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嘉彦
“愿不完美的社会能包容与理解他们。”
——题记
“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善待他人。”这样一句教科书式的说教说来容易,但要真做到确实属不易。

最近,加拿大籍香港女歌手卢凯彤坠楼自杀身亡,死时年仅32岁。据警方调查,疑为躁郁症复发。这件事情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心理疾病与社会舆论压力的关注。
网友们对卢凯彤的躁郁症复发与自杀的诱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生前曾背负着来自于工作与社会舆论的极大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在2017年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出柜后,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更是使她喘不过气来。即使是在媒体报道她自杀身亡的评论下面,都不乏一些对她进行人格侮辱、讽刺的恶毒评论,“同性恋是一种病,违背了伦理……”、“不伦不类的……”。可见一斑,卢凯彤所背负的社会舆论压力有多大。虽然当年在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说:“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完美,我的音乐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但有了你谁还需要完美。”但终究,这个世界的不完美还是间接“ 夺走”了她的生命。要怪的,自然不是卢凯彤,而是那些歧视他人、发表不堪入目的言论的人。他们没有包容丶善待那些与自己具有不同特质的人。从她的身上,我想到了我自己。曾经,我也因为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而遭到身边的人的议论。

小时候,我很喜欢玩公仔娃娃与“过家家”的游戏,这个时候别人家的男孩子都是“追追打打”,玩的不亦乐乎。我床上有一大堆可爱的公仔娃娃,从小时候一直集到现在,这一习惯,到现在还没改变。也正是因为我这一所谓不“man”的气质与行为,被个别同龄人嘲笑:“你个乸型(注:粤语方言中对具有女子气质的男性的嘲讽)。”为此感到别人不能理解与包容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喜好而郁闷过。
因为自身的某些特质而没有被社会善待的人有很多,除了卢凯彤,还有台湾的“玫瑰少年”叶永志丶中国舞蹈家金星、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英国作家王尔德、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丶英国数学家图灵、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简直数不胜数。
中国著名舞蹈家金星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说过:“多元化的人,多元化的个性,一定是推动社会往前发展的。”
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成长环境丶不同的性格,因而造就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70亿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70亿人有70亿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气质,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与所谓的主流气质符合所有人。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中庄严写道:“人人生而自由……”,不论我们的性别、人种、民族丶宗教信仰丶性取向、职业是什么,我们都有权利,而且理应当按照我们内心所想的样子,有尊严的生活下去,不受到他人的那些指手画脚与冷嘲热讽——“哎呦,这么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结婚,肯定有问题。”、“什么?你被强奸了?肯定是你穿的太暴露了。”、“男孩子学跳舞像什么话?”丶“男生还喷香水,不正常!”当我们期待被别人包容与理解的时候,也理应当包容与理解别人的选择。所幸的是,当今世界的价值观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社会越来越也具有多元性丶包容性了。一个包容与理解的社会,往往是经济发达、文明鼎盛的社会。
愿在这个上帝所造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能被包容与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