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Wilbur,今天给大家来分享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是我最近自己对于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一些思考。主要围绕着个人成长,思考还有如何规划未来这几点来探讨吧。
我想要探讨的第一点就是自己的格局。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但我经常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思考或者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格局太小了。导致了我被困在当下。
怎么说呢,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吧。我现在年收入大约6w左右,由于我要到工地上面去,等培训结束后公司还会给我配车。看起来似乎待遇不错吧?而且如果我加班还有加班费(由于到工地上经常会加班,我实际收入可能在8w到9w左右)。但前段时间我通过YouTube或者晚上的一些资源,发现算法或者软件开发者的收入起薪就要10w起,这还不算他们加班。那么长期来看我实际上是很吃亏的,而且越长期越吃亏,因为我每年辛辛苦苦(很可能要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情况下)才拿到8w的收入,而算法工程师或者软件开发者每年都可以拿到10w的收入。(还不一定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么我越早学会利用编程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对我来说效果越大。况且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
虽说程序员很辛苦,很可能也要996,但你以为其他岗位上的人就不辛苦吗?至少我的不是……我的岗位有时候还是697呢!
收入还不是最重要的,尽管它很重要,但是一个人无法在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工作的话,他是很难长期持续下去的。所以单方面从利益出发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不够全面。下面我就要说一下如何打开自己的眼界、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了。
当一个观察者
这个概念最早还是从笑来老师推荐的Beyond Feelings: A Guild to Critical Thinking 这本书里面看到的,原话就是Be observant。我当时看了就很有启发,主要是联想到了为什么小时候的我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学习速度很快(这也是我当时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长大后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能高效学习的状态了呢?)。看到Be observant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恍然大悟了。
小时候的我非常善于观察。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善于观察吧?不信你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子就知道,他们实际上非常善于观察别人的动作,而且他们也爱模仿和提问题。我感觉我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丢失了这些原本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就开始特别注意观察自己了。我就开始发现有时候我脑子里的想法十分幼稚,甚至愚蠢……如果我不观察还好,一观察真把自己吓一跳……比如自己经常为了买什么菜纠结20分钟,今天到底要不要去锻炼这种问题。甚至为了脑子里的奇葩想法感到非常尴尬,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当我看到平时自己都为什么事情浪费精力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格局太低了。自己根本没有在为未来思考,而是纠结当下一些在10年以后你根本就不会记得的事情。(当然这是在大学期间自己就观察到的现象,有些毛病现在还会犯,但我一直在尝试改进)
前段时间观察自己对未来5年的计划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我继续呆在我现在的公司,我的成长是不可叠加的。(叠加也只是在公司内部,而并不是技能的叠加,而是经验和在公司层级的叠加)这对我来说代价就很大了啊,因为我能清晰的看到未来5年我的样子。做着同样的工作,拿着同样的收入。(即使有层级变化 ,或者说被升职了 ,我的工作和收入对我来说也是清晰可见的)而那样的场景好像并不是我想要的。
这对几年前的我来说可能会很可怕,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了。但对现在的我来说是一个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我提早发现了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这难道不应该高兴吗?如果一个人每天不知道自己做着自己实际上不想做的工作,那岂不是很悲哀……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未来究竟应该做什么了。这时候想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最好的方法还是去问Google。多搜集你想要了解领域里面的信息。
我就开始了大量的搜索,实际上也没话特别长的时间,2-3个小时我就已经搜集了一大堆我感兴趣领域里面的介绍和大学课程。美国大学自己的官方网站上面都列举着自己的课程以及介绍。有兴趣要了解学什么专业的同学自己上去搜索一下就好了。
我当时主要搜索了机器人领域里面的研究课题,我还意外的发现了生物医疗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这领域里面的科研课题,像是打开了一个科幻世界一样……里面的科研都是在研究人脑以及各种神经系统,还有如何设计一个可以跟神经系统交互的机器,当时我就被激发了兴趣。但在仔细了解了一下课程内容的时候(学校网站会把去年或者几年前的课程大纲也放上去),我发现里面的概念对于我来说还是太深奥了。我还是可能会倾向于往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因为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接触过类似的课题,我确定我还是能够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一定兴趣并且保持学习热情的。
为此我还特意搜索了一下如何选研究生导师的这个问题,写了一篇文章
毕竟在确认自己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的之前也要好好调查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嘛。
说到这我又有一点想说
自己说的话会反过来塑造自己的大脑。
我最早有回学校读书的想法是在工作的时候无意中产生的,当时也没下定决心要去读书,而现在已经开始准备GRE考试了。这中间的过程我也想分享给大家。
我发现自己说的话真的会反过来塑造自己的大脑。我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只是跟关系比较好的人说了一下,当时也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回去读书,而后来我发现在跟周围人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自己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概念了。就是觉得我如果想要有一个更好的起点,那就必须去学校重新锻炼自己的技能。因为我观察到凭我现在的技能是无法真的在工资上得到质的飞跃。我要不就去做生意,要不就回学校读书。而我在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做生意实在是不怎么样。
就这样,我在不断跟别人说自己想回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实际上证明了我们说的话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都会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的想法。所以平时我们也要经常观察自己说的话。
去尝试吧!
