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乡土故事
清明回乡祭先祖,家人相聚踏春光

清明回乡祭先祖,家人相聚踏春光

作者: 你评我论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21:01 被阅读0次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惊蛰春分过后,冰消雪融,草木萌生,此时人们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担心坟莹有没有被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来到坟上,一方面进行清除杂草,整修树枝,同时给坟头添几锨新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再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表达对先祖的追念。

    在我家里,清明节在家族中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和中秋节。一到清明节,在外地的叔叔婶婶、哥哥姐姐都会赶回家来祭拜先祖。对于我们家族而言,清明节不只是上坟扫墓祭奠祖先,也是与家人相聚的温馨时刻。

    四月四日,晚上,家族微信群

    二叔:“明天清明节,大家都放假了吧!是时候考虑回家的安排了”

    三婶:“嗯嗯,刚吃完饭。正在收拾回家要拿的东西呢”

    姑父:“大家睡前好好准备,别落下东西,明天我和老三开车,我们一路回家”

    二婶:“好好,还有孩子们抓紧写写作业,回奶奶家好好玩”

    三婶:“志辉(化名),听你二婶话,赶紧写作业去,明天就回奶奶家”

    四月五日,上午十时,奶奶家

    “爸妈、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进门就要喊一声爸妈,里屋里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快快快,到屋里来”。老房子里一下挤进去十多个人,叔叔婶婶不停地从行李箱里拿为老人买的衣物和营养品;爷爷奶奶却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几个孙子孙女上。

    “站一块,让奶奶看看,呀,又长高了”“咦,怎么瘦了,儿媳妇,让我孙子多吃点肉,你看这瘦的”

    “妈,我知道,您孙子顿顿有肉吃,这不,现在正长个儿呢”

    一屋子的热闹劲,大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孩子们呢,早就找准时机溜出屋,跑到山坡上放风筝、捉蝴蝶去了。

    中午十一时,扫坟

    出于对先人的尊重,午饭必须祭拜过祖先后才能吃。这时家人们便提一壶白面汤、一袋祭祀贡品、几捆黄纸、一把鞭炮(现在环保意识加深,很少再放鞭炮了)最重要的是背一把铁锹。

    孩子们在整洁的村路上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慢悠悠地走着,一边谈论新农村的变化一边欣赏路边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不一会儿就到了村边的公墓。

    大人们,先要将坟头的荒草清理,接着摆上准备好的瓜果祭品;在坟前用树枝画一个圈,在圈里把黄纸和冥币点着,还要边点边念叨‘太爷爷太奶奶来收钱’这类话语,这样祖先们就能听到呼唤来吃贡品、收冥币。如果恰巧此时来一阵风,冥币就会被一层层的掀起来化为灰烬,爷爷对此的解释是“你太爷爷太奶奶正在数钱哩”。清明祭扫最最重要的就是添几锨新土,用准备好的铁锨铲几锨新土放到坟头上,这叫“旧坟添新土”寓意家道兴旺,富贵平安。小孩子们从没见过铁锨那可就兴奋了,争着抢着要添新土。而大人们则站在坟前沉思一会儿,再谈论些小孩子听不懂的话,可能是在展望孩子们的将来吧!祭扫结束后,大人们会收走贡品,但肯定会留下些许水果。一方面是留给山中鸟兽,另一方面是留给乡间流浪无家的人,这也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心底里的“善”吧!

    中午十二时,奶奶家,吃午饭

    在家门前老远就闻到奶奶做饭的香味。奶奶可会做饭了,特地为家人们采摘新鲜发芽的香椿和野菜,特别是收割春天的第一茬韭菜——“春韭”为我们做菜角。清香的野菜、金黄的韭菜角、再配上爷爷炒的下酒菜,实在是丰盛大餐。中午,大人们免不了喝几杯,但从不多喝,酒多伤身。一大家子人坐在院子里吃午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下午十五时,山坡上,爬山赏花

    来到老家,爬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走在弯弯曲曲的山坡小路,路边开满不知名的野花,山坡上随机成片散布着金黄的油菜花,山坳里又会突然冒出一从粉红的桃花,山间的春光着实让人喜爱。碰到几个在春雨润湿的土地上播种的老农,总免不了寒暄一番,“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能延误祖宗传下来的时令。简短的寒暄几句,继续登高望远,远看山峦层层叠叠,青绿、黄绿片片点缀其间,更有“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感。这山间的蝶舞花香还真是令人愉悦。久居城市的我们,在此刻身心沉醉于这山间春光之中,流连忘返。

    下午十七时,村口,游子远游

    “爸妈,我们走了。下一次再回来看您”

    “嗯好好,在外面注意安全,路上小心,慢点。别担心家里,家里都好,都好”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清明节,不只是祭祀扫墓;回家吧,有家才有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回乡祭先祖,家人相聚踏春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f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