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得到直播,4个经济学思维让孩子受益终生
得到
罗振宇:这是周二晚上8点我们得到的例会,但是今天有点特殊,有一个大汉要来砸场子了,逼我们把例会时间让出去了。
但是例会还是要看一下的。这是我们坚持了两年多的一个传统,每周二晚上的8点,我们得到公司开例会,有些朋友估计是第一次看,说公司怎么开例会在用户面前开?这相当于在大庭广众旁边有开广场舞的,我们在这儿开例会,多奇怪的事。
也不奇怪,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公司300人了,实在找不到这么大的会议室,所以有什么要跟大家聊的,跟公司同事聊的,就只好借得到一方宝地,我们在这儿开个会。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这个时代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吗?你还有什么不能跟用户说的话吗?不能跟用户说的话,就在公司内部也不能说。不能跟用户说的话,连想都不能想。
今天我们预告一下请来一位大汉,得到最自豪的老师,没有之一,薛兆丰老师。薛兆丰老师因为他最近在少年得到上了一个产品,叫《少年经济学》。
我觉得从产品体量上讲比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用的力气大得多,因为确实挺难的,你想一个北大的教授,今天面对的是教几十万、上百万学费的EMBA的老总们讲经济学课,而且用英文说课,这么一个教授现在要面对一帮9—15岁的孩子,给他们开发一门经济学课,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薛老师在得到APP做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之后,我们互相激发,渐渐地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庄严肃穆感。每次做课我们知道这哪是写专栏这么简单,这是面对历史,是要交代的。所以有一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以我觉得他这门课做得非常不容易。
上线了几节我跟着听了,真是好,这不是在这儿瞎吹,一会你听听薛老师跟你交代他整个做课思路就知道了。
好,我们今天的例会还是要稍微开一下,现在有请我们公司的CEO脱不花跟大家汇报一下近期的情况。
脱不花:大家晚上好!刚才罗胖报幕的方式是在得到的知识方法中最重要的技巧,左手一挥法,你以为我要请薛兆丰吗?不是,这就是一个反直觉的一个对知识内容交付的处理方式。
今天真的特别多人,从昨天开始特别期待薛老师,我也特别期待,因为我今天专门部署了我们全家都要看薛老师的直播。所以我就简单说一下上周工作情况。
到上周日,得到用户数达到了2160万,但是最近两周情况我是有点焦虑,我发现最近两周实际使用用户,也就是实际学习的用户比例是在下滑。
这个问题,马想提出了一个猜想,我们内部称之为马猜想,他说是世界杯引起的。虽然我完全不能理解这里面的关联性,因为我也不是什么球迷,但是我觉得这件事很容易得到验证。因为最多还有几天吧,世界杯就要结束了,我们无比期待世界杯结束,然后看看马猜想是不是真的。
所以,当这个池子被消耗到另外一件事上之后,他的余力就很少了。我不知道这件事在科学上有没有证明,但是,过去在我们公司有多次证明。比如说历史上有两次,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流量,当日阅读达到过两千万,我觉得可能都是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都算非常高的数字。
那时候我们还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彻夜不眠,干啥呢?不知道两千万,但是会知道很刷屏,明天要刷屏了,今天赶紧调整我们的电商店铺,所有贵的东西往前放,卖东西主要是流量高嘛。
事实证明,每次流量爆棚的时候,不仅不多卖货,而且还比平时的电商收入更低一些。所以,那时候就在罗辑思维自己的体系里面,我说爆款内容不带爆款产品,因为爆款内容已经把用户冲动的荷尔蒙消耗完了,就不需要买东西了。
用户往往可能在没那么爆款内容,内容平平无奇,非常正常,这时候我才需要调动激动用买东西刺激一下。
如果这件事情被证明是真的,如果世界杯又证明了这一规律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希望达到的一个运营姿态就必须达到,我们必须严格分离什么叫销售,什么叫内容服务,或者叫知识服务。这两件事是要分开的,不要把销售行为伪装成知识服务,也不要在知识服务过程当中,掐着腰要悄悄埋一个销售的东西,卖就是卖,服务就是服务,用户并不会因为我要销售一个好产品给你而感到反感。
相反,我们经常看到比如说一个人发朋友圈分享一个很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你会发现下面一片评论都是给链接啊,怎么不给链接呢?后来我发现人民群众其实就是想买点东西,干吗把大家的需求搞得那么复杂,买东西不需要铺垫一万字。
所以这对于我们日常的运营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包括我们每天文案的处理,包括每个活动的处理,包括每一场直播,老师是来做知识服务的,我们的直播主持人就是来卖老师的课程的。
这件事要非常清楚,待会我们的一位同事严主编就要来做主持人,你就不要扮演知识分子了,就要提醒用户,这么好的课程、这么好的产品你应该立即下单,立即使用上,这样的话,反而用户可能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这是我今天第一个想说的,虽然这件事我们过去也挺强调,但是经常在执行当中跑偏了,因为还是我们的公司知识分子多,大家弄着弄着就不太好意思了,但是我觉得恰恰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老师,第一在生产过程中把产品生产好,我们扮演的不是工程师,而是给工程师提供保障的人。第二,到了运营环节,我们把好的课程、好的产品销售好,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认清本份。
第二个,我想反省一下,上周我们的工作当中暴露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上周的整个新课程上线频率是没太安排好的,所以导致我们的几个产品的排期撞期了。
撞期之后当然产生了一个问题,第一,对用户来说可能就产生了不好的心理感受,就觉得怎么你们天天都在卖东西?用户也不是烦你卖东西,而是说我没有时间消化完前一个产品,然后你怎么后一个东西又来了?就造成了用户严重的心理负担和认知负担。
第二个,实际来说,它也会导致用户没有充分的时间,因为内容产品是需要花时间的,跟你上网买豆腐乳不一样,他要花时间。如果我们没有给用户足够的内容使用时间的话,就导致用户觉得好像得到的东西都挺好,我想买,也买了,但是没有实际使用。
时间稍微一长,用户就会产生严重的损失厌恶的感受,这是非常糟糕的感受,是我们最要避免的情况。所以这一点是我们上周运营团队没有把握好的,这一点也给我们的用户造成了不好的体验,借今天这个机会也向大家道歉,保证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另外一个,我们在上周末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开发的工作坊,开完这个工作坊之后,我自己的感触特别多。因为人很少,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就是跟老师一起开发这个课程。
我那天跟罗胖就反省,我们一直说得到的理想是要做成知识生产的血汗工厂。但是过去我们一直对血汗工厂的理解纯粹是贴个标签,我们干苦活、累活,不怕辛苦,不多,用人海战术把那种价值网络变成很重很实的价值网络。
但是少了工厂两个字,有血汗没有工厂,什么叫工厂,就是生产现场,内容的生产,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同事理解这一点,虽然说我们的活已经很重了,但是老师一个人孤独在完成,我们所有的参与都是外围周边的参与,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大家写作的环节理解成生产工厂。我们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帮助老师把一个孤独的痛苦的纠结的工作变成一个团队协作,用更快更优化的流程来协作来改善的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后来跟罗胖说,我们要搬一个新的办公室,大家知道互联网公司特别事儿,动不动就说会议室要起名,还要特别有文化,像我们公司这个会议室叫爆裂,那个会议室叫高手。我说搬到那个办公室就不用这个过程了,得假装民主化了,12个会议室,就是一车间、二车间,跟传统的纺织厂一模一样,进了会议室就是我们的生产现场和协作会场。
我们一定要配合老师把这样一个生产的过程变成一个可协作的过程,否则的话,我们的出品无论是从频率、从品质到我们的运营,都是没有办法均制化的,就意味着你的水平没有办法持续规模去迭代。
那就意味着你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只是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一个大一点的作坊。所以这是我自己上周特别重要的两个反思,就是我们工作当中做得不到的地方,也请我们的用户来监督我们。
