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现代经济的五十个发明》3: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咨询和“想法的实体”。
“有限责任公司”和“咨询公司”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1. 为了解决一个临时性的问题,而产生了一个想法;
2. 想法产生之后,会实体化,有了自己的组织形态、权利和财产;
3. 一个实体化的东西,自动就有生存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它一定想要做大做强。
假想一个场景。假设你是古代的一个员外,家大业大。赶上家中老母亲要过六十大寿,你决定好好操办一场,但是你忙不过来,就请了一位助理,帮你组织这次庆祝活动。助理是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六十大寿举办得很成功。
按理说,这个工作结束助理也就该离开了。但是助理主动找到你说,员外啊,秋收马上快到了,咱家田产多,我来帮你组织秋收吧。你一想也对,就让他留下帮忙。
秋收结束后,又赶上了过年,你又把过年的一系列活动也交给了这个助理。后来,助理就在你家长期地住了下来,大小事情都参与,慢慢地就成了你的管家,你还给了他一定的决策权。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助理正在和你的女儿谈恋爱!俩人已经在谈婚论嫁了。这时候你一想,这不对啊!我只是找这小子临时来帮个忙,怎么他现在就要成了我的财产继承人了呢?
这就是一个做大做强的故事。只要是一个有智能的“实体” —— 人也好、AI 也好 —— 它就会有做大做强的愿望。
做大做强的实体,既不是人也不是 AI,而是“想法”。它们是哈福德的《塑造现代经济的五十个发明》这本书中的两个发明:一个叫“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叫“管理咨询”。
1.把想象变成共同体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过一个思想,说“公司”,其实原本是个虚构的东西,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这怎么理解呢?比如我们几个人要合作干个什么事儿,那我们去做就行了,事情做成了就各回各家 —— 那为什么人们要成立“公司”呢?
“公司”一旦成立,它就不仅仅是做事情的人的集合,“公司”会有它自己的权利和财产。虽然公司是咱们几个人搞起来的,但是这个财产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公司的”。公司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曾经在鸦片战争中给中国人带来过惨痛教训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这个东印度公司是1600年英国王室亲自组织成立的,当时有218个股东,成立公司的目的是非洲好望角的货运业务。这个业务特别重要但是风险很大,所以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给了东印度公司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特许权,这个业务是东印度公司独享,其他人不能插手。而第二个条件,在当时人看来就非常不寻常了。
这个条件就是“有限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东印度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这218个股东的损失仅限于他们在公司的投资,而不会牵连其他责任。
这可是一个“不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做事方法,如果咱们两个人合伙做生意,钱不够了需要借钱,借了钱之后如果生意失败,那除了自己投入公司的钱全没了,还得想办法还别人的钱。我们搞不好就得把自家房子卖了,还不够的话自己还得进监狱。如果做生意动不动就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谁还愿意做生意呢?
“有限责任”的好处,就是限制了风险。不管出多大事儿,只要宣布公司破产,公司欠的债就可以一笔勾销,就可以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有点反直觉的设定。虽然1600年就有了东印度公司,但是一直到1811年。美国才在纽约州开始正式承认有限责任公司,而英国本土直到1854年才有了民间的有限责任公司。
哈福德说,“公司(corporation)”这个单词,是来自于“incorporation”,而 incorporation 的意思就是“实体化”。
公司,是一个想法的实体。你是你,公司是公司。哪怕你开一家只有你一个人公司,你和你公司也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你甚至可以开几家公司,做几个不同的生意 —— 如果其中一个生意失败了,你只需要让那个公司破产,你其他的公司和你本人,都不用受影响。
"有限责任公司"是个伟大的发明!有了它,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在市场里冒险!
2.把咨询变成公司
一个新事物出来的时候,人们很难看出来它的深远影响。比如19世纪末,美国大肆兴办铁路,这件事都有哪些深远影响呢?
