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不是书本上凝固的知识,而是积淀在活生生的时代精神里的精华,是对时代进步的执着追求。当我们追求“形而上“时,它是牢牢固定在时代大地之上的。在哲学学习的过程中,像解释黑格尔“精神”概念的例子一样,仅仅停留在哲学的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上是不太够的。
随着通俗类哲学读物的大量出现和现代教育的普及,更多人逐渐了解了哲学的内涵和意义。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哲学的本来面貌吗?一种理论倘若缺乏丰富完整性和基本观点,随感还有何不同?作为哲学,它必须用一种规则证明自己,用一种方法推导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涉及有和无、自我和外在、现象和实在等,从一系列立论、举证、诘问、反驳中,从对若干关系的梳理和辨识中,得出结论并辩护,或者去攻击,如此这般才是哲学的精髓所在。
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书中,哲学思维的严整性和生动的表现力合二为一。书中每一章都以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但不曾深入思考的问题开始,提供给我们历史上的相关观点,再以一连串疑问结束每一章。在哲学的起源这个问题上,包括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哲学起源于惊疑与闲暇。然而现实却将我们的好奇心不断磨灭,我们渐渐生活在一个失去了好奇心只剩下如何适应的世界。书中不断提出问题,去唤醒我们仅存的一点好奇心,对我们的生活进行反思和思考,从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本书无疑是非常精彩的。
作者开篇便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有趣但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会为本书对问题的解读而产生强烈的兴趣。这种从生活极其浅易的问题出发,来引导你进行思考,正是该书的魅力所在。书中以问题为核心,让你了解各个时期的哲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重要观点,对一些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譬如书中第三章《上帝》,围绕着每个中心问题,作者思维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有必要抵达的角落,它把最关键的内容抛了出来,作为一部导论性质的书,它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它并没有忽略那些带走根本性的观念,以及论证过程。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哲学的原因,也有不学的理由。实际上不论我们学不学这门知识,它早已经深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哲学本就是从对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开端,从小问题一直追问到大问题,而解决大问题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用来解决小问题。人们之所以读哲学,是因为一些问题的困扰,在探讨问题的答案中,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才恍然悟到:“原来我关注的就是哲学啊!”
两千多年的苏格拉底也是如此,那时的他也只是在追求智慧(爱智慧),他也搞不懂诸如“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虔诚”、“什么是美”这些基本问题,为之苦恼。但后人把他的“爱智慧”总结出了一个专有名词并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科,这就是“哲学”。
《大问题》把哲学拉回了人间,并向着通俗却包含着深度的知识取向作出了不懈努力,当我们陶醉于作者类似天才的叙述中,我们会感到它平易近人却又不肯受半点委屈般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的样子,生动形象而又善解人意。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皆是为普通读者所考虑,正如哲学大师奥修所言:“当鞋子合适的时候,脚被忘却了。”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哲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