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辅导学生。
我享受把一个“学渣”变成“学霸”的成就感。
70分到80分之间,只要讲思路,孩子思维打开后,“噌”成绩就上去了。有时候一不小心能“噌”到9字头上去。
80分到90分之间,思路基本都有,就是筛选关键词,找准核心关键词,减少粗心,目标也就能达成。
90分尤其是95分到100分之间,最费力!因为要确保万无一失,为了这“万无一失”我们往往花比前面70到90之间的这20分的差距还要大的努力。
孩子在这个时候容易有疲倦感,虽然偶尔成功了那种成就感喜悦感,每次我也是特别感动。孩子们都很有灵性。可塑性强。
但是想到自己成年后参加的考试都是pass就行。拿到证书就OK.具体考了多少分真的无所谓。我不会因为自己考了60了,别人考了99,而我们拿同样的证书而难过,完全没有!
我的目标是通过,更多的付出不需要,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可以做别的事,掌握别的技能。
当然兴趣方面的除外。因为人活着需要力量支撑。兴趣带给生命意义。
明白这一点我就明白了素质教育。
就明白了为什么有“及格”这个名词。
明白归明白
话说回来,我的工作中还有家长,家长会好了更想好,能95为什么不冲刺100?
目前我明白过来了。我不能说以己之力说服家长和孩子。但我会更加体谅孩子,同理心吧。
我们的升学考试制度在那,竞争摆在那。我能改变的就是我和孩子尽量快乐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