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出世”,一种“入世”,另一种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神魔交战的状态。
出世的状态,是俯瞰人生,摒除自我;入世的状态,是心身合一,行在自我;出世和入世交汇的状态,是时而笑看人生,时而追逐人生,这种状态就像既是在梦里,又好像是在现实里,傻傻分不清楚。
“庄周梦蝶”的典故,大抵指的是第三种状态。
而很不幸的是,我们有一半的人是在这一状态里渡过人生的。其他有一半的人是在入世的状态里渡过的,只有剩下极少的人是在出世的状态里渡过人生的。
这三种状态里的人生,处于两者交汇状态处的人,是活得最痛苦,挣扎心最剧烈的。这点不需说明了,想必会有很多人深有体会。
很多人都慕求一种境界,一种以出世的心态来入世的境界。当然,可能也有很多人都会运用这句话。甚至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拥有这种境界,故而很喜欢用这句话来干涉、批教他人。即便不是用这句话,但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持这个理来论生活。
在人为的社会里,基本的语境构造,背后都是运用这个理。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个理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我们习以为常但又不自知的深层论理。
为何这样说呢?
比如,多数人都知道一个既定的概念,即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的。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一样,都逃不过成住“成住坏空”的命运。不管是金刚石还是黄金铁器等更为坚硬或能长久保存的东西。它们在几尽于无限️的时间面前,和人体的老灭,一个苹果的腐烂化泥是一样的。
对于时间这位“造世老人”来说,他们的重聚与消散,同在于一刹那,一个生灭念头之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东坡先生的绝句大家也是知道的。
大家都知道这个理,但是人认这个理吗?在我看来,显然是不认的。
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学校等一切场景。人对人的眼光,总是在默认一种自我构造的完美主义。就好像领导对下属,总是以一副你是圣人的姿态来下发任务,来对待你。此刻,你好像就应该是万能的。
又如父母对儿女的期盼,往往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熟不知龙是多变的,凤凰也是有优劣处的,或者说是有不足之处的。
这如等造成的结果,就是期望值过低,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终造就出了很多生闷气的人。何为生闷气的人,就是本因该让他人难受的,最后反倒是伤己及人,让自己气恼不堪,难受不已。
所以,请互相看看所有人,多少至理名言人们是时常挂在身上的,但对待人事物的眼光却总是苛刻严厉的。
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二元对立的吗,是我们不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吗,是我们不知道每个人身上除了缺点还有其优点吗,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以及人生永远都达不到完美的理想境界吗?还是我们都是具有潜在心理的完美主义塑造者?
那为何那么喜欢常拿一些名言名句来慰藉人生,而不愿认真的看到现实,学会现实呢?
为什么人们又喜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可道,非常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洒脱又具有包容性的义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正因为宰相的肚子大,所以才容的多。而能容的多了,人才真正能看得开了。
故而,我们常讲“包容”,是因为包容它真切得关乎到了人们开启幸福的钥匙密码。
幸福又是建立在何处的,它是建立在现实上的,幸福的定义可不仅是欲望,而更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得学着理清现实与包容的联系。因为这些,都将能为你开启一个崭新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