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字和用词,你不得不感叹古人思考的角度。一些景象,我们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在他们眼里,眼前的一切就像是手里把玩的魔方,换个角度,再换个角度,每一次旋转都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出现。
比如“乌云”这个词,我们是通过颜色来形容这个会落雨的东西。现在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用“乌云”这个词,不用颜色去形容,日常中还能用别的词进行替代吗?
古人常用的方式是用一些表达感官或感受的词进行代替。例如崔橹有诗曰:“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这里采用的便是“湿云”,用于指代欲雨云。
好的,接下来我们便可以举一反三了。既然“干”和“湿”可以用在云上,那么胖瘦呢?高矮呢?冷热呢?酸甜苦辣咸呢?
比如说,在我的文字世界里,“胖云”可以用来指代“多云”,并且还能引来憨厚可爱的联想,让人看到这个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晴朗多云的好天气。“瘦云”可以用来指代“少云”,由于少云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不多,存在感很低,所以是否可以用在一个普通人出场的普通场景中呢?我们来试着用一用。
“浅海浮上芭蕉叶,胖云底下少年郎。”
好吧可能是有点尬。但是别怕!只要你用的够多,天天用,年年用,用到小学生无意间百度错了词,结果跳出来全是你的文章收录时,恭喜你!这个词以后就属于你了!
开宗立派就是这样,不然什么叫“世人皆醉我独醒”?能理解那还能叫宗师吗?是吧?
你看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只要你能解释,你可以说它是“绿叶盛开,红花枯萎的时节”,也可以说今天你开车碰上了“很多绿灯,没几个红灯”。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肥瘦”建立我们自己的语言体系,只要是“多”,我们就改用“肥”,只要是“少”,我们就改用“瘦”。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就此延申出一些语句,比如
“你有看王力宏的瓜吗?最近的瓜是真的肥!”
“教育局批评个别学校,称学生的作业太肥。”
“哇,你的头发怎么瘦这么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字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因为文字不管如何组合,只能是对事物及其状态作出某种指代,既然是指代,那便无法真正地表达事物及其状态,无法避免歧义。所以与其如此按部就班地拼接,不如就用手上的积木拼出更多的意义出来。
理论存在,实践开始。
现在请你拿出字典,找出所有的感官词去替换如今的常用词,打造一套属于你自己的风格词库,从用字和用词开始,创建你自己的写作王国,成为一名带有强烈风格的后现代主义作家!
好吧。引路至此,剩下的路就得靠你自己走了。
望各位珍重。苟富贵,勿相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