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打了新冠疫苗,说实话,自己对这个疫苗是个中立的态度:一方面了解疫苗的厂家情况、国内国外情形,另一方面自己也觉得这个是否要接种自己心里始终有个问号,病毒的变异也让自己对目前的疫苗研究能否跟上病毒的步伐打了个问号。但好在是灭活的,相对较为安全。可自己怎么又去打的呢?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一、4月初,就去了一趟社区,准备打疫苗,但到门口,接了个电话,犹豫了下,第二针暂时无货,要到5月中旬。一想,超出了自己查询的疫苗间隔时间,那就再晚点呗。于是,自己又回来了,想再等等看。
二、四月各小区一直在推广打疫苗,打电话、贴门上小纸条、扫社区二维码登记……,相信很多人与我内心一样,开始也是犹豫的。“最好还是别打”,“做小白鼠吗?”,“这个只能顶一阵子,最多2年吧“……我从开始的坚定,血格也开始来回摆动了。后来,听说,社区竟然给大家分指标,拉人去打,完人头指。这就有些好笑了,不过,确实也是一种办法与手段。正如单位销售有时也这样操作。
三、终极操作:孩子学校要求填写小程序,与孩子密切生活的人都要打疫苗。程序上的问题就很有导向性,新冠疫苗是否已打,如果已打可忽略,继续填写;如果未打,请填写打的时间。而且要求在4月底前打完。我填写了没打和打算何时打,孩子和老师都来问我。奈何,为孩子,去打吧。
这真的是抓住了痛点。孩子是家中的核心,谁又会坚持自己,而不顾孩子呢,影响孩子呢。痛点、痒点,还有爽点,都是会激发人,激发出机会。学习了。
PS:痛点: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
痒点:虚拟自我,满足想象中的自己。
爽点:人在满足的时候,会愉悦。当不满足的时候会难受,会寻求,当寻求能即时满足,那时就是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