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板块的造山运动塑造了世界屋脊,可是平流层的云仍然可以飘啊飘,飘到了高山之上白了荒山的头,四季的细微更迭让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汇聚成了河流,河水找路流向平原,切割出了很多典型的大地脉络,这些动脉反向的改造着一个地区的气候与风水,同时也滋养着沿途的生民,它们与犁铧一同耕耘出了灿烂的人类文明。
那些高山是念青唐古拉山,是喜马拉雅山脉,是南迦巴瓦峰……
那些河流是怒江,是金沙江,是雅鲁藏布江……
那些典型的地形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黄河河道,是秦岭深处的别有洞天……
那些动脉以及更加细微的动脉是两河流域,是珠江,是乌江,是额尔古纳河……
地理风貌是一个地区形成一切文化的最始动因素,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宗教政治,一切都要先从地理上来分析,这也是我热爱地理,喜欢旅行的原因。
以地理为基础,加之与周围文明的交融,就会形成该地区非常独特的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地域特色。所以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可以看作是地理环境与地缘关系的延伸,人都是差不多的人,都要找对策,都有差不多的需求,需求的迭代次序也差不多,只不过不同区域的可替代方案不同而已。
所以,拉萨的人会比三亚的人更加虔诚,信仰是它们生存的必须,因为它们的土地更加贫瘠,生活条件更加恶劣。而它们信仰为什么不是伊斯兰教而是佛教呢?因为它们挨着印度。
所以,丝绸之路是中西之间是互相影响的通道,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无问东西》就是证明。中国的墓刻里有西方画作的元素,西方油画里也有中国元素,两种文化的交换注定是个共赢,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极大的发展了自己,这很像经济学里面的比较优势理论。
所以,藏川渝黔滇桂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交织与融通,政教合一用不用,土司文化传承几何,海拔的不断下降,自然环境的大幅度改善,让人们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人们可以选择信更容易的巫蛊之术,人们选择信自己的原力神,人们信仰火焰,人们感恩流水……
所以,海南话杂糅了粤语、闽南语、南阳话还有本地黎族人的土语和土话,之所以这样杂糅是因为效率更高,沟通更便捷,哪的人都能大致听懂一点。海南的饮食习惯就沿用了粤菜和本地黎族的口味,其实30年前,海南和广东本来就同属一个省。
所以,国界在,但文化的疆界并不存在,它永远在碰撞中交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然的秩序是什么呢?
宇宙有目的吗?
我越来越发现,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没有意义。
一个条件诞生了,总有对策,自然的对策和人的对策不同而已,总之都能找到出路,实在不行灭绝也未尝不是一种出路,不一定是为了涅槃或者新生,宇宙和自然没有目的,只是因为时间、空间和自我的局限,达不到更好选择的条件了,于是就只能这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