首先,铁路把全国各地连在了一起,把美国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既然现在是全国市场,小公司们就纷纷联合起来变成大公司,要在全国市场统一行动。
可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管理那么大规模的公司。这就促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1922年,一个叫詹姆斯·麦肯锡(James O. McKinsey)的会计学教授写了一本书,叫《预算控制》(Budgetary Control),这本书给大企业的会计学指明了方向。以前小企业做会计事务,关注点都在怎么管理过去的账,而麦肯锡的思想非常先进,他着眼于未来,告诉企业怎么根据未来的计划,来给公司各个部门做预算。
新思想有了,书也出了,那各大公司直接买他这本书来学习,学会了照着做不就行了吗?其实不是。公司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把麦肯锡本人请到公司里来,手把手地教管理层怎么做。
于是麦肯锡教授就到各个公司去给人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到1930年代的时候,他每天的收入是5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5000美元!麦肯锡自己忙不过来,就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做这件事。这当然就是现在常青藤名校毕业生最想去的麦肯锡公司。
现在全世界咨询业务每年的总收费是1250亿美元。光是英国政府,每年就要花20亿美元去购买咨询公司的服务。管理咨询,绝对是高大上的行业。
购买咨询公司服务,这就等于说我们公司本身就有管理人员,但他们并不懂管理,所以我还得请麦肯锡的人来教我们公司的管理人员如何管理!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去请懂管理的人来做管理呢?我为什么要花两次钱呢?
3.公司的愿望
哈福德说,咨询公司之所以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法律上的要求。美国政府曾经认为投机行为太多,要加以限制,弄过一个《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这个法案要求银行、法律等公司不能自己搞财政研究,你必须购买专业咨询公司的财政服务,从而防止弄虚作假。其实这招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发生弄虚作假的那些事情,都有咨询公司在背后帮着做。
另一方面,大概是有关管理的新思想层出不穷,真正管理的人本身没有时间学习新思想,所以要请专业人士来教他们新思想。这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哈福德也说,英国政府做了一个统计,本来是临时性地请咨询公司的人来帮着管理,解决了问题就应该走人,但是咨询公司会想各种办法发现部门新的问题,然后留下来继续帮你解决,就好像咱们开头讲的员外和助理的故事一样。
这个套路,英文还有个专门的名词,叫“Land & Expand”(有时候翻译成“落地生根”) —— 先登陆,做好一两件事让你认可了,再找机会扩张,一直占领你所有的相关业务。
对咨询公司来说,这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发展壮大。对花钱请他们的公司来说,这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调查显示,英国政府请来的咨询公司的人,80%都至少要在政府部门里停留1年以上 —— 可是如果要做这么长时间,最有效率的办法其实是直接雇佣一个懂行的人,而不是连这个人带他背后的公司一起请!
