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要做到安全,并非易事,也非难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6505/1d6b798c4567a319.png)
没有危险,我想没有人能够做得到,佛祖也不能。危险是潜意识存在的,它无处不在。不过,它是以“静熄”状态存在的。危险事故的发生都是他或者她打破了危险的“静熄”状态,以致于激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件很不起眼的事物很可能就是引起危险事件发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要注意身边的小事情。毋以事小而不为,但也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防范危险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绝不是为了防范危险,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想到自己是处在危险包围之中的,只要我们平时小心点,我们就能在危险中安全地生活,防范危险是一种安全意识形态。我们需要的就是建立这种安全意识形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6505/a7e8042d4ef8f7fa.png)
不受威胁。这比没有危险更复杂、更困难,也高了一个“档次”,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要做到不受威胁,实非易事。威胁可能关乎到名誉、朋友、亲人......甚或生命。这些东西,人都是很难承受的,谁也受不起这样残酷的损失。
可是,人生不能保证,很有可能就会上演这样一段精彩的画面。此情此景,要做到不受威胁,就需要很明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自身就有了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就会驱使我们行为,行为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摆布,不过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很可能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但至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
不出事故,这是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前提下的结果的。可有的时候,没有危险,也不受威胁,也还会出事故,不过,这种事故是漂亮的事故。
再拓展点想。
安全,从表层意义上讲是个人问题,但深入一步诠释,它已上升到了国家社会,安全是国家、社会的一个主题。
长江大学生救人献身的事迹,已从安全问题上升到了社会现象,安全好像“彩虹”,只要出现才会发现它的“美丽”,过后复然,如此循环,安全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何不动员全民重视安全防范教育,防安全问题与未然,是否更好?
英雄们并不需要这些虚名,也享受不了这虚名,虚名是社会给的,也是社会享受的,如此弘扬舍身取义精神,莫非在鼓励我们要具有献身救人精神?
为什么弘扬舍身救人比安全教育更隆重呢?默认舍身救人工程比安全教育计划更伟大、更有意义?举个极端点的例子,若没有安全问题,岂非要制造舍身救人。舍身救人是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搭进了自己的不安全。安全教育是要提供他的安全,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可想而知,哪一种更重要,更有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6505/fcd485be5a33448d.png)
我们要以安全制造安全,绝非想以不安全换取安全。
加强安全教育计划,减少舍身救人事迹,这才是真正值得弘扬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