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

作者: 北方密使 | 来源:发表于2023-02-18 21:19 被阅读0次

要说父亲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波澜,就要数从他以前的玻璃技校转到钢院附中了,而这一波澜也当然改变了我的学生生涯。

如果父亲不跳槽,可能之后的职业路径会比较艰难。最起码在进入钢院附中后,尽管这是个在海淀学区末流的高校,但最起码摇身一变,算是教育界的正规军了。

而他这次跳槽的恩人,是他以前师范的同学杜大爷。杜大爷是个很和善的人,在我印象里。似乎对谁都满是赞美之词。而这种赞誉又拿捏得当,并不会给人一种奉承的意味。在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在杜大爷面前就可以少有的放下对成年人的戒备之心。因为只有他不会教育我、批评我。

杜大爷有个妻子,也就是同在钢院附中的余老师了。她是个非常精明干练的女人,虽然我没亲眼看见她管教学生,但从她的气场就可以窥知一二了。老爸刚去的时候就是在余老师的年级组里当班主任,我想余老师和杜大爷当时给了他不少照顾吧,因为父亲不是一个在职场上很有韬略的人,最起码在我眼里他是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看透的那种人。

虽然我只见过几次余老师,但她给我的印章是很深刻的,或者说更深刻的是他们老两口的勤俭与质朴。他们是那么朴素,就如同山脉上林立的那群松柏一样,身上没有半点艳丽之色。从母亲的几次言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生活的朴素,甚至有点过度的节俭。

杜大爷和余老师有一个女儿,同在钢院附中,比我大几届。我没有见过他们的女儿,但我知道这一生都过着极度勤俭的老两口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了,最终他们的女儿在澳洲成家。

以前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这就是出国读书就很厉害,如果还能在异国他乡成家立业,那更是人中翘楚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经历了远比父亲多得多的职场波澜后,逐渐不再羡慕那些离开祖国在外生活的人。外面的大千世界不一定就比家周围的一亩三分地儿精彩,外面的人也不一定就那么值得花心思结交。其实所有的色彩斑斓都可以同没通过书本,通过阅读去体验到,或者可以花一些时间走马观花的看看。但要说定居,饶了一大圈下来,还是感觉离父母近点更好。

我想当余老师就在一个月前因病去世的时候,她女儿会不会因为长期在外,不能经常陪伴母亲而有那么一丝的悔恨,其实我更难以想象的是杜大爷形单影只的景象,有哪个如此干练的女人能和他再一起过那般朴素的生活呢。

有时候突然发现曾经一些熟悉的身影已经悄然从这个世界上被抹去了,或者大部分人已经变得苍老木那,就像我前几天出去吃饭,碰到一个以前在学校非常另类的同学,十几年后再见到他,他居然已经两鬓斑白。这世上最残忍的永远是时间之刃,让很多人、很多事消逝于无形。

相关文章

  • 余老师

    余老师是两个人, 上语文课的时候很凶, 音乐课又很温柔。

  • 余老师

    在我求学的岁月里,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我以后生活的影响很大,其中,给我印象...

  • 余老师

    余老师学识广博,所写文字都是我所喜爱,是我漫长年岁里遇见最有才华的人,我对他极其崇拜。这几年虽然没了联系,我还是...

  • 小余老师

    尊敬的院长,于总好,中医讲师团的家人们大家好,今天仔仔细细的听了院长讲的这个犹太人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母亲的不容...

  • 写给余老师

    多么心疼,虽然月色浓稠 风很轻柔 天空的灰度刚好抹掉月亮的孤独 其实我不想说孤独 那么多人都在奔跑 可是你一开口,...

  • 遇见余老师

    遇见余老师 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

  • 我的余老师

    今天初中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我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去。 一上午我心神不定,一张张照片从群里传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 余老师印象小记

    ――有感于余老师的语文教育情怀 余映潮老师七十有余,华白的头发,单薄的身材,站在讲台上,行走在学...

  • 说说余华老师

    我喜欢的作家很多,余华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认识余华,是通过富贵的故事,书的名字《活着》。 之后,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

  • 余老师评课

    今天在师大附中听余老师评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vb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