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641793/238cf0315b294595.png)
[导读:杂相应 (1/2)]
《杂阿含经》「杂相应」的内容為本卷第980~992经和卷47第1241~1245经,「杂」有「小而花样多」的意思,也是这些经文的特色。
念三宝经:佛陀在毘舍离,教化诸贾客,教他们如在旷野遇危难时,即应念佛法僧三宝,以除恐怖等。
(九八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跋耆①人间游行,至毘舍离国,住獼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毘舍离国有眾多贾客②,欲向怛剎尸罗国,方便庄严③。是眾多贾客闻世尊於跋耆人间游行,至毘舍离国,住獼猴池侧重阁讲堂。闻已,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為诸贾客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贾客从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诸贾客方便庄严,欲至怛剎尸罗国,唯愿世尊与诸大眾明旦受我供养。」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时,诸贾客知世尊受请已,从坐起,礼佛足,各还自家,办种种净美饮食,敷床座,安置净水。晨朝遣使,白佛:「时到。」
尔时,世尊与诸大眾著衣持鉢。诣诸贾客所,就座而坐。
时,诸贾客以净美饮食自手供养。食毕洗鉢讫,取卑小床④,於大眾前坐,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告诸贾客:「念佛法僧恐怖则除汝等当行於旷野中,有诸恐怖,心惊毛竖。尔时,当念如来事,谓如来、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如是念者,恐怖则除。又,念法事,佛正法、律,现法能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亲近,缘自觉知。又,念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乃至世间福田⑤。如是念者,恐怖即除。
「过去世时,天、阿须轮ⓑ⑥共斗。时,天帝释告诸天眾:『汝等与阿须轮[*]共斗战之时,生恐怖者,当念我幢⑦,名摧伏幢。念彼幢时,恐怖得除。若不念我幢者,当念伊舍那⑧天子幢;若不念伊舍那天子幢者,当念婆留那⑨天子幢。念彼幢时,恐怖即除。』如是,诸商人,汝等於旷野中,有恐怖者,当念如来事、法事、僧事。」
尔时,世尊為诸毘舍离贾客说供养随喜偈:
「供养比丘僧, 饮食随时服ⓒ,
专念諦思惟, 正知ⓓ而行捨。
净物⑩良福田, 汝等悉具足,
缘斯功德利, 长夜获安乐。
发心有所求, 眾利悉皆应,
两足四足安, 道路往来安。
夜安昼亦安, 一切离诸恶,
如沃壤良田, 精纯好种子。
溉灌以时泽, 收实不可量,
净戒良福田, 精餚膳种子。
正行以将顺ⓔ, 终期ⓕ妙果成,
是故行施者, 欲求备眾德。
当随智慧行, 眾果自然备,
於明行足尊, 正心尽恭敬。
种殖眾善本, 终获大福利,
如实知世间, 得具备正见。
具足见正道, 具足而昇进,
远离一切垢, 逮得涅槃道,
究竟於苦边, 是名备眾德。」
尔时,世尊為诸毘舍离贾客说种种法,示、教、照、喜已,从坐起去。
[校勘]
ⓐ 大正藏无「而」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轮」,宋、元、明三本作「伦」。[*]
ⓒ 「服」,圣本作「耶」。
ⓓ 「知」,宋、元、明三本作「智」。
ⓔ 「顺」,圣本作「领」。
ⓕ 「期」,宋、圣二本作「斯」。
[註解]
① 跋耆: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於当时的中印度,摩竭提国的北方,当今印度东北部,是由八个种族组成的联邦共和国,又称為「金刚国」,首都是毘舍离。又译為拔耆、跋祇、跋闍。
② 贾客:商人。
③ 方便庄严:努力装束整齐(以出远门)。「庄严」指装束整齐。
④ 卑小床:矮的座位。又译為「卑床」、「小床」。
⑤ 善向、正向……乃至世间福田:此段省略了中间的经文,详见卷三十三第931经关於念僧的经文。
⑥ 阿须轮:阿修罗。
⑦ 幢:旗帜。
⑧ 伊舍那:帝释天左侧的天王。(另有伊舍那天是色界顶的第四禪天的天王,又译為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
⑨ 婆留那:帝释天右侧的天王。
⑩ 净物:正命所赚取的财物。
译文
九八〇、念三宝经:佛陀在毘舍离,教化诸贾客,教他们如在旷野遇危难时,即应念佛法僧三宝,以除恐怖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跋耆国的人间游行,而至于毘合离国。就住在于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