过去两年看着得到一天天在改,走到深水区还有很多新问题,我觉得说好吧,然后我们就继续去优化和迭代,这也是行业领导者的行业责任嘛。我们如果不创新,兄弟们可怎么办啊。
接下来,我再替薛老师报个幕,薛老师也是我和罗胖包括快刀的好朋友,我一直特别巴结薛老师,薛老师他们家儿子跟我们家女儿是同龄的,我们已经吃过一顿饭了,然后我们互相关系搞得很好。
其实薛老师在少年得到去做《少年经济学》课程,我自己无比期待,这件事除了我自己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以外,也包括了我作为家长的焦虑。
在中国是这样的,经济学在中学阶段基本上是完全不接触的,有的家长可能知识水平比较高,就开始会跟孩子聊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更是完全不接触,家长也不认为小孩有必要接触这件事情。
但是我有了孩子之后当然就会关心教育这件事,所以我认真研究了美国的名高中,几乎所有的美国名高中当中,经济学是必修课,他们的孩子在15、16岁开始已经读曼昆经济学,所以我感觉这真的是输在了起跑线,我孩子还天天刷数学题呢。
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焦虑,那时候薛老师在大得到的经济学尾声我就跟他商量,让中国的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对标人家名校的初高中,人家学到的经济学的洞察和知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同步学。
虽然因为资源的原因、国情的差异,还没办法在学校里普及,但是能不能让我们这些非常优秀的得到用户当中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可以先享受这个问题。所以,薛老师也欣然答应,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功德的事情。
第二件事,我说一说作为家长特别真实的焦虑。我不知道今天直播间里的所有家长,你们对孩子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反正我们家老大乐意已经三岁了,老二昨天刚刚一岁,我最大的焦虑就是一件事。
我们家长所有的奋斗,我们挣钱、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养等等等等。你放在这个孩子身上,你的目的都是什么?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和环境,更好地保护他,让他拥有更好的东西。
但是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个问题吗?有个悖论,你给他的条件越好,你给他的保护越好,我最大的担心是他不能理解真实世界。
因为我们基本上现在的孩子12岁以后,家长就没啥用了,除了给钱没啥用了,他怎么去面对真实世界中的所有的挑战和困难?他怎么理解这个社会?怎么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没价值。有一天她喜欢一个小男生,要是分手了,她应该悲伤多长时间。她什么时候应该果断抽身而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
说实话,以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来看,我觉得到了青春期之后,其实家长帮不了他什么忙,孩子如果性格特别好,可能还会跟家长倾诉一下。像我这种脾气特别臭的,可能都会很逆反。
怎么办?你前半程所有对他的保护恰恰造成了他后半程巨大的困难,所以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挺焦虑的,因为我发现我女儿已经有一个倾向了,张乐意小姐肯定在看直播,她所有的人生烦恼都会用一句话来解决,就是来找我说,妈妈你给我买一个什么吧。
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上几乎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用妈妈帮她买一个来解决。但是她10岁以后就会发现,大量的问题不是妈妈帮她买一个能解决的,到了12岁以后,发现家长都不能跟她说话了,我们帮不上她了,这时候只能靠她自己的认识能力逐渐一点点理解这个世界。
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希望她少跌跟头,成为一个更聪明、更准确理解世界的人,这是我们家长最重要的希望,与此相比,学习好不好都是次要的。
我自己也看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书,我跟薛老师说我看明白了,这些都不是特别有用,真正有用的让小孩在他理解能力到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小学高年级开始学点经济学。
因为经济学是一个解释和预判理解真实世界的这样一个学科,当他能够掌握一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洁的规律,同时她发现这些规律理解真实世界最容易的时候,她自然而然选择用这些规律理解世界,当她面对很多挑战时就不会那么困惑,就会有一套简单原则。
我自己是差不多到40岁以后才看原则的书,才知道那些最简单的绝不妥协的原则有多么重要,我希望我的孩子他们可以比我更早,能在14岁的时候建立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的原则,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看起来那样。
我觉得这件事是我特别大的诉求,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发自内心的诉求。所以这是薛老师去做《少年经济学》这门课的一个发心,这门课不是简单的要把经济学知识告诉小孩,这不需要,家长你自己就能做到,你听听薛老师大得到的课,给孩子讲讲就可以。但是你怎么让孩子从他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场景出发,在他十几岁,或8、9岁的时候就具有经济学的视角,埋下这个种子,我觉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你可以理解为针对青少年的经济学课,也可以理解为一门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学课。
这是我强烈的期待和感受,最近这堂课我每天晚上都在听,我觉得比薛老师在大得到做的好,那个感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下面就隆重地邀请薛老师来给我们做这样一场直播,有请薛老师!
主持人:大家好,久等了,谢谢宝贵的例会场地,风水宝地给我们做直播。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少年得到APP《少年经济学》这门课的课程主编。
关于薛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了,开创了27万人共同学习经济学这个超级课堂的薛兆丰老师。我就不多说了,今天这场直播薛老师要讲的是四个经济学思维让孩子受益终身。
为什么是给孩子讲经济学呢?是因为最近薛老师做了一件重磅大事,就是在少年得到推出了《少年经济学》课。
没错,这次薛老师讲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少年。在这门课里面,薛老师不仅要全面超越过去的自己,而且他更是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样一个发心来做这门课的,一定要给孩子做一门地道的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有用的经济学课。
所以这次直播薛老师从孩子需要的各个经济学课当中抽取的四个最重要的核心的经济学思维,它们分别是:第一,人性论。为什么讲人性呢?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只有了解人,了解人的经济行为,才能了解这个世界。所以,薛老师第一个部分要给你讲的是人性。
第二个部分叫做成本。成本这个词你肯定每天都会听到,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仅仅钱财算是成本,而且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付出的成本。第三个叫优势,薛老师为什么叫优势?因为优势是孩子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包括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底在哪里,优势这个概念是我们的自信来源。
第四个部分,编辑,作为家长你可能有这样的困惑,比如说表扬孩子,为什么说表扬一次管用,第二次管用,第三次就不管用了呢?比如说孩子上兴趣班,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兴致勃勃,到后面就不愿意学了呢?
