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1-12夏朝存在吗?(1)

2019-11-12夏朝存在吗?(1)

作者: 独行的路人甲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23:21 被阅读0次

    这个堪称史前之谜,能说的太多了。

    有人认为不存在,因为没有什么可靠的文字信息出现,所以最起码不能像殷商甲骨文的出现一样,确切证明殷商的存在,让此前的怀疑论者闭嘴了。

    夏朝存不存在,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事情,国外讲述中国历史的通史,存而不论。有的干脆从秦帝国开始写,好一点的从殷商开始写中国史,也有些比较胆大的学者,确实也从中国的传说中的帝王开始写起(乔治威尔斯和卡尔顿海斯版本的《全球通史》,从五帝开始说起中国历史,已经算是极其难得了)我就想说说自己的感想。

    先说本人的结论:本人认为夏朝是存在的,但是需要重新界定。

    先说夏朝,其实这跟我们的大一统王朝的思维观念有关。从文明起源,到朝代更替,都有偏执狂一样的执念。那就是文化起源一元说,大一统说。试问,在4500年前的中国,这个时候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6500年)-龙山文化(4500年)

    、河姆渡文化……,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多元一体说,也就是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说,也就是说史前的时期,生活在今天中国大地上的古人们,有很多个生活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了文化片,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考释虽然有差异,

    “日”、“火”、“山”或简化为“日”、“火”所组成的图像,在具体的释读上有多种不同意见,或作旦(注: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文物》1973年第2期。), 或作炅(注: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文物》1975年第7期。),或作炅山(注:李学勤:《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字起源》,《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2辑,1985年;《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文物》1987年第12期。)或作昊。这一图像的直观含义并不复杂,它就是太阳高高悬于空中之摹画。田昌五先生认为该图像“是一个氏族部落标志,完整地作日月山,山上有明月,月上有太阳;简单地作日月而省去山,其意应是太hao和少hao之hao字,有如后来的族徽”(注: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54页。)

    另外,凌家滩的考古发现,也出现了类似的徽标(凌家滩文化遗址很丰富,对于研究巫史文化,巫君文化很有研究意义,因为中国古文化史上,有个著名的颛顼帝“绝地天通”的革命,个中详细描述参见《国语 楚语(下)》,昭王问于观射父章节)。

    这个图标,究竟是族徽也好,是太昊的昊字也罢,最起码作为普通人,不需要什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判断文化片的存在。

    对此李学勤有个比较经典的经典的划分:

    古文化——古城——古国

    古国——方国——帝国

    古国很好理解,其实现在的很多地名跟古代的那些所谓的“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几经变迁,但是地望还在,这也是考古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其实商周时期所谓的国,跟现在的镇、县没多大区别,甚至更小。所以这时候所谓的“王邦林立”应该是符合现实的。

    所以具体“国”字的起源看,早期的国字是“或”字,很像一个兵器+一个口这样的代表聚居区的东西,后来有了所谓的城或依水而居的护城河,才有了“口(读WEI)”,这个字很形象,不多解释。所以我们考古发现比较重大的,比如陶寺遗址,石峁遗址等。别小看这些遗址,其实这些城内的区域跟几千年后的古城还大,比如石峁遗址跟平遥古城大小差不多。可想而知,在4500年前左右,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已经进入乐高度的文明时期。

    所以所谓的夏朝,很可能是众多古国并存的时期,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古国或者黄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文化正统的地方,中国之中,只不过夏王朝恰好活跃在这里罢了。与夏同时期的文化与文明理应有很多个,比如东夷文化,苗蛮文化等极有可能存在的方国或文化圈。

    所以夏朝的存在,不是大一统王朝的概念,也不是后世认为的王朝概念,大体上能说是生活在古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的“中原“大地上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古国罢了。后世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为的拔高了这段历史和影响,变成了所谓的夏朝。其实古人也不承认这样一个朝代的说法,只说是大一统王朝的雏形时期,只能称之为夏商周三代的说法。

    还记得《封神演义》里面的东西南北四位伯侯吗?其实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雏形,没办法直接通知,只能算是共主,承认其实力最强罢了,象征性的进贡和觐见述职及出征时候派兵就算不错了。在各自的辖区内,自主权很大。

    所以我认为夏朝是存在的,它并不神秘,只是众多古国中的一个罢了,因为其疆域在古中原地区,所以比较特殊。另外其实力也比较强大,算是区域内共主,算是方国的体制。

    夏朝存在的理由有下面一些:

    第一、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从陶器刻画符到甲骨文之间,有个漫长的演化时期,体制上从尧舜禹的传说,从氏族联盟的说法,理论上强强模式联盟,一强众弱模式会出现共主模式,虽然这时候无论从技术上(比如治理手段达不到)还是从实力上,并不能真正实现彻底的兼并之后的帝国模式,那么一强众弱的共主模式,就成了一种过度,所以夏商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只不过共主是夏部落与夏族,商部落与商族,周部落与周族罢了。那么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禹的部落联盟到确切记载的殷商之间有个过渡时期是必然的,无论从文字还是从社会发展,都存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我们不妨称之为夏,或别的。但是既然历史上公认的称呼是夏,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也未尝不可。

    第二、甲骨文的研究发现,基本上《史记 殷本纪》记载的帝王世系基本上一致(除了个别舛误,比如《史记·殷本纪》中所记的三十个殷王,只有三个殷王不符合甲骨文的记载。分别是十五代殷王沃甲,而甲骨文中记载的是羌甲;二十六代殷王庚丁,而甲骨文中记载的是康丁;二十八代殷王太丁,而甲骨文中记载的是文丁。另外,《史记》中说,汤的太子太丁在即位前就死了,所以又立太丁之弟外丙。在即位前去世的太子甲骨文中把他称之为王。祖己在《史记》中是以劝谏武丁的贤臣身份出现的,他因为是优秀的王族,虽然没有即位,但掌有实际政治权利,因此,有可能在甲骨文中被视为王。

    所以《殷本纪》算是信史,最起码司马迁那个时代,按理说,他应该见到过相应的历史记载,这么详实的记载,不可能没有参考史料,那么最起码司马迁之前的那些某些史料记载是可信的。只不过我们目前分不清是那些或者司马迁当时参考了那些史料。

    那么结果就出来了,跟王国维的说法一致:

    古史新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12夏朝存在吗?(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kc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