这时,毘舍离国,有众多的贾客,欲迈向但剎尸罗国,而方便庄严(正在整装)。这些众多的贾客,曾闻世尊在于跋耆的人间游行,而到了毘舍离国,而住于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听此消息后,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佛陀就为诸贾客们说种种的法,示教照喜他们。示教照喜后,就默然而住。
这时,诸贾客们,从座而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说:「世尊!我们诸贾客,正在方便庄严,欲到但剎尸罗国,唯愿世尊,和诸大众师,明天接受我们的供养。」
那时,世尊,默然而许允他们之邀请。
这时,诸贾客知道世尊已接受其请愿后,就从坐起,礼佛足,然后各还其自己之家,去办种种净美的饮食,以及敷床座,安置净水。到了翌晨,则遣人白佛而说:「时间已到了,请世尊们上路。」
那时,世尊,和诸大众,都着衣持钵,诸贾客之所,就座而坐。
这时,诸贾客乃以净美的饮食,亲手供养。俟食毕洗钵后,则取卑小之床座,在于大众之前坐下,听佛的说法。
那时,世尊告诉诸贾客们说:「你们在旷野中行走时,将会有种种的恐怖。如恐怖而心惊毛竖时,那个时候,就应思念如来之事。所谓如来,乃为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像如是的思念的话,恐怖就会消除。其次,要念法之事。所谓佛的正法与律,在现法当中,能离炽然,不须等待时节,都应通达、亲近,缘此而自觉知!其次,要思念僧之事。所谓世尊的弟子,乃善向、正向,-乃至为世间的福田。像如是而念的话,恐怖就会除去!」佛陀并举喻而说:
在过去世时,天神和阿须轮(阿修罗,非天),曾经起争斗。那时,天帝释告诉诸天众说:『你们和阿须轮共斗战之时,如果生恐怖的话,当念我的幢,名叫摧伏幢。念那个幢时,恐怖就会除弃。如果不念我之幢的话,也当念伊舍那天子幢(自在天子幢),如不念伊舍那天子幢的话,当念婆留那(水神)天子幢。如念其幢的话,恐怖自会消除。』像如是的,诸商人们!你们如在于旷野之中,发生恐怖的话,当念如来之事,以及法之事、僧之事。」
那时,世尊也为诸毘舍离的贾客们,说供养的随喜偈而说:
供养比丘僧 饮食随时服 事念谛思惟 正知而行舍 净物良福田
汝等悉具足 缘斯功德利 长夜获安乐 发心有所求 众利悉皆应
两足四足要 道路往来安 夜安昼亦要 一切离诸恶 如沃壤良田
精纯好种子 灌溉以时泽 收实不可量 净戒良福田 精肴馐种子
正行以将顺 终期妙果成 是故行施者 欲求备众德 当随智慧行
众果自然备 于明行足尊 正心尽恭敬 种殖众善本 终获大福利
如实知世间 得具备正见 具足见正道 具足而升进 远离一切垢
逮得涅盘道 究竟于苦边 是名备众德
(供养比丘僧的饮食,以及随时的衣服。要专念而谛思惟:要正知而行舍!布施净物,而为良福田,你们都已具足。缘于这种功德的大利,能在于长夜,获得安乐。)
(发心而有所求时,众利均能应验。两足、四足〔一切的众生〕都安乐。在道路之往来,都能安乐。夜间也安乐,昼间也安乐,一切都能离开诸恶。)
(犹如沃壤的良田,种下精纯的好种子一样。都随时灌溉,而润泽,到了收获结实时,实在是不可测量的良多!)
(在净戒的良好福田里,有了精美的肴饍之种子,将顺于正行的话,终期会有好果之成就的。因此之故,行布施的人,如欲求具备众德的话,就应当随顺于智慧去行,众妙果就会自然而然的俱备。)
(向于明行的两足尊,以正心而尽心恭敬,而种殖众善本的话,终会获得大的福利。会如实而知道世间,会得具备正见,具足而见正道,具足而升进。会远离一切的垢秽,逮得涅盘之道,而究竟于苦边。这名叫做具备众德。)
那时,世尊,为诸毘舍离的贾客们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们后,从座起而去。
[对应经典]
可加上:参考《增一阿含经》卷十四〈高幢品24〉第2经。
[读经拾得]
本经中佛陀教商人们在旷野觉得恐怖时可念三宝,也可和其他教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六念」的经文互相参照,例如《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57经:「若住、若行、若坐、若卧,乃至妻子俱,常当繫心此三昧念。」(CBETA, T02, no. 99, p. 218, b10-11)
另外如卷三十第849经等经所述,佛弟子修行六念可逐渐完成七觉支,以「念佛」為例,念佛成就念觉支,念觉支可增长择法觉支、精进觉支,进一步则能长养喜觉支等。有念觉支自然不被心中幻想出的恐惧所左右,有择法觉支而可择离恐惧,甚至有喜觉支的欢悦自然完全没有恐惧,因此从理论上的分析可知念佛自然能无有恐怖。
实务上,念佛若不能提起正念(念觉支),则代表还未能掌握念佛的诀窍,须要多加练习,或改练习六念中的其他项(例如念戒),直到能将六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减少贪瞋痴。
六随念解释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