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1],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2]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1]邦:指国家。
[2]莫:没有人的意思。
宋·朱熹:“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明·张居正:“夫邦之兴亡,非细故也,而皆始于一言。《大学》所谓一人定国,一言偾事,意亦如此。人君审其所以兴,鉴其所以亡,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其社稷矣。”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了解了做国君的难处,不就是差不多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我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只是我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假如那话是正确的而没有人违抗,不是很好吗?如果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不几乎是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吗?”
【解读】
鲁定公在治理国家上试图走捷径,所以向孔子讨教,提出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和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违抗而感到高兴。只凭统治者一人的言论来作为标准,如果说得不对,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国家治理开始就向着错误的方向走去,最终就要自食恶果。统治者的一个不当的念头或者一句不对的话,都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