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时候会翻翻《红楼梦》,随手乱看,打发打发时间。
这两天注意到了书中的几个小细节。它们都与脸部表情有关,就是我们常说的“笑”。红楼中看似不经意的“笑”,往往别具匠心,仔细揣摩,可以感知其中的深意。
1
林黛玉进贾府后,见到了很多亲戚,先见到了外婆贾母,舅妈王夫人和邢夫人,接着是表姐妹迎春、探春和惜春,但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却姗姗来迟,那就是表嫂王熙凤。
王熙凤的出场,动静极大,非同凡响。先是传来一阵笑声,接着是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大叫,让黛玉也心生骇异,在贾母面前,人人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谁敢这样大笑大叫?因此,曹公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一下便写出来王熙凤的不同凡响。这种不同凡响,既彰显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崇高地位,也突出了她风火麻辣的性格特征。可以说,这看似简单的一笑,其实并不简单。虽不能倾国倾城,却足以倾倒读者,实在是神来之笔。
一番客套以后,林黛玉算是跟王熙凤相识了。在这场会面中,王熙凤能说会道,挥霍谈笑,出尽了风头。但是,姜还是老的辣,二舅母王夫人开始不露声色地盘问她理家的日常情况,什么月钱发了没有,什么让你找的绸缎找得怎么样。这些问题看似很寻常,其实用意不一般。它明确告诉了黛玉,也告诉了在场的众人,虽然凤姐精明能干,但也不过是职业经理人,王夫人才是荣国府的CEO(贾母虽然位高名重,但不管具体事务,只能算是名誉董事长)。这种地位的彰显,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简单一笑,进一步确认。
聊到找绸缎,王夫人突然想起了眼前的外甥女,便要王熙凤找出两匹,给黛玉做新衣裳。王熙凤立马见风使舵,表示早已经准备好了,只要等王夫人过目后,就可以拿出来。这时候,王夫人的表现十分耐人寻味,且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句话不到十个字,非常简约,却大有深意。虽然早收到了书信,但对于林黛玉进贾府,当家人王熙凤是疏于准备的。这从她没有第一时间赶来,就可以略窥一二。王夫人口中所谓给黛玉做衣裳,也是顺口人情,并非早有准备。凤姐是聪明人,马上顺着王夫人的人情,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将功补过——衣裳的布料早准备好了,之所以没有拿来,是还没让王夫人过目同意。王夫人听了,自然心知肚明,衣料其实并没有准备好,凤姐完全是在撒谎。但她不能点破,也不能装傻,于是,微微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笑,既有赞许认可之味道,也有督促勉励的用意。
赞许和认可,是因为凤姐为人聪明,会说话,能顺着王夫人的意思,表示对黛玉的重视和好感。督促勉励,则是明确告诫凤姐,你的小把戏,我很清楚,但你可不要一耍到底,给黛玉做衣服的绸缎,早点送过来让我过目。要不然,我可不依,到时候你可仔细!
如此聪明的凤姐,看了王夫人的笑,相信会立刻领悟其中的内涵和深意。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年纪轻轻便身担重任了。
作为人精的贾母,自然也心知肚明。不过,她只需掌控贾府的关键事务,这种小聪明小伎俩,就算一眼看穿了,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会管。
看透悟透,不必说透。微微一笑,不止倾城。
2
贾宝玉认识了基友秦钟,两人相约一起去上学。临行前,宝玉除了辞别长辈贾母、贾政和王夫人,还单独去跟黛玉告别。
黛玉的表现耐人寻味,她除了说客套话,还单独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
宝玉本来已经撒腿离开,听到这个问题,立马止住了脚步,回头笑了笑,便又转身跟好基友秦钟一溜烟跑了。
此处的一笑,耐人寻味。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说清楚,但有些问题,则不好解释。譬如,像宝、钗、黛这样男女三角关系。这种问题,往往越说越乱,到最后解释就成了掩饰,掩饰就是有故事,有故事就是不老实,不老实,自然免不了“严刑逼供”,被要求好好交代问题。既然这样,倒不如当初闭上嘴巴,不解释。因此,宝玉的“笑而不答”,非常明智。倘若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黛玉又是小心眼,一句话不当,或许两人就免不了一番口角,到时候黛玉肯定又会哭哭啼啼,大伤感情。
因此,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宝玉又不能不回答。
为什么不辞别宝姐姐?当然是亲疏有别,你比她重要,我最爱的人,不是她,是你!
这话不好说出口,那就干脆不说。回头一笑,虽然没有千言万语,却也胜过千言万语。
笑中的深意,黛玉肯定知道。毕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人天生奇缘,心相知,情相眷,你懂我,我也懂你。
这一笑,恰似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不多不少,刚刚好!
3
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后,陷入了癫狂状态,贾府一番商议后,决定给他冲喜——以娶黛玉的名义,迎宝钗进门。这是贾府的天大机密,但保密措施不到位,还是让黛玉无意间从傻大姐这个丫头的话里,识破了贾府长辈们精心设置的调包计。
激愤之下,她决定去见宝玉,当面问清楚。
可这时的宝玉,正处于癫狂状态,见到黛玉,也不起来让座,也不说话,只是瞅着黛玉嘻嘻的傻笑。
黛玉见了这番光景,略微问了两句话,也什么都不说了,也是不断对着宝玉傻笑。
这时身边的丫头们看不下去了,担心两人接下来说疯话,做傻事,忙来搀着黛玉离开。黛玉起来了,并没有直接走。一起来看看高鹗是怎么写的——
“那黛玉也就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去歇歇吧。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
对于高鹗的续写,我读的时候总觉得特别别扭,几乎处处可以挑毛病,但这一节描写,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节,确实深得曹公的旨趣,太出色了!
从宝玉的笑容里,黛玉看到了绝望——宝玉如此疯癫痴傻,是不可能改变既定事实的,他不会娶自己,成为宝二奶奶的人一定是宝钗。宝钗,你终于赢了,你可以得到宝玉的身体,我林黛玉输得一败涂地。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宝玉如此疯癫痴傻,但内心深爱的人,从来不是宝钗,一定是自己。宝钗,你也输了,你得不到宝玉的心,我林黛玉赢得彻彻底底。
既然这样,在宝玉面前,还有什么可以伤心的呢?因此黛玉临走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筵席终将散场,大观园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烟花怒放!
轰轰烈烈过后,自然也就该冷落寂寥了!回去吧,人生已是如此艰难,有些事。不必拆穿,有些情,也不必再留恋。
“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这话一语双关,也一语成谶。可以说,从走出宝玉房子的那一刻,黛玉的心,就已经死了,之后的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不过是消灭留在人世间的情踪爱痕,遵履木石前盟的回光返照。
在那一片痴笑中,一段绝世的倾城之恋,落下了凄美的帷幕。虽然,人世间还有洞房花烛和风花雪月,那不过是更加反讽更显悲凉的片尾曲。
像这种笑,红楼一书中不计其数。以上三例,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笑,却有如此多的内涵,确实不简单。事实上,这既是红楼梦的经典之处,也是曹公的伟大之处。多看几遍红楼梦,用心揣摩,就可以体会到本书的博大精深。红楼无闲笔,几乎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地方,都大有深意,人物的一颦一笑,自然也不例外。
有人说,看透悟透,不必说透。是的,人生已经是如此艰难,有些事,又何必要说穿呢?很多时候,与其千言万语,喋喋不休,不如沉默无语,付之一笑。我想,这既是红楼中的大智慧,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您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