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风萧萧,携秋雨阵阵,让庚子秋意越来越浓,是然, 八月十八,钱江潮涌,前浪惊叹后浪之力狂澜,人生感叹岁月之悠悠。岁到中秋,一年之季曲指可数,人到中年,岁月之歌皆是匆匆,偶尔的怀旧,还是会有莫名的悸动。
上下班经常路过农贸城,看到在装修一家大型的大排档。国庆前,看到朋友圈有人在发圈,一家怀旧风格的大排档开业了,没想到就是这一家。假期第四天,没有宴请和接待,一家人落的自由的去这家店里坐坐。
离家走路十分钟不到的路程,改造后的农贸城店辅,多了一些市民互动休闲的元素,一架老式战斗机吸引着小朋友们合影,战斗机的对面是一家门店并不大的美食城,上面挂着“市心街”的招牌,这就是传说中的怀旧美食店。走进店门就是老的“朝阳门”——老城的最大象征,在进门的大厅,已经有三四批客人在等桌,我们也领了号排队用餐。大凡新店开业,经常会出现排队用餐的情况,何况是晚上用餐的高峰。
趁排队的时间,迫不及待的在“市心街”走一圈,约莫三四百平米的范围,分成里外两个门厅,又分成楼上楼下两个楼层。门厅里坐着的是大厅的客人,楼上楼下又分别设了不少的包厢。站在大厅里环顾四周,有“人民照相馆”、“针织市场”、“望江楼”、“青少年宫”等老地名,也有刚拆掉不久的“解百”、“华丰宾馆”等商场酒店,“电影院”的屏幕上播放着怀旧的歌曲,穿着祺袍的歌手唱着邓丽君、陈淑桦的老歌,怀旧风格可谓声情并貌。包厢的设置会更有意思一些,都是些老街的地名,有些人是在“供销社”就餐,有些则在“工商管理所”吃饭。偶尔路过一些“夜巴黎”、“温州发廊”等招牌,都是当年城里人必去的理发店,也算是金字招牌。店里的装修,从门到窗,从包厢外墙马赛克到磁砖,都是八九十年代的风格,门窗显然是在拆迁的时候留下来的,空白的墙面和楼道上满满都是“大字报”和“牛皮癣”,用词和内容都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狭小的空间,容纳下那么多怀旧的元素,说明设计者的用心,着实让人汗颜。
等到落座就餐,点的菜品并不多,一看餐具品牌,终于知道本店是市内快餐业第一品牌“鸡毛换糖”的杰作,至于菜品入味一般,没有太多的特色。对于第一次进来的客人来说,在一座熟悉的老城里,吃什么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环境。当城市里各个年代的建筑一一拆除,一代代人的记忆逐渐被抹去,很多时候,人更容易触景伤情,一些承载记忆元素的建筑一旦被拆除,与建筑有关的属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也容易一并消失。看到“人民照相馆”,我突然想起家里珍藏着的“外公”的相片,还有自己少年时期的大头照,看到“朝阳门”更是让人想起参加工作时稚嫩的自己。
建筑因为故事变得富有感情色彩,老城的旮旯角落,也因为曾经往事,变得富有内涵。我并不是城里人,对老城的记忆和理解,没有传统城里人的深,自己所感怀的也就是岁月吧。这如厮的岁月,带走了一坐坐建筑,一条条街道,剩下众多的人在这秋日窃窃思语,颤颤悸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