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善意的话语,能使人在凛冽的冬日中感受到温暖,而一句伤人的恶语,却会让人凉透了心。由此,与人为善,善意从心间流出的那一刻,不仅仅会滋润别人的心田,我们的内心同样也是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请拥有一颗友爱之心,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吧!
古有“将相和”的故事流芳百世。渑池会结束以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自己赫赫战功却屈于一名文士说客之下,扬言一定要羞辱蔺相如,蔺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面对门客的不解,蔺相如说:“之所以秦国畏惧不敢攻打我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站在门后的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从最初的水火不相容到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与人为善成就负荆请罪的一段美名,也见证了一代枭雄的度量和气场。
与人为善,也是与己方便。正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透过一扇窗,迎接了别人,也照进了阳光。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薇的一首《六尺巷》,让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以一种神秘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本来是两家的占地纠纷,因为友善却让两家和好如初,还成就了全民“礼让”的良好社会风尚,也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不可复制的气质,一张“与人为善”的明信片相信也印在了历代人的心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与人为善也更加切实具体,真实可行。去边远的山村学校支教,去养老院做护工打扫卫生,街头敢于扶起老人,给生病的同学募捐,在地铁站做志愿者。这些身边的小事即是力所能及的又是能服务人民的。小事不小,只要我们一直在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终会变成一种风气,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当担起我们身上的这份责任。
由古到今,与人为善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停歇,续写善字开头的故事仍然在进行。善入人心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的,就像一杯清新的茗茶,时间会告诉我们,在上下翻腾的空间里,善意已经沁入心脾。我与友善共勉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