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知道A是最佳选择,而自己能力范围只可以做到B,最后反而因为内耗与纠结却只做到了C。
第一次认知到这种情况是在我妈身上。小时候,我们家夏天都会用地笼在田里下黄鳝,那一次爸爸在同一块秧田里连续几天都收获颇多,我妈教育我们:“你们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哟,如果别人知道都去下的话,我们就下不到了。”我是记在心里了,想着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吃完早饭后,我跟爸妈出门,刚走出家门就遇到了隔壁的刘婶婶。我们都没说话,我妈率先开口了,才打完招呼,她就开始说:“你们昨天黄鳝收获咋样,我跟你说,我们昨天在**田里下了很多,连续几天都是这样。”我那时还小,但意识却很强烈,一方面埋怨我妈把我们家的秘密说出去了,另一方面也觉得她说话不算话。心直口快的我马上点醒了她,她反应过来有些尴尬。
后来当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时,我才理解我妈。她不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是内心的需求让她的大脑处于了自动驾驶模式。
很显然,遇到刘婶婶,她想要通过聊天来破冰,想要通过分享自己的秘密来拉进关系,她的初衷是对的,想要做到A,但一不小心却分享了自己的秘密,还让自己尴尬不已,最后以C收场。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说话而说话,最后却得不偿失。
小时候的我非常较真儿,总认为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后来当自己历经社会世俗当中才知道,纯粹的对与错,黑与白是不存在的,想要时时刻刻做到大脑清醒也是非常难得的。当我经历了妈妈所经历的尴尬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其实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遇到跟领导的饭局,我曾经为了A而别扭地讨好恭维,最终成功做到了C,没让别人喜欢反而让自己讨厌。曾经对自己不满意,而努力去模仿别人,最终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猫。
无数次的经验总结告诉我,这样是行不通的。索性我就做自己,索性我就安安静静地聊天,开开心心的喝茶,任社交大牛们觥筹交错去吧。反而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不喝酒的我,在陌生人面前不善言辞的我,不说话其实也没那么尴尬。
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做到A,而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安安心心做好B也没什么,千万不要因为想要做到A,却反而做成了C,就得不偿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