在你做到之前,你是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份工作的。
很多事情在你不尝试之前是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尝试,想要编程?网上的免费教程很多,拿来就学啊。
想要录读?拿起手机开始读就好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资源比过去丰富太多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在网上早就被人问过了。即便没有被问过,现在还有stack overflow,知乎这样的网站可以去问问题。
还有一点我想要说明的就是其实你很多的想法真的会被周围的人或者环境影响,比如我现在为什么会有重新回学校读书的想法?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在大学的时候问过一个韩国裔的教授,当时我看到他的简历上面写道他在大学毕业工作了好几年又回到学校读博,然后毕业到我们学校开始教书。我当时就很好奇,是什么让他有动力从工业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的呢?
他回了一句话:“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是不够,就想回学校多学一点知识。”
说实话,这句话很可能影响了我现在对事情的看法。因为我在这个岗位工作了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实在是太欠缺,虽然够我用的,但是很难积累,很难有高幅度的成长。
而且我们公司的发展潜力我能很清晰的看到,发现5年后的我最高也只能达到那种程度了(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我基本能猜到大概是什么水平)。我觉得我花时间重新回学校学习技能,再出来拿到的待遇一定比我待在现在这个公司要好。(工资有可能直接翻倍。)而我在学校的开销和时间相比长期来说实在就算不上什么了。不用说20年吧,10年后我基本就已经能够把投资收回来了,而且从事的工作可能更加有趣。
在往长远考虑,20年,我的收获可能会更大。
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我不能忘记。就是环境的重要性。
我在一个好大学里,周围的人是能够影响我思考方式以及做事方式的。就好像吴军在他的专栏里面分享他是如何通过他的导师学会共享利益的。他的每篇论文都会带上所有他讨论的人。这让他在之后谷歌里面工作的时候获得了很多华人的感激。因为华人有时候太顾着自己的利益了,导致做出一个项目都忘记带着一起做事情的同事,这样实际上让很多人的业绩无法被看到。吴军这个特点就是跟身边的教授学到的。那么我想一个好的环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甚至能够影响我对于一个原本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产生截然相反的想法。(比如你让刚上大学的我想我在工作一年后想要重新回到学校读研甚至读博,当时的我绝对无法理解)
所以我现在能够感受到我的环境不够好,甚至可以说有点差,因为周围的人不愿意进步,或者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有些人对现状很满意。这就应该警示自己了,因为我才刚刚25岁,远远还不到享受的年龄。所以如果一个环境已经处于一种满意的状态,那么我就应该考虑去一个更愿意进步,更愿意创新的环境里面。这对于我自己长远角度来说会更好。因为我不想在10年之后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没选择那条路。
保持幻想的同时要现实
其实我在思考未来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美好的幻想,比如年薪15w美金啦,工作环境超舒适,同事也很有能力以及非常向上,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等等等等。这些美好的幻想是让我产生动力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只做白日梦,还要行动起来。比如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GRE考试快20天了,每天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虽然我进入名校的几率没那么大,但是我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我一定要全力以赴,让自己在10年之后不会后悔我当初为什么没全力以赴去做那件事情。
通过读书跟大咖交流
我们平时周围可能没有那么多牛人可以随时交流,那我们如何让自己周围充满了牛人呢?读书。或者看他们的演讲视频以及博客。这样实际上你就等于每天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写下的想法。这等同于你在跟他们沟通了。虽然不是双向的,但通常一本书里面你已经能够完成一定程度的“双向”沟通了,因为当你有疑问并且记录下来的时候,你经常会发现这个问题在书里面被回答了。至少我就有过这种经历。
