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 原文摘抄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强,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儿,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p38
step2 我的理解
我带宝宝在校园外边玩儿,校园外边的小区上搭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宝宝看见后,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给宝宝读绘本时,绘本上有一幅图是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怀里还有个袋鼠宝宝,宝宝看到这幅图后说:袋鼠妈妈真奇怪,肚上有个皮口袋,不装萝卜和青菜,里面坐个小乖乖。我没教过宝宝这首儿歌,也没听说过这首儿歌,可能是婆婆教的吧,她都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背诵不同的诗了。
我惊讶于宝宝的表现,但也深深认同最好的教育就应该是无痕的,润物细无声的,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作为父母,长辈,老师。。。我们应该学会静待花开。
但现在几乎没有几位家长有耐心去等待孩子成长,大环境逼的家长们不能等待,也不敢等待,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家长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所以只好逼孩子们每次考试都使出浑身解数,早早把孩子们对学习的乐趣消耗殆尽,以至于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为什么家长们急躁,没有耐心?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子问题。外国的家长我不了解,但是中国的家长多多少少还是蛮爱攀比的,在平时和重要节日的各种大小聚会中,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才艺等必是家长们的一个谈资。谁家孩子学习好,才艺多,家长就会享受众人艳羡的目光,满足家长们的虚荣心,为家长赚足面子;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才艺少的家长,心虚的巴不得自己像空气一样,被别人忘记。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些上学时名不见经传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却混的风生水起,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大趋势还是好学生的选择余地要比差学生多许多,但这些个案正说明了真正的教育是场马拉松,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winner。
曾经年少时看过李开复的一本书,书名叫《做最好的自己》,里边有一个词叫follow my heart,年少时,以为“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越来越体会到“follow my heart”的真正意义,世俗的力量和言论太强大,一次次把想follow my heart的我拉入世俗的河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step3 我的行动
继续利用空余时间教宝宝背诵唐诗宋词,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