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顶奥太娜

作者: 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8:09 被阅读1次

    意向自然,情痴大山,这也许是许多户外活动爱好者一辈子都打不开的心结。

    每年能有几次登山活动,这是我的一个小愿望。在距上次爬山活动转眼间就快一年的时候,攀登巴谷多神山的群公告闪亮登场了。有点小兴奋的我于是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出搁置得快有点生霉的各种户外装备,打点行装静待出发。

    2014年10月31日凌晨6点钟,包租的金杯面包车依次接上德阳、广汉和什邡等地共7名驴友,然后驱车奔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三奥雪山脚下的德石窝乡德石窝村。

    我迷迷糊糊地起床又迷迷糊糊地上车,然后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迷迷糊糊地睡觉。我们长期租用、轻车熟路的唐师傅驾驶着新换的面包车经过都江堰、汶川之后于上午11点钟到达与绵竹市仅一山之隔的茂县县城。

    假如人们翘首以盼的德(阳)阿(坝),又称绵(竹)茂(县)公路能够尽快通车,我们就可以节省更多因绕行所浪费的路程与时间了。

    在县城中最大的农贸市场里,我们采购了一大批价廉物美到让人难以置信的水果、蔬菜、食品和矿泉水等公用物品。

    下午2点30分钟,我们进入黑水县地界。

    黑水,为藏语“措曲”意译,“措”生铁之意、“曲”水之意,因河流贯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称黑水。

    猛河大峡谷

    包车继续行驶不到15分钟就到了依山傍水、古朴凝重的的色尔古藏寨。

    “色尔古”是藏语,意为“盛产黄金的地方”,有人称此地为“小江南”、也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古堡”、还有人称之为“川西北的小布达拉宫”。

    赶路,赶路,我们因而无法走进色尔古藏寨去“穿越千年古寨,打开秘境之门”。

    下午4点多钟,我们终于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德石窝乡德石窝村。

    蓝天白云夕阳暗,红叶黄花秋意晚。我在,故我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此时梦幻的彩林、此地醉人的红叶,村头肃穆的白塔,在迎风飘扬的经幡和潺潺流过的溪流的陪衬下别有一番意趣盎然美不胜收的深秋景象。

    凡是进入不熟悉的区域开展户外活动,聘请当地人或者专业向导,这是尽可能杜绝盲目冒进而出现悲情枉命事故的不二选择。我最喜欢的就是跟随有向导带领的团队出行。

    由于与事先通讯联系好的向导在有关事宜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只得临时更换了住宿地方和带路向导而住进了八家寨客栈。说是客栈,其实就是家庭式藏家乐。

    在狭小而昏暗的伙房里,大家与烧火做饭的藏族夫妻及其妻弟聊天,最后,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峰使舵”改变了攀登目的地,决定去攀登比巴谷多还高出许多的奥太娜山峰。

    是夜,年轻的藏族夫妻居住的是藏式民居,我们居住的是在此修建德石窝水电站项目部遗留在藏家小院内的一楼一底的板房。

    次日早上,年轻的藏族夫妻双双出动分别担任我们的向导和背工,吃苦耐劳的女主人背上汽车尾箱存放的全部食物,我们背上已经精简了帐篷的行囊开始向奥太娜大本营出发了。尾随队伍行走的还有八家寨客栈的一黄一黑的两只土狗。

    翻过横在道路中间的牛栏,我们就进入了榛芜成林,苔藓遍地的自然放牧区。

    残雪消融,溪流叮咚,给寂静如石的大山带来了一点点声息。

    满山遍野,层林尽染,最为抢眼的颜色莫过于这些如火的枫叶。

    中午路餐

    下午2点钟,我们走到了红石滩。

    走过红石滩很快就到了奥太娜大本营。

    据年轻的藏族夫妻介绍,小木屋是森工局为他们几户人家修建的,主要供其在此放牧牦牛时栖身与存物之用。如有驴友前来登山,这里便成了户外活动的大本营。

    篝火燃起来,游戏玩起来。

    夜幕缓缓降临,鹅毛大雪突然而至,不多时就铺满了青草地。

    身处内陆地区的人们,总是向往三个地方,大海、大山和雪景。兴许,是我雪山见多了的缘故,我更喜欢青山绿水,因为,风景会更多样,安全更有保障。

    晚上,在年轻的藏族夫妻不足20平方米的小木屋里,大家坐在低矮的木板土炕上围着火塘煮食着一锅烩的火锅。

    一般女性不爱好户外活动,爱好户外活动的女性不一般。豆豆美女是本次活动中唯一的女性,她的不一般主要表现在:行进中途休息时从不放下行囊且站立休息;趁煮火锅的空档还主动要求为6名男士轮流做背部按摩。

    在烟熏火燎中,大家兴致勃发,民歌藏歌流行歌,你方唱罢他登场,白酒啤酒凉白开,一曲高歌干一杯,拢共三斤多白酒喝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而平常比较贪杯的我可能还没有喝到3两酒。

    早起就要早睡,在L形状类似榻榻米的地铺上,年轻的藏族夫妻睡一个方向,我们7人一字排开睡一个方向。虽说户外活动爱好者习惯了在复杂多变的艰苦环境中休息,可是就连翻身都成了大问题时睡眠质量可想而知。除了能倾听到屋外雪花落地的声音,还可以听到牦牛意欲靠近小木屋觅食而引起土狗的狂吠声以及驴友起夜时发出的响动声,我整个夜晚都处于恍恍惚惚之中。

    11月2日早晨,我们吃过昨天夜晚就利用火塘余热熬好的稀粥,然后各自携带上照相机和必备的矿泉水、路餐就轻装上阵开始冲顶。

    在没有出发之前,向导看着我肥胖的体形就说出了“估计走不到观景台就会走不动了”的预言。

    体形肥胖并不可怕和可笑,关键是生理指标要健康。假如一个人生病了,进医院后医生管你肥胖不肥胖就会开出一抹多的检查单。好在,本人除了肥胖有脂肪肝、爱喝酒有酒精肝外,其它生理指标一切正常。记得有次体检,肥胖如我的女医生为我连续测量了三次血压都是标准血压,似乎她非要给我测量出高血压不可。

    肥胖确实不好,至少有损形象。我一直都想减肥,但我只相信运动减肥,虽然是每周都坚持运动却收效甚微,所以,每遇熟悉我的人问起“你经常户外活动咋还这么胖”时,这成了我最感郁闷也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哈哈哈,观景台,我来了!