同样比如说到了舞蹈六级、钢琴八级的时候,大量练习孩子就受不了了呢?这里面有一个平衡艺术,这也是薛老师在这个部分给我们讲的。下面就有请薛老师先讲一讲他是如何给少年打造一门经济学的,以及他是如何给他的孩子来讲经济学的。
薛兆丰:大家好,我是薛兆丰,我们的《少年经济学》经过十个月的酝酿、准备、打磨,终于在三个礼拜前在少年得到这个独立的APP上上线了。
刚才脱不花作的介绍非常准确,她说这门课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门经济学课,讲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角度。但是很重要的,它实际上是一门少年心理学课,是关于我们怎么做人,怎么调整自己的策略,怎么找到自己发展方向的一门学问。因为经济学其实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
我经常说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心智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学的是物理学,是一个没有人的世界的知识。关于一个没有人的世界的知识,关于一个没有人的世界的规律,同时,同样重要的是需要去了解一个有人的世界的规律,那就是经济学。
我想起十个月前,脱不花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说起大得到北大经济学课是做第二季还是《少年经济学》?我觉得做《少年经济学》更重要,我们先做《少年经济学》。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己一直就有一个很长期的愿望,就是给青少年开一门经济学课,因为我觉得这个太重要了。
我自己学习经济学不算太晚,我自己是在本科的时候开始学的,但是一学就觉得自己有许多的过去的观念是不正确的,一些俗知俗见,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觉得自己想得不对。
举一个例子,我在大学学完经济学以后,忽然间就跟我的同事室友,觉得我们好像掌握了一套全新的思维工具,我们要拿这套思维工具去试一下,看看世界上其他人知不知道这套思维工具。
所以,我们当时在大学找了好几位老师,在名单上找了比较著名的老师,我们找他去比武,找他讨论问题,看看他对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的,我们的看法是不是比他们要更锐利一点。
我记得当时我们找过一位经济学老师,当时这位经济学老师说价格是怎么确定的呢?他说是由一个一个成本决定的,从它的起源、从生产过程一个一个环节的成本累加起来,再乘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这时候就成为产品的价格了。
我当时说了一句,说这个产品如果一个杯子你在街上买,两块钱一个茶杯,你要追溯它为什么是两块钱,它当初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加起来的成本为什么是两块钱?如果你要做这个追溯工作的话,你一辈子永远也不会找到答案,因为这个过程太漫长了。
整个决策过程决定这个杯子价格是两块钱的过程是刚好倒过来的,是此时此地这个杯子在这里就以两块钱成交了,是以这个为起点,你再追溯回去看前面的成本、前面的生产方式、前面的投入到底合不合理,到底能不能够挣钱,是倒推过来的,是由供需决定这个产品的价格的。
我记得当时我那位经济学老师非常惊讶,他听完以后顿了一秒,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说的这些东西是在哪看回来的?在哪学到的?我知道他也是一位高手,他觉得我说的东西不像是我自己想到的,那是因为这个锐利的角度背后是有功力的。我说我当时看的是海耶克的知识在社会当中的运用。
所以整个学习经济学过程不算太晚,我在本科的时候学,但那时候已经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我那时候已经有许多的俗知俗见了,什么时候建立的呢?错误的想法,关于这个社会,关于经济体,错误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肯定是在我读大学甚至以前开始建立,高中、初中的时候建立的。
我记得我自己读初中的时候,离家比较远,就得坐车上学,因为那个学校比较好,得去比较远的学校上学。这时候我有自己的零花钱,我也有自己的时间,所以我经常会去书店买书,用自己的零花钱,特别是到周末的时候也开始有自由了,求知时的自由。这时候我买了很多物理学、化学甚至哲学、心理学的书,唯一没有买的、唯一重大的缺憾是没有读过经济学的书,那是到了大学以后才读到的。
所以我心目中一直想要补这个缺憾,我觉得给青少年上一门经济学课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这些年我无论写专栏,还是在北大教书,所有的同学听完以后给我最大的反馈就是经济学人他们看问题耳目一新,同时是相见恨晚,早一点做经济学就好了。大得到里面许多学员留言说他们已经是退休的人,读到这门课也是觉得相见恨晚,这也促使了我要做《少年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意义甚至要比大人的经济学还重要。
大人的经济学你要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习惯了,能改多少是多少,但是青少年一张白纸上面可以写最好的图画、最美的文字,这时候把最好的经济学交给他们当然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个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事业来做。
还有一个原因,是刚才脱不花讲的,我自己也是两个小孩的家长,在跟他们交流,跟他们教育的过程中,也触发和进一步加深我的想法,是说我们要给青少年机会学习最好的经济学。
我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十多岁的少年,一个三岁多。大儿子小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我一直期待着他长大以后我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跟他交谈,可以跟他交流,可以把我懂的知识教给他,慢慢跟他做朋友。刚才脱不花讲的那个担忧,说12岁以后小孩就过自己的生活了,他就不管你了,他不会跟你倾诉了。
当时我已经有这个担忧,我的解决办法是要尽早进入他们的世界,跟他们聊天,说他们的话,玩他们玩的游戏,用他们的语言。这样,他把你当做朋友,可以延长他跟你交流时间。
所以我那时候一直期待着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能够跟自己的小孩一起探讨问题,能够把我自己学到的最好的知识告诉他。
现在回过头来想,这一段时间,这个窗口期比我预想得到要小得多,很小很短的一个窗口期,是有这段时间,他好学,很好问,来问你这个问题,你给他回答,有时候你工作太忙,没有好好回答,错过了,你以为后面还有的是时间,但这个窗口期是非常短的。
但一下子就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他自己去寻找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答案,想去学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他的语言体系,他的思维体系已经差很远了,我没办法再教他了,这个窗口期特别短。所以,我也觉得要抓住这个窗口期,跟小孩一起学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我跟大儿子两个人在一块生活,妈妈跟小儿子在别的地方生活。有一个办法,白天我们比较忙,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每天晚上有一个交谈,我们说夜聊。每次聊天我们有个游戏规则,我们可以互相问问题,考对方,可以问任何问题。
比如他问我什么叫黑洞,我也可以问他你知道牛肉的汁怎么保持在肉里面,煎出来的肉是比较多汁的,他也会问我,为什么英国的亨利八世是暴君,我也问他,电冰箱原理是什么。
在互相问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默认规矩,如果对方能回答,那就回答了。但如果对方不能回答,两个人都不知道答案,我们就重新开灯,打开电脑去网上查答案,特别是查那些短的视频能够解释这个问题的。
他对这个学习过程就非常着迷、非常喜欢,因为小朋友一般关了灯不能再起床了,他能找到一个机会关灯以后还能起床,还能打开电脑,所以他拼命想一些刁钻的问题,当然也会影响健康,影响一点睡眠的时间,但是我觉得不重要,健康是拿来消磨的,消费的,小朋友的好奇心非常重要,从此他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想问题、甚至自己找答案的过程。所以很快他就“单飞”了,不需要我教育了。
我们问的问题是百科全书式的,当然也有经济学的问题。我记得他大概8岁的时候在学校开了一个视频回来跟我说,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的题目叫做人。
这个视频很短,讲环保的,他说人发明创造了很多机器,很多新的工具,有电冰箱,有飞机,有汽车、轮船,所有现代化的工具。制造了很多的垃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靠机器,越来越不绿色,所以也同时扔了好多的垃圾,整个地球越来越被垃圾所淹没,最后人类就毁灭了。
我当然知道他们学校教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想要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但是我想教他学会看见那些看不见的因素。用经济学的角度,用事实和事实比较,而不是用事实和抽象的理解做比较。
我就跟他说,你想想看,如果从明天开始,我们没有自来水,我们没有电,我们没有冰箱,不能保存食物的新鲜,我们没有汽车,那么人总是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悲惨、更加痛苦。所以我们今天是有问题,是造成了垃圾的问题、环保的问题,但是我们总的来说是向前看的。
这个观点他以后都记得,每当说起环保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他总是能用事实跟事实做比较,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记得我们还举过另外一个例子,他从小喜欢吃草莓,每天我都要到楼下超市里给他买草莓。因为我常去,这个超市就知道,总是会给我们备好货,我下班的时候才会买。但是有时候我们家里外出旅游了,忘记了,或者在外面吃饭没去买,第二天再去超市,超市店员还是和颜悦色,没怪我们没有去买他们备好的货。
我就跟我的孩子说,如果爸爸在家里给你备好草莓,你不吃,爸爸会怎么样?他说会生气,我对说啊,人家超市每天给你准备好,爱买就买,不爱买就不买,人家不怪你,没关系。为什么他们对你的态度比爸爸对你的态度还好呢?
