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有着满脑子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论。最开始的时候,秉持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满心欢喜想着孩子能够和我当年一样,轻松应对学业。
只是,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的孩子实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每次看到她完成作业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考试成绩也持续在班级中下游徘徊,不由自主有了逼孩子一把的想法。
于是,在现实的逼迫下,我走上了漫长的陪学、辅导之路。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着来自于我的不满,与孩子反抗的哭声。
看到平时里可爱的孩子,只能蜷缩在角落里默默流泪,她那无助的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仅仅是因为成绩上的不理想,她就要承受来自于我的负面情绪和易怒暴躁。
可她又做错了什么呢?她是我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每每想到这里,内心的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
于是我开始思考,试着调整心态,走上了同样漫长的自我救赎的道路。
接受孩子的平凡
平凡也能闪闪发光
这些天来,我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逐渐接受了自己有个普通娃的现实。无论他聪明与否,成绩怎样,既然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就必须全力以赴给予他无条件的爱,以及最好的教育。
看不见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要不然我们怎么没能成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呢?试着放下对未来的担忧与焦虑,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不定孩子未来会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闪闪发光呢。
为什么会丢三落四?
为什么这样磨蹭?
为什么就是记不住?
说了千百遍,怎么就是不听呢?
每天听着这些刺耳的话,成人的内心可能接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呢?与其无休止地责怪、数落,不如给孩子多一些帮助与鼓励,告诉他:“孩子,无论你成绩如何,我都爱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宝贝!”
抓住并把握
眼前的小确幸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父母一直引以为傲。可是,当我背上行囊要准备离开家的时候,妈妈眼神里流露出的却是不舍。她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读书好,有出息,将来留在城里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
直到前几年妈妈去世,而我没来得及赶去见她最后一面,我才在一瞬间明白,她当年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突然觉得,成绩的好坏也没那么重要了,有孩子陪在身边的日子,就是幸福。
若干年之后,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与父母亲密无间的,可能也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年。握住这份稳稳的幸福,珍惜彼此陪伴的时光吧!千万不要像我先前那样,让训斥和哭泣成为生活的主流声音,把这份小确幸变成彼此相互的折磨。
没有天生不思进取的孩子,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大器晚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