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4年,秦国派大军攻打楚国。项羽骁勇善战的祖父项燕大将军带领10万楚军与60万秦军对战,耗时近一年后,终究寡不敌众,楚军溃败,项燕自杀。两年后,楚国灭亡。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耗时近10年时间,陆续兼并其他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多次东巡以展示自己身为始皇帝的威仪。但位于东南方的楚国自灭亡之后,就一直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语言,以至迷信神仙方术之言的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为近距离探视楚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特意两次出巡楚地。
秦始皇之所以如此重视楚地的安定,除了上述方士之言外,也与楚国自身的实力有关。在战国中后期,楚国国力雄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秦国倾全国之力才灭了楚国。
熟悉历史也都知道后来灭掉秦国的还就是楚人: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这真的是神预言?神诅咒?又为何偏偏跟楚人有关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体现的是楚人的自信、决心、仇恨还是兼而有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那么,楚南公为何出此言? 这就要从秦楚之间的恩恩怨怨说起。
秦楚之间的恩恩怨怨
秦楚两国本相安无事。楚昭王时,吴楚两国交战,吴国打败了楚国。楚昭王派申包胥向秦求救。秦出车五百乘救楚,打败吴国,昭王又回到郢都。这时候,秦楚两国都还不够强大,所以能够相互援助,结成友好。
后来两国都强大起来。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鞍,变法图强,便生了统一六国的想法。
而此时,楚国是东边六国之首。楚怀王十一年,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楚怀王为从长。所以到了战国末期,就形成了秦国楚国两强对峙,二虎相斗的局面。在此秦楚两相对峙的形势下,作为秦相的张仪便采取了"秦之所欲莫如弱楚"政策—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秦、楚两国势不两立—便不择手段地一再向楚国寻衅,造成楚国不利,从而楚人对秦就生怨了。
公元前312年,秦国想攻打齐国,担心齐楚联盟,于是派张仪用离间计,许诺如果楚国不与齐国结盟,就会割让商于600里土地给楚国。不料,楚国和齐国断交后,秦国不认账,只给了楚国六里地。楚怀王恼羞成怒,出兵和秦国作战三次,三次皆败,不仅没收回商于,还丢失了汉中600里,楚国元气大伤,开始仇视秦国了。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又派张仪去见楚王,说是在武关这个地方一起商量一下。屈原就劝楚怀王不要过去,结果楚怀王不听劝。
楚怀王去了之后,就被秦国扣押,秦国威胁他说你给我土地我就放你回去,楚怀王不从,同时楚国别立新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在了秦国,秦国归还了楚王的尸体,在那个时候楚国上下悲伤愤怒,秦楚关系彻底破裂,楚人心里就充满了强烈的对秦国的怨恨。
就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提及的楚南公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预言的实现,基于楚人上下团结的复仇力量
关于楚人的性格,屈原曾在《国殇》中的描写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就是楚国人的心,尚武的楚国,面对秦国从来只有决死之心。而秦楚百年,楚国人对秦国的仇恨更加炽烈。
楚南公深知楚人对秦国的怨恨,明白人心的力量,故而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这句话体现了楚人铁骨铮铮的爱国之情以及复仇的决心。楚人所遭受的耻辱和悲伤有多大,复仇的时候必定要加倍偿还,相信凭借楚国人的意志,后世子孙们一定会打败秦朝替祖先报仇。预言或者说是诅咒的成功实现,也正是基于楚国上下对秦国的怨恨,一种浓烈的复仇情感。
楚国的百姓们一个个也都是有骨气的,早在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他们宁死不屈,没有一个人主动向秦国投降。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有很多的人对他不满,然而其他国家的后人为了保全性命和利益,不惜苟延残喘活着,只有楚国的后人,一直在不断寻找机会报仇。在国家已经被灭亡的情况下,楚人依旧没有向秦国臣服,就算只剩下一口气,也没有放弃抵抗秦国。
在后来的反秦起义中,楚人最先起义,楚人的响应也最为热烈,快速组装起反秦武装,大部分反秦势力中的人都是楚国人的后人。而且,当时与其他五国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楚人反秦是以灭亡秦朝为目的,而其他五国更多只为了恢复自己的国家。后来,我们也都知道率先反秦的陈胜、项羽、刘邦等都是楚人,最终也是他们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为祖先报了仇。
之前知道项羽攻入秦国当时的都城咸阳后,一把火把咸阳城给烧了。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一座繁华的城市就此打住化为乌有,我起初也觉得项羽也太残忍了,简直莽夫一个。后来,了解了秦楚之间的来往怨恨,却也理解了楚霸王进咸阳城后的所作所为。
人间有什么力量是最伟大最生猛凶险坚韧的?
我想应该有两种,一种是爱,另一种是恨,甚至仇恨的力量更胜一筹。复仇的力量太庞大,甚至具有毁灭性,当初爱有多深,反目或者遭受屈辱之后,恨就会加倍。法国作家大仲马的著名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也是围绕着复仇展开。但是我们也别忘了比起浴血复仇征战,和平发展才更是人心所向,才更是百姓所期待的日日夜夜。
【未经允许,本文不可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