他觉得很奇怪,我说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付够了钱。实际上我们跟店员说过一句话,就说你要给我准备好草莓,每天备足货,我爱买就买,不爱买就不买,可以吗?店员说可以的,只要你多付一点钱,我们准备好库存、仓储的费用,这时候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所以,我们得到了这个服务,我们平时好像看上去根本就没觉得是一个神奇的现象,为什么商店里面总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等着我们去买,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制度的安排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付过钱了。
而在家里,由于我不愿意再付这个钱,所以我们家里的东西可不是琳琅满目的,基本上是要吃什么才有什么,买了基本上就要吃完,这是不同的规则。不同的规则下面,你享受的东西跟你的爱心不完全一样,爱你的人提供的服务可能反而更少一点。
所以这是我通常跟我小孩不断地利用这种小的机会跟他讨论。前两天他还问我一个问题,说你觉得人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吗?我说你想想看,我当然也知道学校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我就说你想想看,人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很努力,我不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学习成绩都应该得到一样的对待的话,这种结果的平等是不是反而是一个对人的不平等过程呢?
如果你再往前推一步,说我们不要结果平等,我们只要起点平等,每个人起点都一样。你想想看,人的起点有可能一样吗,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背景不一样,使用语言不一样,体能不一样,智力不一样,有些人记忆力比较好,有些人想象力比较好,有些人语文比较好,有些人数学比较好,你追求一样有什么意思呢?反而看看不一样的社会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结果?这也是一个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的办法。
所以,所有这些过程无论是作为我自己的个人经历,还是说少年得到刚好有这么一个团队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还是说我自己教小孩的一个经历,我都觉得做《少年经济学》是非常重要,它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是全部身心来做这个课程,所以刚才老罗和脱不花说我花的精力还多,确实花的精力要比做大得到多得多。
为什么呢?因为做大得到,我比较容易作分享、作交流,因为我的对象是成年人,我想什么虽然是容易的内容,但是我们尽量浅处去,但实际上讲的语言挺深的。
但是少年我就得调整语言的难度,当时我们打磨这个产品花了很多时间,现在的产品,首先我们有好几个重要的下功夫的地方,第一是我们的内容做过严格的精选,
我们选了90讲的内容,这是精选的内容,我们认为这个是少年能够理解,而且用得上,平时生活能够遇得到,而且他越早掌握这些概念,越早应用,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这些原理的拿捏就会更准确。我们准备了90讲的内容。
第二,我们对每一个故事都重新做了改编,我们创作了许多的故事,我们找了中学的一位老师,她非常熟悉中学生的生活,我们把经济学的原理放到少年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中,举他们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实际例子,让他们容易明白这些原理,而且让他们能够学会运用这些原理。这当中我跟老师有过非常紧密的磨合、打磨阶段,然后看她创作的故事,我再看她的意思准确不准确。
最后是声音的处理,声音处理挺有意思的,我刚开始做得到很不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后来因为要做内容的监控,没办法就听了,听了一年喜欢上听自己的声音了。
所以,当时《少年经济学》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就我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讲,但是曾老师和其他同事就觉得我讲故事的能力不够强,讲得不好听,所以他们坚持请声优。我说你们先请声优,结果他们请来了配音演员讲故事的部分,果然发现他们讲的故事确实绘声绘色,比我讲得好听多了,而且普通话也比我准确。
但是问题到了讲道理的部分,如果还是那个配音演员来讲道理,就显得没有我的语音、我的声音那么有说服力。所以最后他们也心服口服,说好,还是让薛老师来全程讲这个故事。在语音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比较和打磨。
到最后我们还加了配乐,这是整个《少年经济学》背后打磨的过程。刚才说半年,不止半年,有十个月左右,我们就一直在做这个准备。今天很高兴看见这个产品终于上线了,我期待更多的家长,更多的少年能够接触到好的经济学,依靠这个专栏。
主持人:谢谢薛老师,有没有听得很过瘾呢?如果你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现在就可以购买少年得到APP的《少年经济学》。
可能有些用户刚刚进来,你现在看到的是薛兆丰老师的直播《四个经济学思维:让孩子受益终身》,刚刚薛老师讲到做这门课的初衷,关于《少年经济学》,很多人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孩子需要学习经济学吗?首先这里有个误区,学经济学不是学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而是学经济学的思维,它是贯穿在生活当中,决定我们所有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的能力,甚至可以这么说,经济学思维是可以和钱、数字、公式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比如说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才发现最后自己投入不值当。再比如说在协作过程当中,你安排每个人的工作,但是因为你的安排,最后整体的产出和出活效率很低。再比如说你花了很多心血克服自己身上某一个小毛病,但最后发现最能突出你个人价值的长处没有发挥出来的时候,这些都是经济学思维。其实在西方国家,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接触到了经济学思维。但是在中国,据我们所知,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仅仅只有少数几所国际学校,才开设专门的经济学思维课,是非常可喜的。
薛老师作为经济学者当然知道经济学很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身份,就很早意识到孩子的困惑并不比大人少,而孩子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力和好奇心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经济学其实是打开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的一把最好的钥匙。如果人能在小时候具备认知世界的眼光,他不仅会远超同龄人,而且一定是受益终身的。这门好课你真的是不能错过,建议你现在就到手机应用商店到少年得到APP购买《少年经济学》。
关于《少年经济学》的第二个问题是啥呢?下一次我出场的时候再说,先请薛老师上来跟我们讲一讲今天直播的第一个经济学关键思维,人性。有请薛老师!
