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五年,都是坐在下面接受培训。这还是第一次做培训主导,而且还是赶鸭子上架的方式。
五年的工作中,我都一直在思考,怎样的一个教育者,才是合格的教育者。这一次备战培训,我又翻到入职培训那天,一位前辈的话语。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成“家”。
我一直在思索,我为何要教书,教书育人,到底要如何才能真正落实。
在这次培训中,我力争把自己五年教育思考的理念,总结出来,传递出去。因为只有分享,才能清空自己,收获新的知识。
更因为我的理念,不定都是正确的。但是却是我这五年时间之中,思索探求而来。我渴望着我的理念,能够与同行碰撞,生根发芽。
我培训的第一课,是“激情创造梦想,制度成就梦想”,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制度让人性璀璨”。我们总以为是制度束缚了我们,实则不然,其实正是因为有制度,我们才有成长的可能。
在教学中,我重视激情。尤其是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很多传统的行业,认知都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唯有兴趣才能孕育激情,而激情创造属于自己的梦想。
在短短五年的工作时间里,我曾经经历过很多次挫折,为何我对教育,能够一次次倒下,又很快起来?
这一切,源自于我对教育的爱好。因为爱好,故而有了激情。
激情,方能创造梦想,只有拥有梦想,才有前行的动力。
但是,如果仅仅拥有激情,这绝对是不够的。很多网络培训,其实只给了听课者激情,听完鸡血满满,回家拖延症又来,结果一事无成。
要保证梦想,必须要有制度,有计划,能落实,才能真正成功。
讲完激情与制度,我很想分享的,是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的实质,是老师的自我提升。其实培训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自我提升。
我们往往对学生耳提面命,却忘记了身正为范,我们首先得以身作则,提升自己,才能提升学生。
而听课评课,其实就是在与同行交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
这次培训,因为老师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拥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在讨论中,各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学校的教务落实,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一点在教育中尤其典型。一个学生如果只有一科优秀,那他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而想要六科都变得优秀,这又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做到。
所以,在教学中,团队的协作尤为重要,无论是听评课,还是听评课,培训后的讨论,心得的分享,这些都是团队协作的一个折射。
真诚希望培训这两天的真诚交流,变成我们接下来备战毕业班的常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佳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