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保险经纪人,或者是购买保险遇到多个(各公司)代理人的客户,一定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两款保障责任基本相同的保险,价格却可能达30%的差距?本文用数据告诉你,贵得有道理!
都是在银保监委的监督下,产品其实是差不(太)多的……
有人因为无知,所以说——差不多;
有人因为无奈,只能说——差不多;
针对价格不做对比,或不主动了解外界产品的业务员,大多数都会是这个回答。对比之后,都会心服口服,但依旧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条款,价格会有30%的差距?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保费定价的那点事。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影响保险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从保费构成说起,我们购买一份保险所交的保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1风险保障:指损失概率,如死亡率、发生率等,环境一样无差别。
2储蓄保费:当下、未来投资环境一样,无差别。
3渠道费用:线上线下有差异,线上边际成本很低。
无论是其中哪一个渠道,都属于保险公司的与投保人之间的“中介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只关注收到的保费收入,以及保单的投保人质量(核保成本、逆选择风险等)。
各渠道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都仅仅是渠道而已,最终的承保,以及理赔,都是保险公司统一的路径,并不会区别对待。
而价格有差别的原因,在于各保险公司渠道本身的运行成本,以及保险公司的预留利润。
运营成本
4运营成本:广告费用/公司策略/内勤人员工资/场地费用/留存率这方面差异巨大。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各家公司都各有策略。就新华、国寿、太保、平安四家保险公司来说,广告开支如下: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 除了新华最“抠门”广告费,2016年,四大上市险企业,总体日均广告费在6619万。其中“广告王”中国平安全年广告宣传费172.4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9.2%,占四大险企广告宣传费总和的71.38%。(考虑新收保费,计算边际成本)。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 国外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请了明星代言人,但中国却有。明星的代言不是小数目,就像董明珠原来请成龙大哥为格力代言,而之后自己为格力代言,不是付不起钱,而是“代言费都省下来给员工加工资了”。公司策略
互联网趋势,催生了保险公司开发互联网工具。当前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已经在应用互联网科技,但,有公司花大力气开发,造船出海,有公司借助“微信”,开发微信公众号功能,借船出海。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平安是一家最具创新的公司,但是,保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领先但不一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用。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下APP满天飞,相比下载APP占用内存,客户更愿意轻便地关注一个公众号。
产品策略
保险行业大多数采用的是人海战术,而人海战术就要符合人性,所以保险公司研发产品时,销售引导过程中,采用的是“顺意而为”,销售客户想要的,而不是客户需要的保险产品。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风险规划类保险真真的价值体现在:万一发生风险时,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足以承担风险,所以才购买保险。而不是大小事全包,符合人性但违背科学的“保障全面”。
我几乎从来不主动推荐客户配置住院医疗、住院日津贴、意外医疗此类型保险,除非是客户“逆选择”。
我几乎不建议配置医疗保险。
简单来说,发生5000元的住院医疗一定是比发生50万元的重疾理赔款概率大,而实际上理赔5000元与理赔50万元,人工成本几乎一样,假设都为500元。那么理赔成本可简单计算为:10%、0.1%。
所以,概率大的小风险,不仅是不符合需求科学,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高。
销售端策略
销售端策略有两种常见模式:人海战术与精英模式。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总结起来就是:
高效的精英模式
人均产能高
件均产能高
留存率高
培训效率高
后勤服需求少
场地需求少
而人海战术,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销售人员销售技能不足,收入低,留存率低,大量新人增加了培训成本,增加了后勤服务成本,以及场地需求成本。
另一个弊端,由于大量业务员涌进涌出,专业欠缺,留存率低,续保率也受很大影响,间接增加保险公司成本。
根据《保险赢家》2016年杂志称,人海战术、增员行销化产生的结果是:行业人均标准保费在5-6万每年(佣金按照50%的FYP计算,人均年收入不到3万)。这直接导致了费用成本(培训费、场地费等运营成本)的增加。
2016年1月至5月,保险公司营业费用成本由4.44%变成8.89%,翻了两倍多。如图: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精英模式是直接产销分离,专注资金运用,销售外包,跟优秀的经纪公司合作,以绝对优势的产品,吸引绝对优势的经纪公司,实现大规模保费,完成绝对优势的继续率。
直接委外的“经纪人”模式:因为人均产能高(有经纪公司连续两年人均收入超过20万),直接导致营业成本低。节约的营业成本回馈到产品优势的打造,经纪人再借助产品优势扩充新保费,良性循环,多方受益。
预留利润
5预留利润:是部分保险公司的硬伤,需要长期慢慢修复。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是承保和投资,随着保险公司的数量极速增加导致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利率下滑风险
银行利率从1995年的10.98降到2016年的1.5,持续的利率走低直接影响保险的预定利率。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利率下滑是保险公司投资时无法回避的难题。一边是低利率和项目稀缺,另一边是高保费和资金充裕的满腔热忱、呈现出“冰火矛盾”一体。利率下降滋生保费快速增长,但低利率下资金承压,而低利率叠加资产荒则恶化投资形势。
目前险企的主要盈利过度依赖利差(即投资收益率),这刚好与现行经济趋势相悖。所以公司只能调整负债端,通过产品创新,降低预订利率等来增强抵御利率下滑的风险。降低预订利率的每一次调整都是涨价!
银行利率持续下滑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存量保单的出现。
存量保单
存量保单指保险公司于1999年以前在高利率历史环境下发行的,定价利率较高的长期人身保险产品。1999年之前,因资本金利率较高,保险公司发行的保单通常回报率在8%左右甚至更高,基本上为保障型产品,持续期间大多为20年以上。这部分产品此后随着银行利率的持续走低,已逐渐成为保险公司沉重的“负担”,带来了不小的利差损失。
截止2006年9月30日,中国平安的高定价利率保单准备金总额约为900亿元,平均负债成本为6.5%。
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
中国人寿成立于1949年
太平洋人寿成立于1991年
新华人寿成立于1996年
泰康人寿成立于1996年
以上这些经历过高利率时代的保险公司,在2003年(尤其是1999年)之前卖出的保单,给客户回报过高,超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使得保险公司出现长期负债。
保险产品是终身条款,为了弥补债务,只能让新进的保单来填补“曾经犯下的错”。
新出现的保险公司没有历史负债,轻装上阵。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 保险同质产品价格差30%?贵得有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