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孩子,觉察自己

看见孩子,觉察自己

作者: 江郎不才 | 来源:发表于2024-03-18 11:51 被阅读0次

——读《非暴力沟通》第三章有感

本篇文字写了一周的实践收获、知识梳理以及练习感受三个方面。

一、一周的刻意练习

在过去的一周,我在工作中尽量不使用评判的语言,而是用观察的方式去表达。

课上有个孩子不停地对同桌窃窃私语。如果在往常我就用非常生气的语气说:“XX,你不要说话了。”制止孩子们的说话声。而在这周我试着用“XX,你已经和同桌说话有一两分钟时间了,你没有认真听课,老师感到很生气”的语言去表达。虽然只是比往常多了个别句子,但是我从孩子接下来的举动感受到,他明白了自己违反了纪律,而且老师在关注他,孩子会注意许多。

本周的一个课间,我在教室照看孩子们的活动。一个教室的孩子都在嬉戏玩乐。这时,一个女孩跑来告诉我,一个男孩子在和他玩耍的时候,将自己的身体弄疼了。

我告诉这个孩子:“你要告诉XX,他这样做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不喜欢这样的游戏。”我在教室继续留意两人的交谈,远远地瞧见两人在没有再没有情况的产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也算是间接地交给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语文课后,小组长告诉我,小Z还没有交习作。小Z到办公室后掏出了皱巴巴的一页纸,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正反两面的字。我想起来了,孩子那天没带作文本,誊抄的时候是借同学的作文纸。我给孩子看了其他人的作文——整洁的作业本上有着工整的书写,与他的一页皱巴巴的纸形成鲜明的对比。我问孩子:“你看其他孩子的那样整齐,自己的有些邋遢,你怎样想的。(此处我用到了比较,是不恰当的交流)”

孩子不吭声。

我继续说:“昨天我明确告诉大家,在纸上写的习作要将粘贴习作本上,你听到了吗?”

孩子点点头,表示知道。

我追问道:“那你准备怎样做呢?”

孩子又不吭声了。我想这孩子上课时常回答问题,怎么一到办公室就哑火了,是不是有其他情况。我猛然想起了,上学期班级里有讲故事大赛,轮到了这名孩子,他死活不愿上台,其他人一拽他,他直接坐在地上不起来,看来这孩子愿意在人群说话,不愿意单独说话。

于是我不在纠结于作业,而是问道:“你独自到办公室来是不是有些紧张,害怕?”

孩子点点头,不说话。

我接着说:“老师只是问问你习作是怎么回事?你看这样行不行,作文纸已经皱巴巴了,很难恢复成平整的样子,咱回去重新抄写在习作本上,你的习作比较长,你就利用课余时间抄写,赶明天放学交给我,可以吗?”

孩子似乎松了一口气,点了一口气,拿着一张皱巴巴的习作纸,离开了办公室。第二天早上,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习作,没错,就是小Z的习作。

复盘与孩子们的对话时,我一直在回忆哪里是观察,而哪里用到了评价。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时常有“自然状态”的讲话,时常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直接发表自己的评价,缺少理性的克制。长达数十年的说话方式,想要在一两周的时间内改掉,还是很困难的,这就是常说的“知易行难”吧!我想只有不断地刻意练习,不断地“三省吾身”才有可能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内化为自己交流沟通的方式。

二、第三单元的知识梳理

非暴力沟通是“建立在语言及特定的沟通方式上”呈现“天性中的善自然呈现的状态”,它强调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解决冲突。在非暴力沟通中,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它是我们了解事实和他人的基础。

什么是“观察”?书面意思理解“观”便是仔细看,观看;“察”是详审,细究,合起来理解便是仔细的观看。在书中“观察”是指客观、具体不带评判方式描述所见所闻或感受的事实,要如同摄像头一般,没有加入自己以往的经验。

区分观察和评论。当在观察中夹杂评论时,他人往往会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人们就不容易听到我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从而产生抗拒和主观的防御。

在我看来区分“观察”和“评价”可以引入王国维《人间词话》当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了道德评价,那我眼中之物“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身边万物都有了我的内心投影,会影响对事物本身的判断。尼采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也就是这个意思。

古语道“一叶障目”,我就常常被自己浅显的认知、偏见或是心中的标签影响对一个人的全面判断。

班里的小Y,上课总是三心二意,书写潦草,作业错误百出。因为作业错误多的缘故,小Y没少让我叫到讲台上、办公室里进行纠错。我很少主动去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主观的标签式印象,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缺少全面的观察

