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读书主题是“国际政治”,精读书是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书封学习一些国际政治知识,才能明白未来的趋势。芝加哥大学国际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的这本《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其中最有争议的观点是:中美之间必有冲突,甚至可能发生战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读,有助于我们从美国人的角度理解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
国际政治理论里有两大传统:自由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又分为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守现实主义两种,而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铺垫,在书的第一章,作者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三个天真判断是什么?以及什么是防守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传统的来源是启蒙运动,自由主义者更相信世界和平。其中有三个流行甚广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民主和平论:民主国家不会对其它的民主国家发动战争。代表人物:《永久和平论》的作者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 ,德国作家和古典哲学创始人第二种观点是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家变得更加富足,它们之间发生战争的概率就会减少。代表人物:《谢谢你迟到》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金色M理论”和“戴尔危机防防范理论”
托马斯·弗里德曼第三种观点是国际制度和平论:虽然在各个主权国家之上没有更大的权威,但各国之间遵循着基本的行为规范,不管是彼此合作,还是互相竞争,总是要遵循这些基本的规范的,而这些规范会在无形之中约束各国的行为。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流行很广。大部分美国人是乐观主义者,相信人是向善的。他们相信,道德应该在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战争之所以不好,不是因为有人要打美国,而是因为战争本身是邪恶的。正是由于这种情怀,常会导致美国对别国滥加干预。美国最喜欢把别的国家称作“邪恶国家”。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的眼里,国家是有善恶之分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由主义观点。
和自由主义相比,现实主义者看待国际政治更悲观。虽然现实主义者认为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很令人向往,但他们觉得这只是一种幻想。
现实主义者觉得,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无政府状态,各个国家都会追求自己的目标。现实主义又分为防御性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在防御性现实主义看来,一个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为了维持安全,各国会更偏好现状。
防御性现实主义代表学者罗伯特·杰维斯,代表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这种安于现状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各国之间维持力量的均衡,不至于发生战争。米尔斯海默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每个国家追求的不是安全,而是权力。
二、进攻性现实主义
书的第二章,介绍了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米尔斯海默讲到,国际体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缺乏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并能保护彼此不受侵犯的中央权威;
第二,国家总是具有用来进攻的军事能力;
第三,国家永远无法得知其他国家的意图。
由于这些原因,米尔斯海默认为:任何一个大国都认为所有其它大国是潜在的敌人。为了在国际体系中求得生存,大国一定会试图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对大国来讲,最佳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霸主,但地球上存在着辽阔的海洋,限制了大国远距离投放兵力的能力,一个大国跨越海洋去入侵另外一个大国的领土,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因此,大国能够实现的目标是成为独霸一方的地方霸权。但为了防止其它地区的大国崛起,大国会在其他大国所在的地区制造矛盾,比如扶植对手的对手,让它们互相制衡,自己则坐山观虎斗,以此来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三、国家策略
书的第三到八章,主要介绍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游戏中可能采取的策略,包括四个基本目标和九种生存策略。
国家四个基本的目标:
一是追求地区霸权。由于广阔水域的限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称霸全球。任何一个大国,如果跨越大洋,对另一大国的领土实施两栖进攻,都是一种自杀性冒险。
二是追求财富的增长。财富和权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比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说明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军事力量的基础。
三是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米尔斯海默坚持认为,地面力量仍然是世界军事力量的主导形式。最强大的国家一定会拥有最庞大的陆军。独立的海上力量和战略空中力量都不具备赢得战争的关键作用。靠海上封锁迫使对手屈服是很难成功的,靠空中轰炸战胜敌人也是一种幻想。即使是核武器都无法替代陆军。
四是拥有超过对手的核优势。
大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其中包括九种生存策略:
一是战争。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发动战争是得不偿失的。米尔斯海默认为未必如此。从历史经验来看,发动战争有赢有输,但如果我们把战争当作一场赌博来看,先下手者赢面较大。1815年至1980年间发生了63场战争,其中发动战争的一方赢了39次,有60%的胜算率。所以,战争对大国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完全剔除大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二是讹诈。即摆出要打你的样子,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是大国讹诈小国,成功的概率更大,但大国讹诈大国,除了少数例外(比如希特勒在苏台德事件上讹诈英法两国),往往不会得手。大国之间很可能会在相互讹诈的过程中擦枪走火,真的走到了战争。