    坡度越来越陡峭,海拔随着我们不断的攀爬在逐渐升高,高原反应对我来说却并不十分明显,我对自己的体能与意志力以及心肺功能是绝对有自信心的。只是,我在长期以来的户外活动中所形成的四平八稳的性格与缓步从容的风格渐渐地拉大了前后的距离。

    走过小海子。

    与我前后距离相差不远的清风同学原地休息后就不想再前进了。他两次表示想半途而回、折返下山,我两次为其鼓劲加油。

    爬上乱石岗。

    一路补充小食品,一路捧饮路边雪。

    在冲顶的最后阶段,广汉帅哥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乌,头脑晕痛的高原反应,折身匆匆下山去了。

    当清风同学通过对讲机与前方快上顶的驴友通话以后,竟然精神大振像钻山豹一般嗖嗖地冲刺上了山顶。当他们5人从5000多米人迹罕至、鸟不生蛋的山顶返回时,我还在能够看清他们眉毛胡子、大约4900米处向上努力攀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但户外活动中坚守团队意识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无奈,我只有华丽转身一起返回。

    既然没有赶上就别惦记了,曾经体验过就别遗憾了。我站在高处往下望,茫茫雪地真干净,不由让我想起并默念起了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冰峰林立,仙姿绰约的三奥雪山,是当地嘉绒藏民心目中的神山,由三座独立的雪山组成,由三座金字塔型独立的山峰呈“品”字形状并列相连。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奥太美,藏语意为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和奥太娜,藏语意为群山之子,海拔5,200米。“三奥”之名由此而来,也称奥太雪山。

    那么,神山到底有多神呢?在《藏传佛典》中有赞颂主峰奥太基的诗歌为证:

    在嘉绒的东方

    有个叫措曲的地方

    那里有一座叫奥太基的大神山

    它有着大活佛和大喇嘛的神灵

    是神山之首领

    只要诚心敬仰他

    就能降魔除害

    降福于百姓

    为你解除苦难

    ……

    在常人的眼里,能够攀登上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已经相对不错了。岂知,我们这次攀登的奥太娜雪山,其实仅仅只是适合初级山友学习基本的登山、穿越技能、体能测评、装备检验、方位意识、山地行进、力量技巧、天气变化、环境保护等常识的三奥之中一小奥而已。

    据百度资料介绍:2001——2002年奥索卡邀请国家队教练考察首登奥太娜及奥太基,并且认定奥太娜为非常适合入门级户外登山爱好者体验的首选之地。

    英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一句言辞激烈的话:当你不再有兴趣登山,去看其他可以攀登的山峰时,生命就结束了。我个人体会,做人犹如登山,登山感悟人生。我之所以热爱登山,还因为它能给我带来两大好处:登山过程中能锻炼坚强意志,登山回家后还能抒写健康文章。

    从早上7点多钟开始冲顶,至中午1点多钟开始下山;下午5点多钟再从大本营继续往回行走,夜晚9点多钟到达德石窝水电站,我们行进了将近14个小时。

    上山容易下山难,化雪以后的下山路更难走,天上没有月亮与星光、头灯与手电数量不足而导致光源稀少的夜间行走难乎其难,其间多人多次滑倒摔跤。

    走,不停地走,直把人走得肉体麻木,灵魂出窍,似乎山风吹大一点人都会有被吹倒的感觉。当我看见山下前来接应的面包车时就像急待救治的病员看见救护车一样,顿时心里轻松但却脚耙手软了。

    精神不糜,坚持到底!一次艰苦的登山运动就是一次难得的全面体检,自我打分:体检合格。

    等领队和财务主管在八家寨客栈结清账务时,我将随身携带播放MP3的小音箱送给了昨天就一直想白要、今天好歹帮我们从大本营背行囊下山的向导,物力交换,互不亏欠。

    从德石窝村出发已是夜里9点30分钟,凌晨2点钟在茂县汽车站旁正准备打烊的小吃餐馆里吃了晚饭,待擅长开快车和开夜车的唐师傅将我安全地送到家门口时已经是11月3日早上7点30分钟了。

    老话说:登高须防寒,暑时备秋衣。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还应加上“防晒”,尤其在天气一日四季,风云变化莫测的高原上,“防寒”与“防晒”是同等重要的。

    我自诩户外活动经验丰富、自以为人老皮糙肉厚而疏漏了防晒保护,哪知却被直射的太阳光线和反射的雪光严重地灼伤了脸部。

    当老婆惊讶地发现我的“高原红”以后,她一句“熊猫眼睛猴子屁股”的牛头不对马面的夸张形容把我直接笑翻了,然后她将芦荟膏大把大把地往我脸上抹。

    “面卡”被毁,引以为鉴。在今后的户外活动中做好防晒保护工作确实是万万不可麻痹大意的一件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顶奥太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l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