客观的观察便是“无我之境”,不带评论的观察便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的内心的觉察。观察是具体、客观中立的描述而非笼统、模糊和主观的评价,观察既可以是眼见所看,也可以是内心所感。要想观察中肯、客观,就要剔除影响因素,比如:固有的观念、心中的偏见、贴标签式的评价,以及内心的情绪干扰。

前面提到的小Y同学,直到有一次放学,我才认识到孩子的另一面。那天班里的值日生都在急急忙忙地清扫教室卫生,我意外发现四个拖地的孩子,只有小Y方法得当,边拖地边后退,有条不紊的劳动。其他几个孩子一看就知道缺少拖地经验,拖过的地面一会又踩了过去。小Y超出同龄人的劳动技能勾起了我的好奇,我便和孩子交谈起来,原来家长为了锻炼他——比较瘦弱,家里的劳动常常放手去让孩子干。我很庆幸自己经过了观察了解到了孩子的另一面。

观察对于老师来讲就是一视同仁的朴素观念,学生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成绩、性格就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用众学生平等的观念去尊重、理解、引导孩子。在师者眼里,每位孩子都是还未打磨的璞玉,他们身上有着无限的可能等着人去唤醒。

三、练习的收获

第二次练习,观看了一个《误会》的短片,尽管主持人一再强调,你观察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老师三次用小棍抽打多次迟到小孩的手心,通过孩子的眼睛,观察到孩子的内心先是内疚痛苦最后是木然与无所谓。

尽管我观察到了这些,但我心头不断浮现的是网络上众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而惩罚孩子的老师身影,他们因为没有很好的和孩子们沟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有些还涉及到人身伤害,这些老师的举动伤害了学生身心,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鼓破万人捶的下场,整个事件最终没有受益者。回到视频,教师发现小男孩是因为每天要照顾瘫痪的哥哥,所以经常迟到。视频中的孩子是个象征,象征复杂、具有多面性的人,人们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只看到一个人的生活一角,便认为洞悉了整个人的内心。一定要记住“不要评判任何人,善待他人,因为你并不了解他们的日常问题。”

组内练习中,我是诉说者,小组成员采用耳朵听、眼睛看、全身心感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聆听反馈,听到组员们用心的复述着我的话,我感到被尊重、被看到,我产生了继续交流的意愿,这是走心的交流,全身心的聆听让组员与我产生了人生的链接,我开玩笑地说:“还是你们懂我。”

在工作中如果能静心地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我并能给与正面、全身心的反馈,那一定会很奇妙的事吧,我这一周一定要试一试,试着走

相关文章

  • 看见孩子,觉察自己

    在我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经常被还孩子所感动。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养育的,是天下最难弄的孩子,也没错儿,不管从星座还...

  • 唤醒青春

    《看见自己 看见孩子》 父母向内觉察,经由自我成长,真正看见孩子。 疗愈内在小孩,...

  • 今日觉察|看见自己,也看见了孩子

    孩子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爱父母的人,甚至比父母自己还爱他们,有时候事情没做好,或许孩子也在试探,这样的我,你接纳我...

  • 2022年10月21日 心荷觉察课

    1.觉察(我看见)觉察自己觉察他人,看见了就活在当下了。 2.觉察(我看见)看到老师亲切的面容,感觉到自己对老师无...

  • 看见自己

    成长功课第40天:看见自己的问题,才能看见孩子(他人)的问题,觉察自己在教育孩子和与人相处中是否在有意识的看到自己...

  • 看见

    今天通过孩子,我看见自己不想被打扰,想自由,同时也看见孩子想玩的需求,那个当下突然觉察到,那我能做点什么来满足自己...

  • 看见孩子 看见自己

    2017.3.25 和多多的相处 1、早上弟弟拉臭臭了,要洗小屁屁了。我在洗澡,奶奶在叫多姐帮忙,多姐正在认真的折...

  •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我接触到正面管教是在去年10月,那时我儿子刚从非传统园蒙特梭利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带给了我不可思议的挑战...

  •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下午在学校门口门店前两个五岁的女宝和一个四岁的男宝一起玩的正欢,其中一个女宝突然哭了,妈妈拉她还不愿意离开。很好奇...

  •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电影《零零后》是一部记录片,导演张道中跟踪拍摄了12年,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 主角是两个零零后少年,柔柔和池亦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孩子,觉察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aa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