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参加三次家长课堂了,第一次信息量太大,懵懵懂懂;第二次身体不适,忍着头晕恶心肚子疼,坚持听完。这次是第三课,第三次终于人没有那么多,心也没那么紧张,可以平平稳稳地听了一次课。这一次主要以读书感悟为主,家长们各自分享了自己认为有影响力的一本书、一段话,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我们分享一点小小的感悟。
每个家长都讲的那么好,书读的也深入,感悟也总结的比较透彻,而我还停留在孩子爱拖延不知如何解决,来寻求帮助的阶段。毕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却从来没有转变思想,从来没自我反思过,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自己身上是否也有,孩子的行为正是家长行为的反射。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身,那孩子的问题自然也就潜移默化地跟着改了。
老师的话让我很羞愧,我焦虑的是孩子的拖延问题,可是反思自己,我也是一个爱拖延的人。作为父母,虽然把他们生养出来,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学习如何做好合格的父母。只有积极的、持续不断的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格局,才能给孩子搭建更好的平台,让他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其实我对孩子的关心很不够,只对他的学习看的很重要,但实际上对他的身体对他的思想关心的却很少。总是催着他该完成这个了,还有哪个没完成,却很少能够跟他坐下来很放松的两个人聊聊天,谈谈心。也没有陪孩子好好的玩耍,对孩子也不信任,每次他说已做完事情,我都要再检查一遍,看过才算是真的完成。其实对孩子的不信任,就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我总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进行,没达到我心里的预期要求就会对他各种指责,这不对那不好,却常常忽略了孩子自身有对事情的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可能无影中就抹杀了孩子很多珍贵的东西。
本次课堂小结:一,不要着急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寻找自己身上的毛病,制定合理的计划,改掉自己的拖延和不信任。二,对孩子不要着急,要慢一点,陪他真正的玩一玩儿,跟他多沟通多交流,关注他情绪的变化,不要眼睛只盯在学习上这么一件事情。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他的人生格局更重要,都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形成的。想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家长要在背后付出更多的精力,多读书,多思考,少吼叫,学做智慧型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