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事不再反映我们自身的主体性,我们对那件事就会失去兴趣,而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源自于我的生存目标中始终映射着自身的秉性。无论你是写论文,还是做工作,甚至是打游戏,当你自己的想法,被另一个声音压缩到只能按照“那种方式”去执行的时候,游玩的乐趣就彻底没了。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控制型的管理模式中,人的创造力和活力都会丧失,因为那是一个不再为自己的情感冲动所负责的反馈机制,它的剩余物只有他者的目标,那个可以涌现无限可能性的空间没有了,那里已经没有了探索的必要,也不再可能发现新的东西。”
将这段话完整地抄写写下来,让自己警惕:不要想着控制他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好的管理应该是激发人最大的善意和最好的状态。我还告诫自己:不偏执,不盲从,尽量不被他人的观念或情绪所控制。任何的思考,既要有自己的立场,也应该考虑到他者的感受。有控制的地方就会有反控制,当大家的力气都用在了控制和反控制,该花力气的地方就被忽略了,事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享受不到获得感,心生怨怼,可能引发新一轮对抗,最终形成负向循环效应。
这段话也启发我:留给自己和他人“可以涌现无限可能的空间”,激发人的创造力与活力。不要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填满,要给自己松弛的时间段。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填得太满,给到孩子自由安排的时间。以前早上孩子一来我就开始播放国学经典的视频,中午吃完饭午休前,会用听写把这个时间填满。国庆后,我开始给孩子们松绑,早上、中午乃至托管时间,都给孩子部分自主管理的时间。如果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安排过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是活在他人的控制之下,永远学不会时间管理。老师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如果开会多,安排多,老师失去了自己能控制的时间,只能疲于应付,丧失工作与生活的乐趣,无以激发老师的创造性。
跟领导的谈话是愉快的。之前做了一些功课,通过公众号了解学校近一年来开展的各类工作,然后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现场请教领导。我期待在一项工作开始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能多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关于学校的愿景,算得上同宗同源,当我知道愿景背后更大的愿景故事时,很感动。纯粹做教育不易,做了之后不张扬更不易。以前忽略了教育大背景的了解,缺乏和时代发展的对接,现在才明白,真正做教育,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跨时空思考,跨领域思考,站在更大的坐标之上思考教育。看远,看广,看深,看到教育的本质:一切都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看到做教育的底层逻辑:把握发展需求。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把细节做到极致。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评价方式等等,都将是我面临的大挑战。
凡事都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不要着急,给自己预留适应的时间,就不会焦虑。不焦虑,思考就会更清晰,做事效率高,适应能力也随之提升。低调进入稳步走,你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