偏颇的判断,从而不能做出合理判断。
如何打破这种局限,我想起了,有句老话说的,就事论事。什么是就事论事,就是把事和情分开。事要理性对待。情要要看到人性的一面,用情对话,做出爱的链接。就如为什么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情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014/fc4964705e6b8ed4.jpg)
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
我现在在觉察自己,我感到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我不愿意去说话的感觉是什么?我说出来的话,别人没有采纳。内心有一种挫败和失落。
这样的感受对他人来说可能会轻描淡写而过。那对我来说为什么是限制性信念呢?再往深处思考,这不是现在就形成的信念。
这是从小时候就有的想法。那个时候家庭中最小的我。说话很多时候不会被听到,或者被直接否定。
这样长久的行为让我感受到,缺乏自信和成就感,从而反过来再说话的时候,声音会缺乏底气,以至于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听到,对我来说都会无所谓,都会全然接纳。
有时候甚至于不去辩驳,即使别人对我的理解有偏差,也不会再去做更深入的交流。
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负重前行,终究要处理伤痛。犹如出来混的终究是要还的。
为什么结婚的时候誓言都很美好,我们都会毫无疑虑的相信。当真正进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小事件就会打破这样的美好,进入幻灭的阶段。
我想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旧伤在,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却情愿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我不觉知我的旧伤,却坚持这个痛苦是对方带来的。
权力斗争的原因是争执双方往往是真的关心对方,看似互相争执,互相对抗,其实是互相重视对方,在乎对方,渴望获得对方爱的表达!
伴侣之间关系越亲密,容易唤醒潜意识中的记忆。如果能够觉察自己曾经造成的伤痛,这将会是很好的疗愈机会,也是更好的更深入地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更能促进双方心智成长。
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通过去控制对方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用自己的伤痛去伤害对方,拒绝对方揭开伤疤疗愈痛,看到痛。一方面我想保持自身的完美形象,面对痛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不愿意去承担这份面对痛苦的勇气。
选择把自己的胆小懦弱藏起来容易,选择去推卸给他人容易。最难的是自己扛起来自己承担。
内省,会让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真实是最好的样子,不一样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014/865f61cece01f3f1.jpg)
11月共读——《亲密关系》
阅读时间:2020.11.16—2020.11.29
不参加共读的小伙伴也可自由打卡
打卡积1分,分享积5分,月底颁奖
2020.11.18 第❸天
【阅读计划】第三章 36页-64页
【阅读思考】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权力斗争的逻辑(直接原因,表现方式,结果,本质目的)
2、限制性信念是如何产生的?你有什么限制性信念吗?
3、读完玛丽和约翰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在你看来,他们的对话存在什么问题?
✍输出格式:(推荐使用 墨记app)
千月灯塔读书会 第9天
【书名】《亲密关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分享人】你的姓名
【阅读日期】2020.11.1
【阅读页码】第三章 36页—64页
【阅读感悟】
1、写下你对三个问题的思考
2、自由地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最爱金句】抄下这句话+解释你为何喜欢这句话
幻灭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
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但是只要有期望就有失望。
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逃脱出来。
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有权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到来了。
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是这两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会很痛苦,甚至严重到心碎的程度。
珍尼尔森博士在他的正面管教中说,沮丧的孩子有四种偏差行为:
1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2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3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4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
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的多。
用较成熟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权力斗争,不只能让你面对过去的伤痛,也能让你不再受其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就是自我局限的信念。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如果想法是颗种子,把它种下你得到的果实就是信念。
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
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或差劲的想法,也对你没有任何帮助。
再进入一段新的亲密关系时,我们会把过去的旧痛旧伤也一并带去。
小时候我们会把没治愈的创伤埋在心底,以免感到痛苦,为什么呢?除了不想感到痛苦还有一个原因,幼时的创伤有时难以承受,如果不把它去除去,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死掉了。
潜意识和储藏室很像,都是用来收纳,我们不想要却又不知怎么处理的东西的,但不同的地方是潜意识可以无限的扩张,容纳越来越多的不愉快,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痛苦。
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所有源自未愈伤口的信念,都是自我局限的。
【我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