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必要了:
1、展览本身就有它的趣味性。想象策展人像电影导演一样的排列组合着各种作品,设计灯光色调等等,这些是书本里没有办法提供的。
2、原作永远比印刷品更有内容。作品的肌理细节是印刷品以及数字图片没有办法完成的,往往是作品的肌理以及细节能够带动你的感受力,给你跟多的体验空间。要知道分毫之差人体都是能够感知到的。更不用说雕塑、装置以及多媒体影响作品。
3、额外知识的拓展。对于展览一般会附带展览的序言,艺术家介绍,展览画册等等都是你拓展自己的认识的一个方法。并且通过展览本身能够更加直观,从而加深自身对展览以及艺术家的认识。
当然展览是否走马观花要看你是带有什么目的去的了,我的建议是展览要多看,一次、两次、三次,很多次这样去看。一般大众会进美术馆看展览多半是被几个途径吸引:海报好看;朋友(kol)推荐;大师展。对艺术家以及作品没有很深的认识,其实这是很好的。有助于自身不带目的的去探索展览的内容。
第一次刷展览,就放空自己去体验展览。体验展馆空间的细节,阅读展览里可以得到的资料,看作品(整体+细节),拍照(拍自己喜欢的作品或者哪里好看拍哪里,可以发圈装逼嘛),观察身边的人(如果有在讨论作品的可以听一下,很有意思的)。
如果只是想要发圈发小红书,这里你就很完美的完成美术馆之旅了。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展览中的内容你还需要:1、整理拍下来的喜欢的作品;2、上网了解艺术家;3、结合网上关于艺术家的资料,自己喜欢的作品,以及个人对展览最直观的感受,反思一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心得。
然后你需要再一次刷展,带着对作者,对策展人以及对主题的个人的理解再去看一下展。
如果这一刻你发现自己迷上了展览的内容,很高兴的告诉你,基本上你入坑了。接下来为了更了解作品自然会去找展览,会去研究艺术史论,会有个人喜好的艺术家等等……
反正,我自己如果遇到喜欢的展,脑子会在里面一直转,一个月出不来,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