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太奇妙,有时太快,刚刚叠完被子好像一转身的功夫又到叠被子的时间,两次叠被子之间就是流失了的一天时间;有时又太慢,感觉日更已经用完了脑中积累的所有东西,一看日历才仅仅是第6天,未来的300天拿什么跃然纸上?
晚饭后和三百余公里之外的老妈通了电话,嘘寒问暖聊聊家常,挂断电话,心儿飞向了远方......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那年小妹已年近四十,费了几番周折才在今年三月份有了和她女儿相差十六岁的二宝, 全家人非常高兴,可是随着产假期满,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谁看孩子?
小妹是一家三甲医院脑卒中的护士长,今年因为疫情工作比往年忙了很多,虽说我们这儿是低风险地区,可疫情防控已经是常态化,所以她的工作时间几乎没有8小时的概念,经常是早晨7点左右出门,晚上9点后进门,吃饭极少准点儿。妹夫是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的高层,我不知道真是工作繁忙,还是他过于敬业,我没见过他正式休过假,家里的饭桌与他几乎没多大关系。
小妹的婆婆也是65岁的老人了,婆婆一直把她女儿带到12岁多,才去给小儿子看孩子去了,妹妹今年不好意思再叫回婆婆看二宝,想找保姆可是老人们因为不放心而不同意,万般无奈之下,就把老妈老爸从农村老家接过去看孩子去了。
老妈今年已经71岁了,8年前做过腰椎间盘手术,虽然腰还是一直疼,可是屋里屋外、厨房田间(农村老家有块小果园和小菜地)的活儿她都要亲历亲为,而且每件都干得有模有样,所以外人们总感觉她身体不错,可是我清楚那是她好强的性子使然。老妈虽然是地道的农村老太太,可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凡事都有自己的标准。每年初春老爸都要对果园里的十几棵果树修剪一番,剩下的活儿老妈就不让老爸插手了,因为达不到她的标准。她把剪下来的树枝用斧头(细一些的)或小型电锯(粗一些的)全部截为统一长度,然后码放成圆形柴垛,粗的在下,细的在上,然后再用厚塑料自上而下裹住,最上端留一小口,烧火时用多少从小口取多少,但凡见过这一造型柴垛的人无不夸奖老妈的思虑周全和吃苦精神,平心而论确实具有一定的观瞻性,我也毫不吝啬对老妈的夸奖,可是夸过后我会因为心疼而埋怨她为这么点事下这么大苦太不值得,可她有她的道理,我终也没能说服她年复一年如此做法。老妈注重人际交往,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物散人聚”的人际交往法则。对于远亲,只要是来我家的,即使非年非节,她总是想方设法拿一些应季的农产品带给亲戚们,或者自家树上的枣子、苹果、杏子,或者是当地特产哈密瓜,初春时节甚至亲自去田野里铲些野菜等等,总之不会让他们空手走出家门。对于近邻更是一年四季互通有无,只要是我家有而邻居没有的吃食,哪怕她自己少吃一点,也要给别人送一点,我在家的时候有时候看她东家出西家进忙得不亦乐乎,也质疑她:你这么忙出忙进的,人家稀罕这些东西吗?她总是有说法:东家有苹果但是没有梨树,西家的娃娃爱吃什么什么,张家俩口子今天忙没顾上做饭等等,所有这些做法换来的是远亲近邻们无不说她和老爸是最好最好的人,她特别享受这一评价。老妈常说老爸根本没有人缘,全沾她的光,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可确实不能否认。
老爸比老妈大4岁,患糖尿病25年了,每天早晚注射胰岛素,中午吃饭时还得口服一粒降糖药,老爸性格开朗,平日里也注意锻炼,如今身体依然硬朗,走起路来我得加快脚步才能跟得上,只是牙齿和眼睛已经很不好使了。其实老爸如今有这样的身板,根本的原因归功于老妈的操劳。老妈在家里身兼老伴、护士和保姆多职,她对老爸的照顾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从吃药打针、吃喝拉撒、穿衣戴帽、出行睡觉她都有操不完的心,可是老爸有时候嫌她烦,她实在委屈了会给我们姐妹哭诉一番,我们还没数落完老爸要懂得珍惜,还没开导好老妈操心了一辈子就认命吧,她又带着泪花儿开始操心絮叨了......
如今他们古稀之年了,不仅没有安享晚年,还为儿孙们下苦受累,我们真是不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