薛兆丰:先讲第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就是关于人性的理解。学习经济学思维,关于对人性的理解,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摆正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步,你怎么把自己跟社会之间摆一个正确的关系。
因为我们的小朋友在刚开始受教育的时候,独生家庭的呵护,他感受到是一个亲人的世界,从少年开始,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包括同学,有很多家庭以外的人,这个世界跟自己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脱不花说我们学经济学很重大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学习心理学,怎么调整这个关系。
过去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受童话的影响,受儿童文学的影响,加上我们物质的保护,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温室里面,觉得这是一个很温暖,充满爱心的世界。我们去到外面的世界,忽然又觉得外面的世界人很冷漠、很自私。其实人既不是完全有爱心,完全大公无私的,也不是完全自私的,这当中有一个平衡点,我们怎么样摆正自己跟社会的关系呢?
经济学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剖析,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很有启发。经济学怎么说的呢?经济学说,首先人当然是自私的,他是关心自己的,关注自己利益更多的。
但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也是有同情心的,他能够跟别人产生共鸣的,他能够去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的,能够感同身受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的话,他就很难跟人家产生连接、友谊、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所以说情商其实是要调整孩子们对别人的感受的感受,学会感同身受,学会产生共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但我们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人确实能够感受别人的感受,确实能够感同身受,确实有同情心。但是这种同情心我们要学会调整到一个适当的灵敏度,不能太迟钝,太迟钝你就是一个冷漠的人,当然也不能够太灵敏,如果太灵敏的话,你能够百分之百地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的话,那你自己怎么过日子?
别人悲伤你就百分之百悲伤,别人高兴你百分之百高兴,你没办法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总是会打一个折扣,我们像一架调得非常好的空调一样,我们要适当地去接受外在的信息,适当的跟外面做共鸣。
亚当斯密进一步说,我们对别人的快乐和别人的痛苦的感受,他的感受不是一样的,对别人的快乐通常比较容易感受,对别人的痛苦没那么容易感受。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如果有谁你的同学经常跟别人分享他们遇到的一些小的幸福、小的开心的事情,我们所说的小确幸,小的确定的幸福的事情,那这个人是一位很可爱的人,很合群的人,大家都喜欢跟他待在一块的人,因为他传递正能量,传递快乐,别人也能容易感受到他的快乐。
而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面,经常跟别人传递不快乐的事情,经常跟人家传递自己的小的抱怨,而这时候就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这种负能量,这种小的抱怨、小的麻烦,别人感受到的不是你感受到的那么多,别人是觉得你不值得大惊小怪,你不值得小题大作,我没觉得你多麻烦。
这时候别人觉得你不能够跟他分享正能量,觉得你不是一个很舒服的人。而你自己如果经常跟别人抱怨,你也觉得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同情不是你所期望的,因为人家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你觉得人家不同情你,你感到挫折,可能有时候有些人就会加大力度来进一步夸张自己的痛苦,最后的后果是适得其反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要尽量跟人相处,特别是跟不是那么亲近的人相处的时候,尽量跟大家分享正能量,尽量少地抱怨分享负能量。
这一点我自己到美国学习时也有一个小的体会,但是是很深刻的一个体会。以前我学英语,学的是英国的英语,英国人打招呼的时候,短一点的是Hello,长一点的是问问题How do you do。
但是到美国打招呼的方式比英国麻烦得多,会问你怎么样了,这时候你的回答有几步,我很好,谢谢你,还要再问你怎么样?而对方还要说他很好,再谢谢你,这就挺麻烦的。
有一次我不断地观察以后就问一位当地人,我说你们都说很好,从来没听你们说过不好的,如果那天你们过得很糟糕,心情很不好,你们会怎么办?你会跟人家说我今天过得到很糟糕,他们说无论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再糟糕的时候,你都会说我过得很好。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问候语,人家只是问你而已,你只需要说好而已,人家没打算停下来听你抱怨。
这让我想起亚当斯密当时在《道德情操论》里面讲到人性这一点,这是一个非常仔细的观察。亚当斯密还进一步说,他说如果一个人遭受巨大的痛苦向陌生人展示的话,是能够引起别人同情的。但与此同时,他也说,如果一个人遇到巨大的快乐,发了一笔横财,突然升值了,这样的事情,他说最好就不要跟那些不是那么亲近的人,因为他很容易产生妒忌的心理,因为一个人忽然变得很好的话,在赞美声音中肯定有些人是会有妒忌的成分的。这一点观察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敏锐的观察。
学习经济学、了解人性、了解同情心,了解我们跟亲人的关系、跟更远一点的朋友的关系,或者再远一点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调整关系首先本身就是我们上的一门社交课,本身就是一门心理学课,也是保证我们心理健康,保证我们快乐的一门课。
但还不仅仅是这样,我们了解小圈子里面我们要讲爱心,讲仁慈、讲同情心,大范围内跟陌生人,我们要讲规则,我们要讲市场规范,我们要讲合约关系等等,这让我们是能够更好地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它的运作方式是我们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面,我们指望一些东西,我们指望别人的关心、爱护、同情。
但是在一个大圈子里面,我们不能指望这些,因为我们做不到,别人做不到,别人没办法提供。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才能改善的呢?要明白我们怎么样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呢?