还有很多人认为,咨询公司讲的那些所谓新思想大都是常识,其实没什么用,有时候管理者聘请咨询公司只不过是为了帮自己背黑锅而已。
不论如何,咨询公司,也是一个做大做强的故事。
“有限责任公司”何尝不是如此呢?英国刚刚出现私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时候,《经济学人》杂志就提出质疑,认为要限制责任的话合伙人私下签协议就行,没有必要去搞成公司。
因为只需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和股东有时候是有利益冲突的。
因为公司作为独立的实体想要做大做强,它就会收买政客,影响国家决策,甚至凌驾在政府之上。
但英美两国当时承认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形势所迫。当时的市场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的公司形式才能吸引到民间的投资。
由此得到
“有限责任公司”和“咨询公司”,原本只是做事的方法,或者说,是“想法”。但是它们实体化以后,自然产生了做大做强的趋势。这个过程大约是 ——
为了解决一个临时性的问题,而产生了一个想法;
想法产生之后,会实体化,有了自己的组织形态、权利和财产;
一个实体化的东西,自动就有生存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它一定想要做大做强。
可不是说有限责任公司和管理咨询行业“好不好” —— 什么东西都是有利有弊,而这两个东西显然是利大于弊。我们今天说的,只是一个规律。
如果你是员外,你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可能会对助理保持警惕。
如果你是助理,你也可以学习“Land & Expand”策略做大做强。而且你要注意其中有个“时机”问题。为什么现在 ICO 要被打压?也许不仅仅是技术原因 —— 可能现在市场上根本不缺少资金,所以不需要一个新的集资方式 —— 你需要一个“解决临时性的问题”的机会。
所以,君子不可不察。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规律就是规律。
《塑造现代经济的五十个发明》4: iPhone 和“真正的创新工场”
有些科技进步得靠政府推动。真正的创新工场不是搞个什么噱头忽悠风险投资,而是政府资助的那些扎扎实实的大项目。当一个技术刚刚露头、完全不赚钱、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它的市场的时候,你不能指望企业研发。只有政府才有力量做一些看似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是内容特别酷的黑科技。事实上,至少从科研角度来说,政府有时候就得当个运动员。
要说的英雄可不是乔布斯,也不是苹果公司,而是 iPhone 背后的一个“沉默力量”。
现在中国有很多公司在做和 iPhone 类似的手机,企业家动不动就要当中国的乔布斯。但第一个把 iPhone 做出来,和后来的人跟进模仿做一个,还是很不一样的。一个新东西要出来必定要有一些硬条件的支持,而这些硬条件,可能比一个乔布斯要厉害得多。
1.功底
经济学家马祖卡托(Mriana Mazzucato)的一项研究,说 iPhone 的诞生,需要12个关键技术的储备 ——
微处理器
存储芯片
固态硬盘
液晶显示
锂电池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正是这个算法把声音信号和光信号这些模拟信号给数字化,才能让手机处理
互联网
HTTP 协议 和 HTML 网页语言
手机通讯网络
GPS
触摸屏
人工智能语音助手Siri
这12项技术都不是专门为了 iPhone 而发明的,它们在 iPhone 被创造出来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它们是美国的技术功底!有了这个功底,就算没有乔布斯,也会有雷布斯去创造 iPhone。
所以如果有人穿越到古代,甚至穿越到20年前,都绝对搞不出 iPhone 这种东西来。工业化以后的每一个发明背后都有一整个的配套体系,所谓的新发明都只不过是现代科技这棵大树上长出来的一个小果实而已。
但是这就有了一个问题。
苹果公司研发 iPhone 是有明确的利益驱动的,市场买账,所以你肯定乐意往里面投入重金,而你研发出来的成果,自己也有专享的权利。
可是 iPhone 背后这12项关键技术,其中的绝大多数,可不是哪个企业研发出来的。苹果公司用这些技术都基本上是拿过来就用了,苹果可没有处心积虑地研发这些技术好几十年,就等着2006年发布 iPhone。那些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都根本不赚钱,甚至其中很多技术到现在也不盈利。市场机制,似乎不足以产生这12项技术。
那这些技术又是从哪来的呢?它们靠的不是市场,而是“赞助”。世界最大、最厉害的技术赞助者并不是什么风险投资公司,而是政府。
2.赞助者
每次浏览网页都要用到的 HTTP 通信协议,每个网页都要使用的 HTML 网页语言,最早都是西欧核子中心(CERN)为了方便物理学家之间传递信息而发明的。最早上网浏览信息的人浏览的不是朋友圈、也不是购物信息。西欧核子中心是专门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地方,它背后的赞助者不是商人,而是各国政府。
《注意力商人》这本书的时候说过,最早的互联网是美国军方的项目。1969年,是军方出资,把全国十五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连在了一起,叫做“阿帕网”(ARPANET),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
