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周,今晨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又迫不及待开始读杨绛的《我们仨》,刚刚读完,总觉得需要写点什么。
《围城》里讲,工作、爱情、婚姻、生活处处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万事总不可能完美顺意。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我们仨》里面的这一段读起来,最让我动容,它赋予了家人更深的含义。家里面三个人的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也不仅仅是丈夫和妻子。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可以是姐妹,也可以哥们……并不似传统意义上的单调且不可逆转,它可以随着时间,随着生活变化任意切换。这也许是因为钱钟书一家读了太多书,看了太多故事,对生活和世界都有了极大的包容,才使然。
但这样的家庭关系多有意思呀!一生只演一个角色难免会厌倦,难免不会将自己困进围城,而这样的家庭关系恰好解了围城的困局。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