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7  凡事琢磨一下

117  凡事琢磨一下

作者: 小熊的蜂蜜罐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8:49 被阅读56次

    本周在读的书是《褚时健传》,之前就听过褚橙的传说,但是了解不多,最近随着褚老的去世才想起来家里还有本他的传记,于是抱着好奇和尊敬的态度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刚刚读了五分之一左右,但是已经有很多触动,今天就先分享其中的一个点。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15岁的褚时健便失去了父亲,于是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到了他这个长子的身上,因为家里孩子多,顶梁柱倒下了,所以家里的酒坊便雇不起师傅,只能由年仅15岁的褚时健来承担。而这年少烤酒时的经历中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特点,与其后来的企业经营和巨大的商业成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

    褚时健家的酒坊不大,一间房,一个灶,120多个用于发酵的瓦缸,每次用700多斤苞谷。对于一个烤酒师傅来说,这个规模实在很小,但对于十五六岁的褚时健来说,要酿出酒,不容易;要多酿一些酒,更不容易;要酿出又多又好的酒,大人都觉得难。

    传统方法烤苞谷酒,分几个步骤:泡苞谷、蒸苞谷、放酒曲发酵、蒸馏、接酒。

    尤其是发酵的过程及其需要技术,蒸好的苞谷拌上酒曲,均匀地放到发酵箱里,密封后就开始发酵,发酵后放进瓦缸里糖化,最后蒸馏出酒。发酵的过程最重要,出酒量多少、酒精度的高低全在这一环节上。三伯家的师傅教了褚时健怎么发酵,但在褚时健看来,这事可以做得更好。师傅提醒他发酵时要关门,他琢磨着这应该是温度的问题,因为夏天和冬天的发酵情况不一样,而且在冬天时,他观察靠近灶火边的发酵箱发酵程度总是好一些。酵母菌长得好,出酒率就高。瓦缸糖化过程也一样。靠近门边的瓦缸糖化结果总是没那么理想,出酒率要比靠里的瓦缸少20%~30%。几次下来,褚时健开始用自己的方法。他把灶台里烧剩下的还留有余温的柴火装在破铁盆里,放在远离灶台的发酵箱下面和门边的瓦缸边上,使环境温度一次性升高。结果非常明显,别人家三斤苞谷烤出一斤酒,褚时健总是两斤半苞谷就烤出一斤酒。而且他在冬天基本上也能做到和夏天差不多的出酒率。连烤酒师傅也猜不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做什么事都琢磨一下,这是褚时健从小的习惯。在各个环节,褚时健都不忘琢磨一下,比如,每次挑酒到集市,他都会根据上一次卖酒的情况,调整一下这一次带的数量。每次他都会带得比预计卖出量稍少一些,他的理由是,“东西少,大家喜欢抢一抢,这样卖得快,下次人家还等着我的酒”。每每卖到最后,酒的成色不太好了,褚时健会敲敲酒缸。这是他的又一项本领,只要缸里有酒,他敲一敲就大致能知道酒的度数了。一般酒卖到剩下一两斤了,褚时健敲敲酒缸,听出酒的成色不太好了,就会马上把价格往下降一降。“褚家老大,五分钱卖不卖?”“卖了卖了!”半卖半送,挑去的酒迅速就卖完了。“酒卖完了,人家都说我公道。又买我的。”

    烤酒这件事大概是褚时健对于少年时期的回忆中最美好的一页,因为烤酒,因为烤酒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延续至今,甚至让他淡化了当年父亲离世的凄惶和在乡村生活的苦楚回忆。也是因为烤酒,让褚时健开始了解自己:做事、把事做好,就会快乐,就会有成就感。

    而这个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凡事琢磨一下”,我们都知道他肯吃苦,能够应对各种挫折,但这背后的思维和习惯,有时比埋头做苦力要更重要,遇到任何事情,只有勤动脑,肯思考,然后付诸行动,才可能做得更好。埋头苦干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做成一件事情可能有n种方法,虽然都会到达终点,但是花费的时间和心力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7  凡事琢磨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an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