我们看看自己身上所有的财物,我们所享受到的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拥有的各种设施,我们的器具,我们享受到的服务所有这些是谁提供的呢?99.99%以上都不是那些因为爱我们、因为认识我们、因为想对我们好的人提供的,实际上都是那些爱他们自己的人提供的。
所以这是亚当斯密的一句名言,他我们要从小就认识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面包、我们喝的酒、我们吃的肉不是来自面包师,不是来自酿酒商,也不是来自屠夫对我们的关心,而是来自他们对他们自己利益的关心。
同样的道理,我们跟别人做交易的时候,我们也从来不说我们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说我们能帮你什么,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持久地向你提供一些服务,最稳定的提供的服务,最稳定的供给就是让别人有钱可赚的供给。你让别人有钱赚,你的供给,你得到的服务,你得到的享受就是最稳定的。
同样如果你要服务别人,你要赚别人的钱,你要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你要在这里能够留得住。如果你对别人有好处,你想留住,最稳定的办法是你对别人要有贡献,你要对别人产生价值,这样你才能留住,你才能挣人家的钱。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但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些童话故事,一些天真的幻想,因为我们家庭内部的一些关系,把它移植到对公共关系的理解上去。所以,关于人性的理解,学习关于人性的知识,
同时,以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作为我们对整个世界运作的理解的基础,我觉得这是青少年所必修的一课,这一课越早学会,他的情商就越早能够调节到一个合适的频谱上去,他这时候就更能够很好地看待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更能够悦纳自己跟亲人、和陌生人的关系。所以第一个青少年最重要的经济思维就是怎么看待人性,怎么摆正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薛兆丰:我们来讲第二个经济学思维,成本。刚才主持人讲得很好,我觉得经济学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思维,只是早一点晚一点遇到。第二点是成本,成本的知识能够让我们学会对自己负责,通过学习成本的概念,我们能够学会的一点是学会对自己负责。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能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的成熟度到不到这里,是取决于他能不能够承担自己的决策、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所以你看一个人对成本意识的明确度,你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成熟度是多少。
你看一个小朋友,他喜欢闹喜欢玩,做任何事情不计后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大人不会这样做呢?区别就在于他有没有意识到后果。
我们说任何一个人,包括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同样是这样的,他有自由做任何的事情,他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有这个自由。但是他没有逃避因此所产生的后果的自由,你做了什么就得承担这个后果,这个后果就会来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客观的世界,你面对的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小朋友为什么可以任性呢?那是因为有别的人,家人、监护人、老师替他承担他们的后果。只不过差别是这样,是谁来承担这个后果而已,这个后果是一定会来的。
正因为这样,因为别人给他承担后果,所以别的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就会对为成年人实施限制,限制他们的自由,不让他们做这做那,因为后果是别人承担的。
一个人成熟,一个人变得自由,他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他变得可以承担自己行为,承担自己的决策产生的后果了。所以,我们对成本的意识强弱,其实是判断一个人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不是唯一标志的话。
什么是成本呢?经济学里一个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放弃了代价,首先看成本的第一点,它是放弃了的代价,放弃的代价是什么呢?放弃的东西并不是说你认为是多少就是多少,而是社会其他人认为是多少,才是多少。我们教育小朋友时都喜欢说一句话,大人也经常会互相勉励,说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最初自己的决定。
为什么用这句话勉励?其实不忘初心很难,不然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勉励。为什么很难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因为成本是变化的,你的初心怎么样,你想做什么,不能坚持做下去,并不是你不想坚持做下去,而是因为坚持做下去的成本太高了。成本是谁决定的呢?不是你决定的,是社会上其他人决定的。
简单一个例子,比如说玩游戏,通关要花时间。这时候你当然就放弃了学习的时间,放弃了你一些成绩,当然放弃了你进入更好的学校的机会。这两者的选择时间是你的,你可以作主,但是你却不能回避逃避你作主以后产生的后果。
后果是什么呢?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更好的成绩,更好的工作,这个是别人认为他的价值有多少,他具有多少的价值,别人会赋予这种机会,这种选项一个价值。
你因为玩游戏,因为没有认真学习,你放弃的东西,不是你认为是多少是多少,而是社会上的人认为是多少,才是多少。所以你的行为和决策成本不是你定的,是社会其他人定的,你要看着他们的评估、他们的感受来作出选择。
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向,也不仅仅是看自己的初心,初心是好的,但是不忘初心是有成本的,要看看市面上的价值评估是多少,如果你不忘初心,坚持原来的想法,你放弃的东西是什么,不是你认为是多少,是别人认为是多少。
看成本还有很重要的第二点含义,我们从来好的经济学者,学过好的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看成本绝对不只是看货币的成本,而是要看全部的成本。做任何事情你付出的不仅仅是货币的成本,而是全部的成本。
比如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花很多时间买的一件便宜的东西,你前面花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付出的成本。我们去一些网红店买奶茶,花两小时买到一杯高价奶茶,付出的成本是多少?付出的成本是你付出的钱,除此之外还包括你付出的时间、你付出的精力。
所以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付出的全部成本。我们举一个例子,在环保问题上,垃圾要分类,小朋友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的观念。垃圾分类你的成本是多少,
你获得的好处是可能你在第二次进行垃圾分类的时间可能会减短一点,但是你付出的不仅仅是这个,而是相应的知识,你要知道垃圾是怎么分类的,你付出的是装载的器皿,你要有好多箱子装垃圾,还要运送不同的分类垃圾的运输费用,卡车不是分一次把垃圾拉走,而是分多次。送到垃圾处理厂,还分不分?有人分错了,还要重新检查一遍,垃圾分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实际上很多国家垃圾分类都只是一个幌子,一个让大家看上去觉得舒服的一个安排,到背后他们可能重新再分,有可能根本不分放到一块一起处理了,垃圾分类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看见看不见的成本,不仅仅看货币成本,还要看全部成本的重要思想。
我们说讲环保,讲塑料袋,用的塑料袋越多就越不环保。但是你知道用塑料袋装食品,用得越多,包装越细,这时候食品被保留的时间就越长。
它们最终被消费掉,而不是被扔掉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真正人们要选择的并不是说只是看垃圾袋多还是少,而是看我们到底要扔掉更多的垃圾袋,还是扔掉更多的食物,这时候这两者当中我们要做一个平衡。这是我们要看到全部成本的概念。
当然,我们学习成本的概念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你看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一定是你能够放弃的东西才是你的成本。所谓你能够放弃的东西就是你的选项。
你可以选的东西才可能成为你的成本,如果不能选的,别无选择的东西就不会是你的成本。这话什么意思?凡是在考量成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前看,不能向后看,不能看过去。
过去的已经投入了的,血本无归的,无法挽回的,不能再选的东西不是成本。所以经济学有一句话,人生的铁律,金科玉律,沉默成本不是成本,我们永远不要向后看,我们要向前看。
向前看是什么意思?此时此刻,在现在的阶段我们再花多少钱能够获得多少好处,过去因此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这个不算,我们只是看今天往未来看,我们还要投入多少,我们能获得多少好处,这是我们运用沉默成本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指南。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省时间、省钱,但是在不是沉默成本上犯错误的例子和情形很多。
比如说小朋友去书店买书,买了一本一百块的书以后,你会得到一个折扣券,还给你20块钱,如果你再买一本的话,会给你20%的折扣,你还要不要再买?如果你觉得这20%很便宜,多的那本书可能是你本来不想买的,你为了省20%的钱可能多付了80%的钱买了一本你并不想要的书。
我经常看到很多朋友出国旅行,去到国外的奥特莱斯,他们说我们一定要买够,把这个机票的钱买回来。这种思维其实也是没有很好的运用沉默成本概念这个原理所造成的错误。
你买的机票,你出去玩住的酒店费用已经付出去了,已经用掉了,回不来了,这时候还要不要再因此多花钱,不取决于你过去住酒店的钱用了多少,你不取决于你机票钱花了多少,而取决于你新买的衣服,这些用具你是不是用得上,是不是真的需要。
花的这个钱不管打多少折,花的这个钱是不是你自己觉得物有所值是真的需要的。如果你不需要,虽然打的折多,看上去能够弥补你的机票,看上去能够弥补你酒店的费用,但实际上你是亏上加亏。
出国旅行,如果你觉得本来不划算,非要买东西才划算,实际上已经亏了一次了。再继续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一些物非所值的东西,实际上再亏一次。这是沉默成本广泛误解的一个例子。
我自己印象很深的是我知道有一位法官,他一直没有学习经济学的机会,他是学法律的,在美国有个法官,后来咱们有法律经济学的培训营,请经济学家给法官做经济学的基础培训。
主持人:谢谢薛老师!这会还有一万多名用户在线,可见薛老师的人气之高。薛老师今天的主题是四个经济学思维让孩子受益终身。都说得到出品必为精品,少年得到出品那就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不是我们自己吹牛,而是我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给孩子的产品上,我们真的是更加重视也愿意去下更多功夫。
如果说死磕的话,应该不算过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前段时间发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教学实验,为《少年经济学》这一门课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了全国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老师一共五百的名,邀请他们为我们的产品严格把关审核,一旦发现有知识点的错误,或者表达方式上孩子不好理解,不好运用,甚至是有更好的方式,他们都会毫不客气提出来。
为什么是各个学科的老师呢?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所以这次每个学科的老师都有,还有三名体育课老师,当然最多还是语数外的老师,他们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
五百多个老师里面,高级职称有128位,平均三位老师当中就有一位高级职称的老师。老师们的任教年级很广,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位老师的意见都被薛老师吸收并融入每天的课程和周末的加餐中。
所以你现在听到的《少年经济学》,不是薛老师一个人的心血,而是全国数百名老师共同的心血,他们运用自己各个专业内的知识、信用为这个产品出力背书。谢谢你们!