所以养成跟大咖交流的习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身边人的质量提高了之后,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获取信息的质量才会获得提高。
有些东西要反复的听
有些东西你必须得反复听,因为有些时候你不反复听的话,脑子里自然就会忘掉,大脑是一个不断塑造自己的过程。而你在听的时候就是不断不断的在刺激你的神经元,等他们真正长在一起或者等他们真正产生链接的时候,你做事情才能有那种本能的冲动,你才能真正的内化了这个知识。
所以呢,有时候看书就是要反复的看,不是说非得就是说让你刷那种反复的看,而是说无聊的时候你要经常拿起一本书来看。我来打个比方,比如说我平时开车的时候,我都会去听《得到》的音频,我听的不一定每天都是新的内容,而是会去反复听以前那些我订阅过的专栏,比如说吴军的谷歌方法论,比如说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它里面其实也讲了很多内容我在当时学的时候可能没有启发—但是我在现在这个场景反而会有更大的启发。比如说我前几天刚在音频中听到,其实很多有一些同学问的问题对我现在来思考,对我现在的问题很有帮助。就举个例子吧,比如我现在有我到底要不要继续去学业上深造这个问题,或者说我现在是否应该在我本质上行业上继续。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吴军的谷歌方法论里边就有提到过。而我呢,在前几天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这个答案,我当时就觉得唉?!幸亏我在听啊,要不然真的就会错过这个答案。所以有的时候你不说还好,你不听还好,但是你听的话就真的会有收获,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有些东西值得反复听。
还有一个我现在的感想,你有些时候经常会说,我自己现在要是有钱了,我一定会去做一些事情,然后呢,你会发现你老有原因就说你现在做不了,你想要做的事情是因为你没钱,而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思维上的一个谬误吧,但是是一个陷阱,就说你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便你没有钱,你也可以开始去做。我想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无数个人提过了,但是我还想再重申一遍,就比如说现在的我我现在我现在对机器人就有这方面的兴趣,我我觉得我对那些高科技很感兴趣,那我就实际上去往那个行业里钻啊,我就想办法呀。所以我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准备了这样一考试,也就是美国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首先我我有这个行动是有两个考虑第一我觉得自己在网上学效率不高,再其次呢,是我在网上学的话,可能确实很难找工作啊,同样呢,就是如果我去读一所大学的话,里面认识的人以及结交到的教授对我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不少东西,这也是一个上学的好处吧。所以我决定说要拓展出一条路就是说即便我现在的工作我不辞职,但是我也要为自己拓展出另外一条路。这就是我要想说的,你要为自己尝试出不同的路,而在你尝试这条路的时候呢,你不一定要把自己之前的路给堵死。就比如说我现在都是利用我空闲的时间,我在下班的时候来学习GRE。等我考完试,把申请资料都提交之后,今年的年底我就能知道我是被哪些大学录取了。等我拿到这些录取通知书到时候我就能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回学校上学了,这个时候我就有两条路可以走了。而不是说我说我非得要辞职专心去学习,就是说我在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回读书学校的想法,而我就想要实现它,而在这个同时呢,你不一定非要把自己之前的工作辞掉,然后说决心一定要100%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回学校上学,不是这样的,你可以在上班的同时上学。然后准备考试,等你真正拿到了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你再决定要不要回学校上学。这个是我觉得一个可行的道路,你要把自己的路走宽,走宽这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
有些事情必须反复做