原来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也是美国军方项目的成果。现在每个电子工程师都知道这个算法,这个算法的用处是如此的广泛,但是它的第一个应用,是探测苏联核试验的信号。1963年,肯尼迪政府搞了个项目,要监视苏联的核武器试验,这才有数学家发明了这个算法。
触摸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早也是在西欧核子中心搞出来的,由英国政府资助。后来这个项目研发人员带着技术到了美国,又得到美国政府资助,还成立了一个私人公司。再后来这个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了,触摸屏这才在 iPhone 上出现。
GPS 系统就不用说了,一开始就是为了军事用途。
最有意思的是,连智能语音助手 Siri,最早也是美国军方资助的。在所有民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在普通老百姓想都没想过自己需要智能助手的时代,军方就想给军事人员提供人工智能助手,他们赞助了20个大学的研究者共同研究这个项目。项目进行了7年,逐步成型了,就被一些研究者拿出来,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公司的名字就叫 Siri。这时候民间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包括李嘉诚也投资了。等技术已经差不多做成了,苹果公司才收购了 Siri。最早种下 Siri 这个技术的种子的,是美国国防部。
哈福德说,甚至整个硅谷的半导体产业都应该感谢美国国防部,硅谷最早的一个半导体公司恰恰是国防部赞助的项目。
所以更精准的答案应该是美国军方、美国军方、美国军方。
而美军赞助基础研究可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它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DARPA)”。
3.全世界最大的黑科技制造者
如果关注科技新闻,DARPA 可是个经常出现的角色。一个科技新闻网站叫 Solidot,其中就经常出现 DARPA 赞助的项目。
DARPA 最近都在干些什么 ——
研发一个机器人飞船,用于修复地球同步卫星
修复受损的大脑,让大脑恢复记忆
用死亡卫星的零部件建造新卫星
研发既能上天又能潜水的飞行器
寻找如何将撕碎的文件恢复原样的方法
开发非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处理器
人体发电技术
完美加密的去中心化消息应用
一句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是全世界最大的黑科技制造者。
美军,是个非常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组织。美军做这些事的“初心”可能都是为了打仗,而且美国可能经常打一些非正义的战争……但是,美军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是美国企业学习的对象,美军的退伍军官是企业争相邀请的管理骨干,美军赞助的科技又给企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4.政府和私人
所以说,有些科技进步得靠政府推动。真正的创新工场不是搞个什么噱头忽悠风险投资,而是政府资助的那些扎扎实实的大项目。当一个技术刚刚露头、完全不赚钱、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它的市场的时候,你不能指望企业研发。只有政府才有力量做一些看似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是内容特别酷的黑科技。
而且美国政府赞助科研还有个优点,就是它不排斥私人公司参与。Siri 最早是军方的项目,但是快要做成了你说要出去开公司,政府也允许。不但如此,政府还很乐意把科研经费直接交给私人公司搞研发,因为它认为私人公司做事比大学和研究所的效率更高。
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为什么能搞得风生水起?台前英雄是马斯克,沉默力量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SpaceX 的人才、技术甚至是它的订单,都是 NASA 给的。
有个流行的说法认为政府应该只做裁判员,不能做运动员 —— 公司在市场里尽量折腾,政府的任务是控制公司产生的“负的外部性(比如环境污染、什么公地悲剧之类)”,做好行业规范和监管。但事实上,至少从科研角度来说,政府有时候就得当个运动员。
如果市场在这个事儿上不好使,那可能就得靠国家队,就得靠“举国体制”。如果这件事儿已经做大了、市场好使了,那就再交给市场。这个做法岂不是很愉快吗?
物理学史上的典故。费米实验室是个高能粒子加速器,做出过很多有意思的物理发现。当初,美国科学家希望政府给费米实验室多提供一些拨款,政府想拨款总需要一些实际理由,就问物理学家,你们这个实验室对国防有什么用吗?
物理学家的回答是“跟国防没啥关系……但是物理学研究是个了不起的事儿,所以我们的实验室会让美国更*值得*被防卫……”
结果物理学家还是拿到了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