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第一批都过三十了,在网上到处都是“三十而立”的焦虑,
听着挺吓人的,
三十岁了,你有事业了吗?
三十岁了,你成家了吗?
三十岁了,你生娃了吗?
三十岁了,你立起来了吗?
听着很唬人的,到处都是焦虑言论,
以上对“三十而立”的论调基础都是建立在物质主义思维中的扭曲产物。
是某些人贩卖焦虑感进行佐证的东西。
跟古人说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什么是三十而立】
这句话很出名的,
《论语·为政》里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主要是孔子对自己人生心态和思想变化上的一个总结,
着重点在思想上,并非是什么物质上状态的功名显达。
首先《论语·尧曰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另一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是孔子喷他儿子孔鲤,说他不学礼就立不了。
而孔子这一辈子是最尊“礼”的,
所以很明显的表示孔子说的“立”跟物质没半毛钱关系,反而与“礼”有关系。
【怎么理解三十而立】
首先“立”的本字,在古汉字里表示的是“人站于天地间”,
双脚得站住,得有力量才能撑得住;
腰杆得挺直,得有骨气,有自己的标准;
人的双手打开,
一是要能诚心接纳包容世间一切;
二是两条手臂伸直了得能扛事,得有担当。
关于孔子尊的“礼”
“礼”这个字,可不是现在人说的,
双方见面有礼貌说声,“吃了么您嘞?”
这不叫礼,这叫打招呼。
第一层次的“礼”从《礼记》里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简单概括说就是合乎文明社会价值的,在各方面中都有的行事标准和规范,
所以从祭祀、婚假、交友、师生、君臣这些关系中都有“礼”的存在。
第二层次的“礼”要怎么做?得从古汉字中看,
1器物之上放置最好的东西;
2金文中人在下表示恭敬;
3小心谨慎,全力而行。
总述而言,诚意、正心,以该有的规矩行事方能成为“礼”。
所以结合“礼”和立,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真正意义是什么?
三十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和天地万物的规则,和社会中各方面的礼(规则),同事能让自己立身的准则和能力。
所以别再听各类大V的狗屁焦虑言论,
三十而立,专注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