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尤其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初来咋到进入陌生的文化,稍不留神,就会遭遇交流的误解。美国留学生,生活中经历的“cultural shock”,也就是文化冲击一定不少,确实要适应一段时间。
但是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美国校园,遇到的文化障碍照样不少,有时候甚至会演变成矛盾冲突。
比如不要随意称呼老师,不要随意道歉,不要乱送礼物等等。有时候真的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了解这些校园文化雷区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美国校园到底有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碰的呢?
不要轻易在书上做笔记
在国内时,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愿意,甚至是十分高兴看到同学们在书本上做标记。这证明,孩子对学习是认真的,用功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能这样了。当然,如果你不想把你的书卖掉,或者是回收继续利用的话,你就可以在上面乱写乱画。要知道,美国的课本价格十分昂贵,动辄就到三位数。
一本没有明显使用痕迹的Used Book如果原价100美元,运气好的话按照like new的新旧程度卖个70美元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书上有笔记或者荧光笔画的痕迹,可能新旧程度就会被定义为“accptable”,卖30块钱都不到。
不要轻易说“那个”,尤其是在赛百味...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对待种族歧视问题往往是非常认真严肃的,而称呼黑人“Negro”或者“Nigga”都是大忌中的大忌。
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口头语“那个”,在不明就里的老外耳朵里就可能听成“nigga”...如果不巧对方是个脾气暴躁的大膀子黑人同学........这是真的真的很尴尬、很危险的事情。
不能随便称呼老师,而要称呼教授
美国大学校园里一般称老师不是老师而是教授(某些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更喜欢别人叫他/她Dr.),这对于爱面子的美国人来讲是十分考察的。
毕竟,他们是喜欢职务高一些的称呼,而教授听上去更令人享受。所以,你不要随便在老师面前称呼他老师,而要叫他教授。
我曾有一个呆萌美国朋友,在邮件开头里用了Ms.而不是Prof.称呼她的教授,结果导致她的教授直接在回信里发飙,“你叫我Ms.是不是认为我不够专业,不配当你的Professor?如果你有意见直接说,如果没意见下次不要再用Ms了。”
不要轻易和同性跳舞
对于美国公认的社交礼仪来讲,同性是不能双双跳舞的。如果你刚去美国为了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你选择了和同性朋友们一起跳双舞的话,那么他们会用好奇的目光看你。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想“现在的亚洲人也蛮开放呢,也敢公开出柜了。”所以,如果你不想被误解,那么就不要选择和同性跳舞了。
不要过分谦虚
在中国,谦虚被讲成是美德。可是在美国后,你千万不要觉得你谦虚也会被美国人看成是美德。
比如在和美国同学交流时,你说你的英语讲得并不好,可是在后来的交流中对方发现你能说一口流利而地道的英语,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虚伪的人,不值得交往。美国人会觉得你是在撒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
小编有一个朋友就读于学霸云集的哥大,在一门非常难的化学课上考了个97/100的成绩,要知道全班平均分只有60出头。
他的朋友问他考的怎么,他很谦虚的说“not bad",他朋友继续跟他抱怨“这次考试好难啊,我才6x,你呢?”“97....”“shit”...
因此,在美国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某一方面特别优秀,那么你就勇敢地大方地接受他们的夸奖就好。
不要轻易主动讲“I am sorry”
在中国,我们如果犯错了,一般会说,对不起,或者是抱歉。事实上,在美国,可不能随便讲出“I am sorry”这样的话来。
为什么,因为在美国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是你承认这件事情的犯错主要责任人是你,而并不是对方。
如果在某些带有纠纷的事件上,你说了这句话,那么对方是会追究你的责任的。千万不要到时候做个哑巴吃黄莲,痛苦的只会是你自己。
不要乱送礼物
一般情况下,我们中国人为了表示友好,会给同学送送礼物啊或者贺卡之类的东西。但是在美国,除了正式的场合,比如生日,同学特殊的日子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送礼物外,其他的时间最好是不要送。
因为在美国,他们在不特殊的日子里收到礼物会有心理压力,认为你这是有什么事情要求他帮忙,或者是另有其他的目的。
曾经有个留学生不知道怎么想的,给他的教授送了一座雕塑,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雕塑的造型是一个握紧的拳头。然后这名有些神经质的教授认为这个学生是在威胁他!随后就跟学校举报了这件事,最终学校委员会一致决定把这名留学生开除了......
当然,如果你在他们特殊的日子里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好的话,就直接送花。花是美国人最受欢迎的礼物,当然,香水和电子产品也是不错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