有些事情必须重复的做,真的是就必须像李笑来说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因为有些事情你不重复做的话,真的是没有效果啊,重点就是无论你在忙,也要把一些事情反复的来做。只有这样的话,这些事情才能有长期的效果。就比如说写作这件事情,因为它对于你来说实际上是可以把你的想法复制好几遍,再重新卖出去的根本。就比如说我把录读学院的任务和007的任务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实际上我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就算没有经济利益,也可以当做宣传了,之后还可以被我利用起来,这样我效率都提高了。就比如说我把自己的读博的想法以及搜索信息的过程给写下来,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帮我反思了同时还能分享出去,又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实际上都是自己的资源,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是叠加的,也就是通过一件事来帮助另一件事更快的成长。这里我可以用我之前举过的例子来帮你们思考生活中那些事情实际上是可以叠加的。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正好读到了成甲的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的本质就是帮我思考了什么事情可以通过A来帮助B,然后B反过来加强A这点(这里直播的时候可以加下面这张图)
我当时就思考到了我如果帮教授做科研,这就是通过A(科研)来加强我对这个学科的理解(B),然后B(对这个学科的理解)反过来帮助A(科研的水平)的典型例子。
生活中其实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写作了,我们通过写作(A)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B)。然后更加清晰的思考(B)反过来能让自己写出来的话更加吸引人(A)。
我也希望大家没事的时候多思考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到这两点。
杂七杂八
还有一点我想分享的就是说我最近也在不断的尝试去参加一些线下的聚会。我跟大家想分享一点,就是说我最近在007平台这个上面通过一个人在北美链接到了一个算是大咖的人。她认识很多投资人以及创业者,他自己就有一个平台,正好是做投资者跟创业者链接的这么一个平台,我就很高兴我能通过社群而链接到这么一个人,这我也是我同时发现社群的价值。我真没想到,原来可以通过社群链接到这么样一个人,所以呢,我真的希望大家自己主动产生链接。经常留意别人在社群里发出的信息,我当时怎么连接到这个这个人呢?因为有一个人在北美的007社群里面发了一个说有没有希望写作帮助一个公众号写作的小伙伴。然后他就问了一句,我就说我可以啊,然后呢,这就相当于一种主动吧!我所说的主动就是说你有心留意这些消息,而不是说真的不去看群里发的这些消息,有的时候这些消息就会有潜在的价值。这就是我如何连接到了一个这么一个人,我前几个礼拜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了,发现确实是真的有很多投资人以及创业者在参加这个活动,所以我觉得对我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确实以后想要有这方面的进展吧。不一定非说创业,就哪怕是投资,对于我现在来说认识到这些投资人也是我觉得对我也是一种帮助。
所以呢,我希望就是在无论在咱们这个录读社群是在其他社群里的朋友,希望你们对社群这个东西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比如说有人发一些信息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个信息有价值,那你就要去回应你主动去参与,在参与这个过程中,你去判断它有没有价值,不一定说非所有的信息都有价值,但是,有一些潜在的价值就在这些里面,我想这就是李笑来所说的serendipity吧。
记录
还有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记录,我平时呢都会把我一些的想法还有一些脑子里蹦出来的东西,我都随时会记录下来,这一点是我自己发现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平时其实很多时候你大脑会在你休息的时候自己主动产生链接,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你创造的来源,比如在你休息或者发呆的时候。这些其实都是你在创造的时候你知道吗?
我给你讲个笑话,就是有一次我洗澡前刚准备脱身上衣服的时候,我脑子就蹦出一个想法,就是说,“唉?我发现啊,很多人都需要有代购这个想法,那我就不能做一个像uber那样的代购吗?”然后呢,我就突然发现:“唉?这可没准真是个好想法,管他做不做得成,我先写下来再说嘛。万一以后自己真要创业的时候,这些都是点子呀!”
所以我觉得这个耽误不了我多长时间,但是能把我平时的一些创意给积攒下来,这个就成了我日后无论是写作或者跟人交谈的时候的一些资本,你知道吗?因为你脑子里的那些创意和创新不可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只能是在你平时平时的积累中。而你想要产生积累,这些你的创意就必须平时要去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你在想要用他们的时候能找到他们,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