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厨房洗碗时,让宝宝去卫生间洗手,她却要我陪她。“为什么呀",她说她害怕,我问她“你怕什么呀",她神秘的对我说:奶奶,地上有小虫虫,它会咬人的"。
我拉着她的手,边洗边告诉她:“它不会咬人,也没啥可怕的,有小虫虫时,你可以告诉奶奶,你也可以把它踩在脚下"。宝宝听了使劲的点头。“知道啦。"
我在收拾房间,宝宝在小院儿骑车玩耍、吹泡泡。就隔着一堵墙。玩一会儿她就要喊我,“奶奶,快过来陪我玩,我自己在这儿害怕。"
“害怕什么呢?"隔着窗户玻璃,我直接就看到了她。她却要求我去小院陪着她玩。在小院骑车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墙或者撞了我,她会不停的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些话重复的太频繁了。
在我眼里,宝宝可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怎么会如此的谨小慎微,动不动就说“对不起"之类的话语。
也许是我的想象和过分敏感,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契科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那个可怜的小公务员,看戏时与部长大人坐到了一起。不小心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长的大衣上,于是他就变得神经兮兮的惶恐不安。无论他如何解释,部长大人好像就没有原谅他的意思,这个小公务员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竟然一命呜呼。
当然这只是文学作品,夸张的描述而已。可在生活中为人父母是不是过分保护和溺爱的结果呢?
我是这样想的,无论是男孩女孩,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应该从小养成勇敢无畏的习惯,胆小怕事的人,将来不会有所作为的。
勇敢是一种精神品质,是心灵的生命力量,它能够抵制恐惧,克服恐惧,能很好的保护好自己。
就事论事,这仅仅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也许某一个场景刺激了宝宝,让她如此的小心翼翼。
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环境的调整。走向大自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跟小朋友接触互动。正是养成良好品格和习惯的年龄。
「什么都不怕的,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好的,击掌!」 Oh, yeah.我和宝宝开心的大笑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