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受“摊销”传闻与商誉减值监管风险提示影响,2018年报(下半年)成为商誉减值集中计提时点,计提比例达到12%,远超其前后会计期间表现,令人质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2018年报显示,有商誉的上市公司中有55%发生了减值,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超过5%以后,减值发生率在平均水平(55%)上迅速攀升,商誉占比是商誉减值风险的先验指标。
(一)数据处理:以最新的377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28家2018年三季报和2018年报中出现负资产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上市公司样本为3747家,其中2018年三季度商誉账面价值不为0的有2067家,商誉账面价值为0的为1680家,所需数据均来自于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二)核心假设:当期商誉减值准备超过上期,即表明一定出现了商誉减值,超出部分即当期计提部分;而当期商誉减值准备未超过上期,假设未发生减值,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中未发生减值,可能因为当期处置部分子公司,不再并表而冲销该减值准备,因而就减值发生率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不会存在高估。
表1 2015-2019年上市公司商誉与计提减值准备(亿元)
注1:计提比例=计提减值准备与当期商誉账面价值之比;
注2: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当年年报/中报商誉减值准备-上一期年报/中报商誉减值准备,因此中报也仅包含该年上半年所计提部分,同理,年报仅包含该年下半年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并非全年。如此设计可以观察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多集中在下半年还是上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不披露该数据无法观察);
图1 2015-2019年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情况
图2 上市公司2018年Q3商誉占比区间分布及减值发生率
--End--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