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孩子的卧室传了出来。
2
去年国庆节从成都回深圳,便跟我家老大约定开始晨读至今,已整整过去三个月了。
3
这期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上学还是放假,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从来没有间断过,作为不到十岁的孩子能做到如此,确实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欣慰。因此我便有了为其写点什么的想法。
4
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不然,这三个月并不是那么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就过来了的,也是经历了波折和困难的。
5
晨读的新鲜劲刚过,发现坚持晨读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早起这个拦路虎。第一次小波折发生在两周后,记得深圳来了第一波寒流。被窝的暖和和起床的寒冷之间的诱惑与恐怖在小朋友的身心上较量——好冷呀,今天可不可以休息一天呀。说实话,还真有点心疼,看着一个小小的身板跟你如此恳求怪可怜的。
6
“不行!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事情不能一开始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我们要勇敢的与自然环境做斗争。一日之际在于晨,这不是还有老爸也陪着你吗”。儿子想想也是,于是翻身、起床、刷牙、洗脸,读书,一个人成长从控制自己早起开始。这期间为了帮助孩子养成习惯还请语文老师给予鼓励!
7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才开始。大约又过了几周,也背了不少诗词名句或英文单词篇章后,开始向我提出严重质疑。
8
“老爸,我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要求他们的孩子早读,为什么我们要坚持早读?”,“早读,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一定要做姐姐那样的学霸,我们做普通人就好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会思考,开始为自己找正当理由,这是一个进步。
9
但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必须选择面对。于是我们父子二人一起寻找读书的理由。后来张载的《横渠四句》、曾国藩的《读书三要》以及龙应台的《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努力》等古今大家为何要读书便成了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10
时间在一天一天的过去,知识在一点一点的积累,智慧在一茬一茬的成长。当孩子自己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他坚持努力付出的决心才会更大、更自觉。
11
这得从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我们家有个小规矩吃饭想看电视只能看诗词大会。
12
诗词大会上,董卿老师的妙语连珠,康老师的才华横溢,蒙曼老师的知识渊博,各参赛选手的口吐金莲、百家争鸣、各显神通,让人发自内心的钦佩。
13
我们跟百人团一起答题,跟选手一起动脑筋,或对或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也能在飞花令、诗词接龙中偶尔参与一下,“老爸,这个我会,这个我们背过哟!”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再次证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普世真理。
14
借此东风,业余时间我们一起找来关于董卿、蒙曼老师关于其家庭教育的资料来研习,发现共同的结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不是天生的,是父母、老师的严格要求,是自己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刻苦努力,多管齐下共同铸成的。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很简单,要努力达成却需要汗水和毅力来浇灌。
15
回想三个月的心路历程,为孩子能养成好习惯而高兴,也为自己无论晚上多晚回去也坚持早起陪伴而感到自豪。因为我深知若孩子在晨读,我们在睡懒觉,长持以往,孩子会怎么想。子女教育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1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教育父母不能缺席,今天缺课早晚要回来补课,也不排除最后连补课的机会都不给您,那才后悔莫及。
17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只有让他们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坚持做难做之事,才能实现茁壮成长,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18
欢迎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您一切探讨更多关于子女教育的话题。
(锋言疯语 2020.01.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