薛兆丰:说起闫老师,真的是很厉害,我在大得到《薛兆丰经济学课》里面用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法庭的案例,我不会编故事。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曾经试着写小说,后来发现我根本不是写小说的料,因为你要编情节很难编,编对话就更难了。
现在我自己也遇到这个问题,3岁的小孩经常要我给他编故事,爸爸,今天给我讲十个苹果的故事,第二天他要我讲七个葡萄的故事,很难编。闫老师是编故事的高手,首先她的理解力非常强,她首先是看了我的大得到,或者我给她的所有教材,经济学的内容,或者我写的文章。
她明白了这个经济学原理,有时候她不明白会给我提问题,她有很多问题,从她的问题当中我就知道她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很深,才会提出这个问题。有时候她说你说的这个不就是那个问题吗,有时候甚至我没想到的,她提点我。
接着后面她编的那些故事是非常精彩的,非常扣人心弦的,我在录音的时候跟小娴经常赞叹她,我们看故事的时候,没看结局就很想知道故事的结尾,编得非常准确,合情合理,又能够反映经济学的故事。你听过这个故事以后,你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一想起这个故事,就能想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所以非常感谢!
接下来我们讲最后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学的基本思维,一个是优势,比较优势。刚才我们已经讲过,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学习比较优势,学习经济学里面的比较优势,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寻找自己的方向,能够让他坚定一个想法,能够让家长和孩子都坚定一个想法,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有才能,你一定有别人不及的才能,一定有你能够发挥所长的地方。
这是经济学里面所说的比较优势的原理,你看我们一般人讲优势,经济学说的是比较优势,他说的是什么呢?他说的是每个人首先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他的特点和天赋,有些人这方面的天赋高一点,有些人另外一个方面的天赋高一点。哪怕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就是孪生兄弟,什么都一样的,他们通过他们的专业生产,专业知识,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他们也会形成不一样,也会形成自己的优势特点。
这是第一点,经济学说的,人是不同的。
第二,他们有比较优势,你看,他讲的不是优势,当然他讲的也不是绝对的优势,他讲的是比较优势。绝对的优势,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比如说我跟比尔盖茨比起来,可能我写程序比他慢,我的英文也没他好,他长得比我高,他走路跑步比我快。每样事情都比我强,这时候我们说他跟我相比,他有绝对的优势,我有绝对的劣势。
当然这个相对优势原理也是非常励志的,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我们自己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甚至一些弱势也能成为强势。比如说有些人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看上去是一个弱点,他跟别人的交流不多,但是这时候他省下了很多时间,他有自己内向的一面,考虑问题可能就更深刻。
有一本书专门就写,安静是一种力量,内向的人为什么是特别厉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很多领域能冒尖。安静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内向也是一种潜能。
所以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讲的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特点,每一个人的长处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的。第二,每个不一样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相对优势,我们在人生的选择上,我们要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里面我不得不说,在很长的一个求学阶段,在学校里面,我们要求学生,特别是初中、高中是德智体美共同发展,但是你要想这四个指标太少了,太单调了,太单一了。如果从这四个指标来衡量你的小孩,或者我们小朋友自己看自己有没有本事,在四个指标上都比别人差就是自己差,这样的判断就太武断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评价系统本身有问题,因为这个评价系统本身太单调了。
当然自己的比较有时也不容易寻找,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到,你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尝试。但是我们人生不就是前面给了好几十年让我们去做选择吗,二三十年的时间让我们去做选择,不断地求学,尝试新的工作,去探索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时候从少年时候开始,我们就应该有这个意识,要知道比较优势这个概念,知道去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时,知道自己将来的发展是通过某一个比较优势来取胜于人的,而不是在每一个领域都取胜于人。
我们要找到自己专长的地方,当然你要过一道一道考试门槛,你要尽量求平衡,但是最后你要知道,你能够成功的不是在所有的领域的成功,不是在大多数领域的成功,而是一两个领域,所以比较优势第一是让我们认清自己探索的方向,
第二,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做同样的事情才是可取的,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同的事情,有自己的优势,男同学做男生善于做的事情,女生做女生善于做的事情,白人做白人善于做的事情,黑人做黑人善于做的事情。我们能够见到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他们有不同擅长的活动,这样,加起来才是一个好的分工协调的体系。
所以在学习比较优势原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白国际大合作带来的好处,我们现在讲贸易自由化,我们说从一个简单的汉堡就能够看得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怎么做一个汉堡,但是一个汉堡就被做出来了。
它的面粉可能是内蒙古的,青菜可能是山东的,牛肉可能是澳大利亚的,奶酪可能是乌拉圭的,这当中就是通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产业,他们的比较优势共同合作做出来的汉堡。
所以,经济学的原理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们建立自信,明白国际分工大合作的优势,而且能够让我们将来出国,将来见到不同背景的人,学会尊重他们,学会尊重他们的长处,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也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个人的自信,集体的自信,民族的自信,甚至是国家的自信。这是我想说的青少年要学习的第三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就是要认清比较优势原理。
第四个,我认为青少年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就是边际概念。
边际的概念是经济学里头非常独特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可取代的概念。我经常说我自己过去写报刊文章,尽量写得浅白,就把经济学术语抛弃掉,不讲这些术语。
结果发现我不用术语也能把经济学讲得清楚,唯一一个问题是有一个术语没有办法抛弃的,总得讲它才能把概念说清楚。这个概念就是边际的概念,我觉得青少年要尽早学会使用、进早学会理解边际的概念。而贯穿整个经济学都是关于边际的思维。
什么叫边际呢?那就是新增的新增,我们说边际成本是什么?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的、所需要新增的成本,那叫边际成本。边际产量是什么?那就是每多投入一个单位的成本,你能够新增的产品的单位数。边际效应,多吃一口食品,多看一会电影,多投入一点你的享受,你得到的服务,所能够获得的快感,所能够获得的相应,那就是边际效应。
举一个例子,讨论本性是善还是恶,这里面基本讨论的是关于人的存量或者平均量是什么属性的学问。人本性是善是恶,争论半天不一定下结论。经济学不关心人是善是恶的问题,而是边际上面的变化,它是朝哪个方向变化,变化的量是多少,经济学关心的是我不管你这个人是善是恶,给他一定量的诱惑,他会朝哪个方面作出反应,他的行为会向哪一个方向偏移。
多给孩子一点鼓励,那么他下一步的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带来的变化,这是边际的概念。我不管一个人本来多好,他的存量是什么,给了诱惑可能就做坏事。不管一个小孩子多调皮,你给了鼓励和正向的有诱导,他就听话做好事了。
经济学也关心所谓流量的概念,一个国家如果每年GDP增长是2%,这是个流量的概念,这是一个小的增量,如果这个小的增量能够持续下去,每年2%是很少的一个增长,但如果持续下去10年、20年,那个增长是不得了的一个增长,因为它是一个福利的增长。
