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只小猴子在森林里找食物。它看到了几株玉米,结得果实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他扛着玉米走到了一棵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发现了一片西瓜,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他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又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很可爱,于是就扔了手里的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为什么小猴子最后没有找到食物呢?太简单了,因为他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呀!那我们会犯这个低级错误吗?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会犯这个低级错误!或许在短期内,我们能够牢记自己的目标,但是放到生命的“长河”中呢?你会不会在某个阶段,因为追求事业而失去了爱人?又会不会因为爱人而失去了自我?或者是在执拗于寻找自我中,失去了家庭?
“以终为始”,在工作中总是听一个非常独断专行的领导给强调这个词,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忘记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什么。慢慢的,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就被影响到过于狭隘了。以为就是天生应用在工作中。
今天看完书才知道,这个“终”,其实是在提示你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行事的准则。想象下自己在到达生命的终点时,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如何撰写自己的墓志铭?或者希望他们提起你时,给予的是什么评价?你渴望的,就是你的人生目标。
以终为始,是提醒我们去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生活才会不同。
1、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将要步入中年还或的这么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读研?因为大家都考,我也就考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公司?因为他去招聘了,所以我就来了。又为什么最终来了这个岗位?因为别人推荐,我就来了。
所有的一切,虽然看似是我的选择,但其实更多是源自于环境和他人的推动。而我真正的意志几乎没有,因为我也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自我意识非常的薄弱,俗称“懒的动脑”,于是就缺乏对自己人生轨迹的第一次创造,而是任由影响圈外的人或事去影响自己,让我们的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我们的依赖心理太重了,或者是太可恶被接纳或获得归属感?
无论如何,“以终为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二次的创造,无论是自己主动设计还是受外部环境限定,只要开始尝试“积极主动”,用我们的想象力和良知去创造自己的剧本,那么,我们终将会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活出我们自己的内在价值观。
2、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前两天,参加的读创门徒计划中,老师布置了一项梳理文章关键点并在PPT中呈现的作业。我用半下午的时间,非常认真的画了一副虽然丑但是却认为非常符合老师要求且在内容上无懈可击的作业。画完之后,老师给了评价:作业是要求用框、线呈现关键点,而不是画图。
得,一下午的付出白费了,因为我并没有弄清楚作业要求创造的是什么。
习惯二“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具体会在习惯三中谈到。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在做一件事情前,先以领导的视角,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成就的是什么,也就是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再以管理的思维,去考虑如何去努力,以保证这个事情可以高效的完成。如此才能防止下次再在做作业时,搞错了要求,最终也是白费功夫。
我发现,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是要为了效率,给孩子规定好穿的衣服、扎的发型,甚至动手给她穿上,还是基于培养的目标,任由她自我发挥以便让她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真是个难题,不过,我想自己距离答案越来越近了。
3、找到个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我们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重新出炉并全公司宣讲、考试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是一阵风,后来又以为是给员工洗脑的东西。一直到后来我做了新人培训,每次展示这个愿景,都会升起一股自豪感,并且浑身充满了力量,也迫切的希望能够跟公司一起,去完成这些使命,甚至我工作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围绕着那几条价值观去开展。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方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原以为,只有企业会设立价值观,却忽略了每一个人也是要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的。愿景和使命,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影响圈的核心,这个核心可以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关系着这四者之间的平和和整合。也决定着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所以,我们必须要审视自己的思维,确认自己的角色和目标,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另外,作者还建议在家庭里也邀请家庭成员一起讨论设定共同的使命和宣言。因为,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今天的内容挺多,时间有限,挑自己能理解的重点读了读。或许还有没理解到位之处。另外,关于使命宣言,其实处于迷茫期的我是该静心思考下的。但正如前文所说,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我的思想无比懒惰,非常抗拒或者是恐惧?不想去思考,于是,注定又是一次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的案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