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在一期作文素材杂志上偶然看到月亮与六便士的譬喻,“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那时便被吸引,买了实体书看完了。我到现在还能回想起自己窝在沙发上拿着绿颜色的笔勾画文中警句,那本书充满了奇幻色彩,一位画家的一生在毛姆的笔下栩栩如生,最后在孤岛上拿着画笔涂满了四周的墙,是尤为狂乱而精妙绝伦的画作(我对那本书里这个场景的记忆尤为清晰)。至于书里面文字本身的戏谑与幽默,只言片语便戳中心窝,潜入人性深处的话语时不时振奋人心。而这一切,除了毛姆本身富有睿智和哲理的思想,和观察入微的细致之外,还要归功于译者的用心使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毛姆本意,这在利润微薄,浮躁不安的翻译圈是极为庆幸的一件事。
在豆瓣等书单推荐上看见了毛姆的另一本小说《刀锋》,被一种原始的欲望和现实的潮流驱动着,用零零散散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两本书都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上本书是画家高更,而这本书却是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其实毛姆的书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他要表现的思想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在读那些评论的时候,每读一条于我而言标新立异的见解,总觉得毛姆的书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对此,我只能说一下大体印象,若要细细挖掘,又不知要何年何月了(貌似是一种巧妙的偷懒的借口,笑:))拉里与伊莎贝尔价值观的冲突,拉里穷游世界追寻个人意义与无我境界,巴黎的多彩生活,个性鲜明的人物(艾略特,拉里,苏珊,索菲)(可能有朝一日我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和经历,但那种初读时的感触或还留存)。
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可能它并不会在你未来找工作和对象上多一份筹码,可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包容的接受一些观念和想法,在书页间体验不同的人生。书的好坏并没有高下之分,只取决于你潜意识中愿意获取的那一部分在你的头脑中的理解程度。相比于过度社交,静下来读书也是一种打发时光修身养性的方式,安宁平和,莫不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