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读诗歌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诗中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也知道大概意思,但是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另一种情况是,知道诗写的大概意思,也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不知道这首诗好在哪里。感觉其他人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非常口语化的表达,非常浅显易懂。但为什么大家都说这首诗好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懂什么叫诗歌。
1、诗歌是什么?
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诗歌是一种有节奏和韵律、表达凝练、结构多样、用于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换言之,诗歌的目的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在形式上,它的表达凝练,寥寥数语,却能把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在听觉上,它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像音乐一般让人随心而动。
诗歌,最初是可以歌唱的,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之为诗歌。从字源上说,诗,即祭祀时赞颂神灵和先王。虽然诗歌并称,但是”诗“是文字,是将浪漫、神秘的心灵外化成文字,其欣赏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而”歌“则将诗句添上曲子,让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唱。
就诗歌本身而言,它的表达极为凝练。那么,诗歌与我们写文章就不同,在描绘某个画面时,不会细致地描绘出来,而是寥寥数笔勾勒重点,营造出某种意境。画面其余的内容,你可以根据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自行补充。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种意境中,你可以加上“秋风瑟”、“单衣冷”、“玉笛声”等等。因此,凝练的表达,就像写意画,寥寥数笔勾勒,余下的请读者自行想象。
所以,读诗歌的时候,读一次,你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而当你多读几次,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并根据意境进行增加,你可能才更加理解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除了意境,由于篇幅有限,诗歌不像写文章一样,把事情原委一一道来,也不能将情感多方渲染。它侧重把诗人的情感集聚到最浓烈时,瞬间迸发出来。而情感集聚的过程,其中的前因后果,一般是不会体现在诗歌里。
因此,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诗。他当时遇到了哪些事?心情是怎样的?有了这些蓄势,才有可能理解诗歌迸发那一刻的理所当然。
除了,诗歌题材的特点,给我们造成了理解的困难。还有诗歌的意象、手法,时代变化等因素。这个,我们明天接着说。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