经济学看重的不是它原来是多少,而是流动变化的方向是多少,所以我们说我们通过边际的概念,看流量的概念,我们知道小朋友要去找自己的兴趣点的时候,学习自己兴趣点的时候,你选择哪个职业,考虑自己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你永远是在跟那些酷爱自己的事业的人去竞争,那些像疯子一样的人竞争,他们酷爱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的酷爱,因为他们的兴趣,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比别人多花2%—5%的努力,看起来不多,但是每次都这么做,拉开的距离就非常大了。这是增量的概念,带来的新增。
边际的思维还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定义,这么一个概念,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那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实际上是万世万物发展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事情是逃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
简单来说,一个动物,比如说它比较弱小,它如果能够强壮一点就好了,个子再高一点就好了,个子高一点,它生存能力就高一点。边际收益递减原理是,如果个子不断长高,总有那么一点,当它的个子再长大的时候,个子给它带来的好处会开始不断地下降,下降到零,甚至是负。到了这个阶段,个子再往上增的话,带来就是负效应。万事万物都逃不开这个最基本的规律。
我们一个花盆,里面有水,有种子,有水土,有肥料,你往里面加肥料,产量会增加,再加肥料,产量会增加,加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点,继续往里加肥料,产量就会不断地下降,最后到负。
如果万事万物不守规矩的话,我们用一个花盆就能种出世界上所有的粮食,我们动物的个子,你会看到会无限高,它们才能生存下来。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这样的,所以,总有边际收益下降的规律。
边际收益下降的规律用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应用,它教会我们一个最基本的策略,就是我们要求平衡。我们要达到目的,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是我们学习边际的概念,学习边际收益下降定理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比如说我们在求学的时候,我们有好几门科目,我们时间精力有限,那我们应该在哪一门科目上面花时间呢?这时候我们说如果我们要取得总分最高,那么我们就要达到有一个标准,就是我们在每一门科目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所得到得分数,所能够取得新增的分数必须一样,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的总分就能够达到最高。
比如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我多花一个小时,语文的成绩能够提高6分,数学我能够提高5分,英语我能够提高4分,这时候你这一个小时应该投入到学习哪一门课上去呢?这时候你就应该投入到语文这门课上,因为它的边际收入最高,投入一个小时能得6分。
下一个小时投入什么呢?这个阶段这三门课投入一个小时能多多少钱?连投三个小时语文,这时候终有那么一点语文,你不断地往语文上投学习时间,语文学习收入肯定会有下降的这一步。当语文的边际收入下降到5分、4分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应该转了,下一个小时就应该去学数学了,而数学边际效益下降的时候,你就应该用下一个小时学英语了。
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每个小时都分配到能够给你带来最高分数的那门学科上去,使得每一门学科在花一个小时的情况下获得的新增收益都相等,这种边际收益平衡从而达到最收益最大的方法是经济学里面一个通用的思维、通用的方法,它能够用到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选择、所有的策略上面去,这是一个非常普适的原理。越早学会使用,越早从中得益。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说我们要买一辆好的车,什么叫好的车?好的车有很多不同的指标,他指的可能是安全性、舒适性,可能是省油,也有可能是里面的设备丰富,电子设备非常齐全,非常丰富好玩。
我们要买一辆好的车,你应该怎么去平衡呢?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单一的指标上投无数的钱,全投在一个指标上,你说我只看安全,别的都不看,那行,那你买一辆坦克车就可以了,不用买轿车了,你说我只要省油,那你就买一个很小的车,坐不了多少车,它的安全性可能也不如大的车,
我们要买一辆好的车,你应该怎么去平衡呢?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单一的指标上投无数的钱,全投在一个指标上,你说我只看安全,别的都不看,那行,那你买一辆坦克车就可以了,不用买轿车了,你说我只要省油,那你就买一个很小的车,坐不了多少车,它的安全性可能也不如大的车,这时候你要取得边际的平衡,你的每一块钱都要放到不同的指标上去,最终取得一个平衡。这时候这量所谓的好的车,你就能够买到一辆你心目中好的车,这就是边际平衡,最后达到最大总效益的思维方式。
这时候你要取得边际的平衡,你的每一块钱都要放到不同的指标上去,最终取得一个平衡。这时候这量所谓的好的车,你就能够买到一辆你心目中好的车,这就是边际平衡,最后达到最大总效益的思维方式。
我们学习边际的概念,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启发,就是我们能够认识到学习,无论我们做任何选择,我们在定这些指标时,这些指标都是有限的,刚才我们说德智体美是有限的指标,怎么衡量一个学生是好学生,怎么衡量一个老师是好老师,怎么衡量电影是一部好电影,你用有限的指标来衡量,总是捉襟见肘,总是不够的。
这时候我们学习边际的思维,学习通过边际收益递减,边际平衡取得最大收益的思维,我们能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相信数量化,我们还要相信全局的把握,还要相信对直觉的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认识我们的世界,找到我们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今天我的直播内容跟大家分享了四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第一点是看人性,学习人性,学习经济学当中关于人性的知识,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样摆正自己个人跟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是关于成本,学习成本的概念,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能不能够运用成本的概念,能不能够承担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活动所付出的成本,是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走向成熟,是否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是关于比较优势,学习经济学里面关于比较优势的原理,知道每一个人都必定存在自己的比较优势,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去寻找、去确定、去搜索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能够让他们建立自信,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能够去欣赏自己以及别人的长处,跟别人进行合作,强强联合。自己的比较优势跟别人的比较优势联合,不仅能够把饼做大,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参与的人都能够提升自己的福利,提升自己的处境。
第四点,就是要学习关于边际的概念,学会边际就是新增的新增,学会经济学里面非常重要,其实不仅仅是经济学,而是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同时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我们要知道我们要达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最大化,不管是取得最好的成绩,评估一个最好的老师,评估最好的一部电影,同样我们都要做到边际的平衡,通过边际平衡的办法来取得最大化,所以,学习边际的概念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会怎么样调整自己的策略,学会怎么摆正自己跟社会的关系,学会变得更加成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寻找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会怎么样调整自己的策略。
这门课经过十个月的打磨,现在上线了,你如果通过下载少年得到APP,就可以跟其他的孩子一块学习这门课了。好,谢谢大家!
IMG_9332.JPG IMG_9331.JPG IMG_9330.JPG IMG_9329.JPG IMG_9328.JPG 扫一扫,添加我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