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第七季李鸣督导姜老师第5次督导总结
一、最后一段对自体的讨论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明白该如何用自体理论诊断。不是想当然地自己觉得是哪个自体有缺陷就是有缺陷,或是笼统地说三极自体都有缺陷。若说三极都有缺陷,就需估计推测哪一极受损最严重,应该有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再反过来看来访的核心症状是什么,根据主诉来看与哪一极症状表现相符,才能确定是哪一极自体缺陷或受损。
例如:推测来访缺孪生自体,他的症状应该是什么 ,然后看来访有没有。有效的方法是背定义,然后对照定义,在案例中找症状。看书对照案例,将书上内容理解为某自体缺陷所表现的症状,每一极自体有自己的症状,不是随心所欲的。
二、过渡客体的含义:对含有重要客体象征意义的东西(小被子、小玩具)用它作为过渡的客体。通过拥有、想象、赋义、甚至破坏感受到重要客体的存在,来抵御不管客体在场或不在场的痛苦和焦虑。但在主观上有51%有独立的意愿,它是通过将利比多投注到过渡客体上来减少投注给原重要客体,通过这个客体的存在,最后过渡到离开重要客体。最后的结果是要离开重要客体,同时也会抛弃过渡客体。
三、想陈述新观点之前要明白:要树立一个新观点之前,先要将前一个观点去除掉。比如说想独立就要举一个例子,若举不出,则说明的来访行为都是防御。且说一个观点昌要考虑周全,不能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且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想要做好,就得先要否定自己,否定不了再往下做。
四、督导还呈现了一个经验:认同是想成为谁以认自居。若说认同奶奶,奶奶女儿跑了,所以来访怕自己生的女儿也跑 了,所以不生,这个不叫认同,叫不认同。赶紧生一个女儿让她跑,才叫认同 。潜意识里就怕成为奶奶,所以不生育。作为咨询更需关注为什么当初答应生孩子现想反悔。这其实与生育不生育无关
五、姜老师对第四次的总结,我感觉很全面精练,值得学习。
1)总结报告要求,结构清晰、内容简洁,及总结报告后阐述新的观点的要点。
2)诊断来访主诉如何理解,来访初提出即主动回绝亲密关系又说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咨询师需要两个联想:A、为什么总是推开,并认为不能建立亲密关系。这是说明来访无法维持亲密关系,B、来访又有长达7年的亲密关系,且又无缝对接下一亲密关系,故一直在亲密关系里,所以来访对亲密关系理解与我们不同,需要澄清。
3)内化关系模式导致过度防御,第一部分是关系模式部分。列举的是来访与重要客体之间粘人的关系,早期是与妈妈,成人是与男友和咨询师的粘,他是用产生耗竭感解释防御过度。第二部分是与主诉相关,列举的家族里女性被重要客体的被抛弃关系,证据不足,来访得不到回应,不属于客体关系。诊断的关系模式是因,防御过度是果。认同关系模式。认同有认同客体及认同关系。关系模式有两种,一个是来访与重要客体的关系,另一个是重要客体之间的关系。时间足够长,这两者都会被内化,但前者更重要。
4)防御过度诊断:从表现形式、形成固化、互动、板机事件等四方面陈述。
A、表现形式多范围广反应激烈,但此不能形成防御过度的依据,防御过度仅与环境不相协调才是问题。
B、形成与固化,来访成长过程有大量的不安全不稳定的关系,迫使来访发展了复杂的防御机制,草木皆兵无中生有是过度表现,固化的防御长期使用恰恰说明的适应的表现。
C、在咨询访关系中的印证提到只要等待就能获益的方式,早期 与妈妈,后期是与咨询师,但是引起咨询师的反感和抛弃是适应不良,但是属于人际关系,是局部的。
D、板机事件是针对 结婚和生育,来访都是过度防御 导致难以进入发展 阶段,产生适应不良。
5)诊断防御,视其形式尤其异乎寻常,或一惯为之的性格性防御,强调的是防御的形式造成的障碍。一般诊断防御不足防御过度防御僵化,这三点都导致与环境不适应,诊断防御不当有三个验证:首先与环境不适应,再曾适应现不适应,后与咨询师互动不适应,
6)性心理诊断肛期固着导致分离焦虑和创伤恐惧。过度满足形成固着,发展自主受挫,讨论肛期固着的外部症状是什么,及其形成机制的解释。提问过程先问诊断的症状是什么,再请举一个典型例子。肛期固着症状表现为独立与依赖,或两难才是冲突,需要举例在独立和依赖有两难,想独立但不得不依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