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我精读了《太傻天书》第六章第6节“岔路的追逐”。我感悟到:无论你看世界、看书,你是什么,便会看到什么。
《太傻天书》中说、你是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如果你是爱,你就会看到爱,并且你只会看到爱。同样,如果你是分离,你就会看到分离;你是矛盾,你就会看到矛盾;你是战争,你就会看到战争。所以,即使在最和谐的环境里,分离的眼睛也只会看到分离。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甚至同样职业、经历相似的人对生活、工作、人生的看法也会有很大区别。
我认识一位医者仁心的郭医生,他抱着解除病人痛苦,尽量减轻病人负担的仁爱之心,能让病人吃便宜药绝不让病人吃贵药。他知道抗生素具有许多负作用,病人不吃抗生素病能好就尽量开抗生素。如果病人无啥大碍,不吃药能好,他就建议病人不吃药。如果他这里恰好没有病人需要的药,他就写出药名,让病人到其他医药门市部自由购买。
曾经有一位北京某科研所著名教授,经常出现咽喉疼痛的症状,并且一旦出现这种症状,第二天声带就发不出声音了。他经常去北京知名医院看病,每次医生都会中药、西药开很多,但吃药后效果并不明显。
去年,这位教授受邀来我市做学术报告,来后当天便出现了喉咙疼痛。他无奈地对会议组织者说:“看来明天讲不成课了。”
会议组织者一听心里慌了,二千多人等着教授作报告呢,现在教授说无法讲了,这可怎么办呢?在一位同学的介绍下,他带这位教授找到了这位郭医生。
郭医生给这位教授把了把脉,看了看他的喉咙,便开了三四个药片,让教授晚上睡觉去一次喝完。这次诊断费和医药费不足10元钱。
这位教授看到郭医生只开了三四个药片,不禁有些生气,对郭医生埋怨到:“你也太能开玩笑了吧。我在北京大医院看病,每次都大包小包取药,每次花费不下于千元,尚且不行。你开了这三四个小药片能起什么作用?”
郭医生也不分辩,微笑着对教授说:“你按我说的去吃服药吧,应该可以的。”
教授见郭医生不肯加药,只好回去按他说的把药喝了。
教授醒来后,感觉喉咙一点也不疼了,试着说了几句话,声音宏亮,连他自己都被震惊到了。他连忙与会议组织者说,报告会如期举行。
报告会圆满结束后,教授就要回北京了,他又找到郭医生,让他开了治喉咙疼的方子,以便喉咙疼痛时使用。
这位郭医生看到的是病人的需要,为病人尽量提供便利,也收获了满满的爱,门庭若市,顾客盈门。
还有一位姓牛的医生,接替了父亲的衣钵。我因胃疼去看病时,他推荐给了我一款“人参健脾丸,”每盒150元,他说吃四五盒后才能冶愈,我吃了一盒后见没有什么效果,便找到郭医生咨询,郭医生说不碍大事,不用吃药,以后吃饭不要吃的太饱就可以了。我按郭医生嘱咐的去做,胃疼果然消失了。现在,这位医生门可罗雀,已经没有什么顾客了。
鲁迅对《红楼梦》思想的丰富性做了很精彩的评价:“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为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很清楚,不同的读者因为欣赏水平不同,阅历不同,所以对《红楼梦》的看法就不同。读者的看法不同,也因为《红楼梦》本身的博大精深,耐人寻味。
同情和怜悯的本质是看到别人受苦,但是,真的有受苦吗?难道受苦不也是一种大脑的判断吗?难道苦和乐不也是一种分离吗,真的有苦和乐的区别吗?如果你在同情中去帮助,去与制造苦难的人斗争,这不也是一种行动和攻击吗?
我们邻村有一位退休教师,已经80岁了,儿子是一位资产上亿、富甲一方的包工头,但这位老翁还种了别人不种的二亩地。看着他年老体弱的样子,家里人都劝他不要种地了,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
儿子心疼他,就把农具藏了起来。老翁在家闷坐了两天,浑身难受,愁眉苦脸,硬让儿子把农具拿出来。他一去地里干活,脸上便挂满了笑容。别人劝他说:“你又不缺钱,何苦受这个罪呢?”他回答道:“这不是受罪,是享福,每天到地里干一会儿活,看着自己种的庄稼,浑身舒坦,吃饭也香了,睡觉也踏实了。”
在别人的眼里是受罪,但是在这位老翁的眼中却是享福。
我以前对种地很畏惧,觉得种地很苦、很累,近两年来,我却喜欢上了种地。在蓝天之下,在青山环抱中,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劳动中活动着身体,什么忧愁、烦恼统统都忘掉了。身体有什么消化不良、肚胀、失眠、头晕等小毛痛都得到了治愈。现在,我很享受种地过程。
所以说,世上的苦和累只是一种个人的认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看法和感受也会发生变化,你是什么便会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成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