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宿命”和“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教养,有情怀”这两节,万校长以他和一位读大学时几乎全才同学的对话讲述了我们70后和下一代“90后”的宿命。70后成长的时代社会变化不是那么快,生活和工作的节奏相对缓慢。我们把不变当成常态,懒得折腾。而我们的下一代则大不相同。他们成长的环境充满了文化,对他们而言,变是常态。可能在父母眼中毅力不足,韧性不够。这世界有那么多变化,那么多选择,他们为什么还要忍耐呢?
想想我的女儿大学四年正好赶上口罩时期,离家不远同一个城市,她也没有回家,她学的是市场营销,在商场库存处打工,美名其曰要积累经验。大学毕业后又辗转去了中国基础教育水平超高的上海市,每天工作很累还入不敷出需要家里补贴。对于70后的我,总希望她能去一个中等消费水平的城市,压力小一点。她被我唠叨烦了,会问我妈你说我去哪个城市好?未来不可知,我的抉择就是对的吗?未来是变化的,很难预测,我们家长又何必杞人忧天焦虑呢?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以成绩为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才是有发展的,在家长的协助下取得好成绩,一旦失去这跟指挥棒,将六神无主。
先生家一个亲戚家孩子,一直是在母亲的指挥棒下学习。有母亲的每天指挥,孩子今年已经上四年级了成绩一直不错。看似没有任何毛病,可是今年上半年孩子父亲生病了,农忙季节母亲要忙地里的活,完全放手孩子的学习了,结果暑假成绩一落千丈。焦虑围绕着这位母亲,于是,孩子完成暑假作业后,又给孩子买了一套题做。好像孩子天天学习,成绩就可以上去。四年级的学生了,渴了还要母亲倒水,用小炕桌写作业,自己还不能找最舒服的姿势,还要母亲帮忙想办法。
对于这样的学优生,不敢想象在变化莫测的未来,他要怎么去适应。也许作为父母她的妈妈真应该看看《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这本书。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保证底线的同时,请给孩子看看外面风景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