三是诱捕(bait and bleed)。诱捕是说一个大国可以设个圈套,让对手掉进去,通过挑起对手间长期而昂贵的战争来削弱它们。这种策略也是很难行得通的,大国个个都精明透顶,很容易就会识破真相。
四是坐观血腥厮杀。“坐观血腥厮杀”也是让对手卷入持久而致命的战争,但这场战争不是大国设的圈套,是对手自己陷入的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人欣喜若狂,赶紧拉着沙特阿拉伯一起给阿富汗提供金钱和军火,就是这个道理。
五是建立均势。大国会有意地维持一个地区几个国家之间的平衡,让这几个国家互相牵制,互相消耗,没有一个能够崛起为新的地方霸权。
六是推卸责任(buck-passer)。出现在几个大国联手制衡另一个大国的时候。每个国家都想让别的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自己则躲在后面。大国经常会互相推卸责任。
七和八是绥靖和“跟着强者走”(bandwagoning)。这两种策略经常是无效,甚至是非常危险的。“绥靖”的目的是通过让与权力来缓和侵略者的行为,希望这一姿态能让侵略者感到更安全,从而减少或消除它的侵略动机。事实上,这种策略只会纵容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所谓“跟着强者走”就是说,受威胁的国家没有办法阻止侵略者,所以干脆选择与最危险的敌人结盟,希望至少可以从战争中获得少量战利品。向敌对国家出让权力,在一个无政府体系中,这预示着大麻烦来临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过,“强者随心所欲,弱者任人宰割”。这就是“绥靖”和“跟着强者走”的下场。
九是效仿敌对大国。肯尼斯·华尔兹“安全竞争驱使大国模仿其对手的成功实践。”就像刚入学的孩子会模仿大孩子的行为举止一样,刚进入国际社会的大国也会模仿其它大国的行为,他认为,这种模仿行为会强化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均衡,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
米尔斯海默则认为,一国不仅会模仿成功大国遵守国际规范的行为,也会模仿大国的进攻性行为。进一步地讲,大国不仅会仿效彼此的成功实践,同时也重视创新,当然,在国际政治中,一旦出现了新的出其不意的战略,总是会让其它国家感到更加不安,这会进一步加剧国家间的紧张局势。
四、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最后一部分是本书中米尔斯海默最有争议的一个观点:中美之间一定会出现冲突,甚至不排除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米尔斯海默分析美国的崛起过程,先是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然后再把欧洲列强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均离不开美国在19世纪的崛起时先后推行了两个政策,第一个阶段叫“天定命运论”(Manifest Destiny),第二个阶段叫“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
天定命运论是要在北美扩张并建立西半球最强大的国家。
门罗主义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其用意就是尽量减少英国及其它欧洲大国在美洲的影响。
米尔斯海默讲到,中国如果要崛起,就会采取跟美国一样的策略,首先是拉大和邻国之间的距离,之后是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假如中国这样做,那美国就要全力以赴阻止中国取得地区霸权。中国的大部分邻国,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会联合美国遏制中国权力。结果将是激烈的安全竞争,甚至导致战争。
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强势态度被美国人视为中国式的“门罗主义”。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的目标是为了把美国海军赶出第一岛链,甚至第二岛链。第一岛链从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连接菲律宾和大巽他群岛。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北接日本的小笠原群岛和硫黄列岛,南接马里亚纳群岛。
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中国过去的外交策略强调韬光养晦,保持低调,但在米尔斯海默看来,这一策略已经行不通了。中国在2009年之前既没有引起邻国恐惧,也没有引起美国恐惧。但之后中国已经卷入了多起领土纠纷,逐渐被亚洲其他国家看作严重威胁。
这就带来一个怪圈。中国为了确保安全,不得不改善军事能力。在中国看来,这是防御性的,但在美国和日本、越南等国看来,这却是进攻性的。中国一直声称历史上从未对外扩张,但在其邻国的历史记忆里却不是这样,它们觉得总是受到中国的欺负。中国既讲王道,但是也讲霸道。如果遇到挑战,中国也会毫不手软地采用武力解决问题。
米尔斯海默讲到,美国不可能入侵中国,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一定意味着核大战。美国也不可能从经济上孤立中国,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美国对付中国的最佳策略是遏制(containment),遏制不行就挖墙脚(rollback)。
所谓遏制,就是美国需要建立一个制衡联盟,联合中国的邻国,最终目标是仿效北约这一冷战期间遏制苏联的有效工具,建立起联盟结构。美国还要采取措施继续控制世界各大洋,好让中国难以把力量可靠地投射到海湾等遥远地区,尤其是西半球。
这种策略是很难实行的,这跟我们前面讲的国家的策略有关,每个国家都想搭便车,牢固的联盟很难建立起来。美国想把更多的责任丢给中国的邻国,中国的邻国想让美国更多地出面,彼此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很难谈得拢。中国的邻国之间相隔遥远,很难想象日本、越南和印度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围堵中国的联盟。
如果遏制不行,还有一种聊胜于无的策略就是挖墙脚。美国可以寻求通过颠覆亲华政权。比如,巴基斯坦一直保持着跟中国的紧密关系,那美国就可以力图使巴基斯坦发生政权更迭,并协助树立一名亲美的领导人,给中国制造麻烦。
简单地把美国的历史套用在中国身上,是一种过度简化。我们必须记住,历史有可能是“自我实现的”。如果美国人都相信中国一定会在崛起的过程中变得更咄咄逼人,那就会带来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正是由于中美之间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小心谨慎,管控风险。政治要比米尔斯海默想象的复杂得多。虽然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会对中国更加警惕和戒备,但即使按照米尔斯海默的理论,双方最后可能会找到一种平衡,因为米尔斯海默自己也讲到,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稳定。
经历了残酷的20世纪,人们好不容易进入21世纪,应该学得更聪明一些。为了世界和平,我们要不断回顾历史,洞察政治,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避免犯下自我毁灭的错误。假如我们能够做得更好,那么,中美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样才能齐心协力,走出安全困境。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远见和想象力,是能够找到这样挑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