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出门办事,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辆车正要发车,远远地奔过来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后面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两人小跑着过来,看样子是要赶眼前的这辆车。这时车已发出,终是没有坐上。
在站台旁,老人开始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时得知,他是小男孩的爷爷。他告诉孙子,公交司机就是缺德,没有良心,不是玩意。借此机会,老人还勉励孙儿:“你一定要有出息,当大官,把这些败类给处分,开除他们!”小男孩面对着爷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整个事件发生得很短促。事后回想起来,心中隐隐有一种担忧。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此事而言,首先公交车的通行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到时就要发车,且不论司机很有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乘客在车下追赶。老人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并传染给孩子,尤其最后一句看似激励的话语,实际上却指偏了方向。很简单的一件事,无非是等下一辆。
进一步想,爷爷也许是担心孙儿没有赶上公交,怕其失落,于是指责司机,怨他孩子受了委屈,不开心。如是这样,其情可悯,却也有失公允。大多数家长,尤其是祖父母辈,对小孩子可以说是宠爱有加,生怕其受了一点委屈。比如,小孩子乱跑,碰到了桌子,疼得哭了。家长会赶紧跑过去,当着孩子的面,用手拍击敲打桌子,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个破桌子,把我们家大宝弄哭了,打死你”,以显示为孩子出气。但是桌子本来就在那里,是孩子自己碰上的呀!按照这个逻辑,只要让孩子受了委屈,就是别人的错。
将来孩子长大,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只要我受了委屈,就是别人的错,因为我从小就这样认为!这样一想,不禁更觉恐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