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Da_Pang_Xiong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13:38 被阅读117次

    独立其实也不成熟###

    有人说,人类都是早产儿。刚出生的小马,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走。可是人类的婴儿要七坐八爬,一岁才会走路,然后在父母的呵护、抚养、教育下,一点点成长。大学毕业之前,你基本不具备独立的能力,离开“衣食父母”几乎无法生存。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依赖期”(Dependent)。

    大学毕业后,你迫不及待地远离家乡,越远越好,就算在同一个城市,也会想方设法脱离父母,独自租房子住。你为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激动不已,因为那意味着你可以独立了。你相信,只有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虽然比依赖要辛苦,但你知道独立才是成功之路,所以什么事都自己做。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独立期”(Independent)。

    但你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并渐渐发现,自己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终究是有限的。你从害怕依赖别人,到开始尝试和别人合作,甚至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信赖的战友。一群各有优势但都不完美的人,彼此合作,终于成就了一番真正的事业。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互赖期”(Interdependent),也就是互相依赖期。

    依赖显然不成熟,独立其实也不成熟,只有基于彼此优势的互相依赖,才是真正的成熟。

    ** 成熟模式图:如何走向真正的成熟**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ng

    ** 什么是“成熟模式图”?**
    就是从依赖期,走过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的两个阶段,七个习惯。

    ** 第一,从依赖到达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

    *** 如何实现独立?***
    史蒂芬说认为,有三个习惯可以帮你:
    ** 1. 积极主动,就是从“我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
    ** 2. 以终为始
    ,就是“先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未来”;
    ** 3. 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紧急的事情”。

    ** 第二,从独立到达互赖的“公众成功”阶段。**

    *** 如何实现互赖?***
    史蒂芬认为,有另外三个习惯可以帮你:
    ** 1. 双赢思维,就是“要不然你也成功,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
    ** 2. 知彼解己
    ,就是“比被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别人”;
    ** 3. 统合综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竞争对手共赢”。

    第7个习惯: ** “不断更新”** 。
    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更加成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详解七个习惯

    一、积极主动

    概念:积极主动

    二战期间,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

    你们知道,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那几乎就意味着死刑。弗兰克当然很痛苦。很多犹太人都从“为什么”的愤怒和恐惧,逐渐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最终精神彻底崩溃,死在集中营里。

    在必死面前,应该算是没有选择了吧?

    其实并不是。弗兰克看到,还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来,而且变得更坚强。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高贵地面对苦难。他深受感染,决定“选择”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唱歌搞活动,和集中营中的囚徒们一起,渡过难关。

    战争终于结束了,弗兰克也最终走出了地狱,他写了一本著名的书《Ma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生命的意义),他在书中说:** 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卸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但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消极,就是在抱怨中臣服于困难。消极,就像一块巨石一样,把你,和你周围的人一直往下拉,一直往下拉,直到沉入海底。

    所以,史蒂芬·柯维说,*** 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第一个必须建立的习惯,也是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 积极主动,就是从“环境决定论”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就算看上去再不可能,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出积极的改变,哪怕是改变一点点,都是在浮出水面,游向岸边。***

    运用:如何积极地获得主动权?

    ** 怎样才能不让外部环境,或者别人左右你,积极地获得主动权呢?**

    史蒂芬在书中介绍了几个方法。

    ** 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别人提了一个大胆的提案,你脱口而出“不可能”。他的提案是个刺激,“不可能”是你的回应。但真的不可能吗?先别着急下定论,至少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30秒时间想一想。别小看这短短30秒,它帮你从你的情绪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然后交给理性和价值观。

    # 谨记,多听少说,先思考再说话
    

    ** 第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

    *** 你的语言代表你的心声。***

    你说:我就是这样做事的。
    你心里其实在想:我这辈子改不了了。你把改不了的责任推卸给命运。
    *** 试着选择积极的语言替代,比如: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你说:他把我气疯了。
    你心里其实是在想:是他的责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绪。你把生气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 试着选择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 改变心态 积极生活,控制情绪
    

    ** 第三,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你关心健康、事业、甚至世界局势,这是“关注圈”。但关注圈中有些事,是你无法影响的,比如谁当选美国总统。

    关注圈中,那些你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小圈,叫做“影响圈”。

    影响圈

    *** 怎么才能积极主动?***
    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影响圈上。

    比如,我不能影响上海的房价,但是我可以增加能力,赚更多钱;我不能影响老板的脾气,但我可以学习向上管理,增强有效沟通;我不能让一天变成25小时,但我可以加强时间管理,拒绝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 思考及定义自己的影响圈,关注圈
    

    二、以终为始

    概念:以终为始

    想象一下,你受命去盖一栋大楼。你怎么开始?兄弟们,跟我上!干起来再说!这显然是不行的。估计你这样的建筑商,在电视剧里活不到第二集。盖大楼,一定要先设计: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你喜欢吗?喜欢?好,然后,开始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最后,图纸拿去,开干。

    你心中一定要有那个“终”,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始”。这就是:以终为始。你要先通过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Mental Creation),设计出大楼,也就是那个“终”,然后才能通过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Physical Creation),从“始”出发,建造出大楼。

    第一次创造的终,是第二次创造的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运用:如何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

    *** 怎样才能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呢?要注意三件事。***

    ** 第一,目标。**

    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突然,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逃脱了。

    故事讲完了,你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吗?

    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有人说: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都是好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土拨鼠就是你的目标。*** 可很多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常常迷失自己的目标。***

    1. 对于个人,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2. 对于企业,我的公司愿景是什么?
    3. 对于项目,我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 成为第一次创造者,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坚定地追寻目标。***

    ** 第二、原则。**

    有了目标之后,成为第一次创造者,你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

    经常有学员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留言,润总,你讲得非常好,但能不能不讲5分钟,改成20分钟呢?我每天跑步20分钟,正好听完。但是如果我真改为20分钟,就一定会有学员留言,我刷牙只有5分钟,润总你改回来吧!

    《刘润·5分钟商学院》有自己的原则:用最少的时间,帮你掌握最透彻的知识。

    王石也是很有原则的一个人。在攀登珠峰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帐篷里,积蓄体力。队友说:出来看看,景色真美!王石说:外面的景色很美,但我更想到达山顶。

    ** 第三,计划。**

    1911年,英国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展开了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类的比拼。斯科特团队17人,而阿蒙森团队5人。你猜最后谁先到了?你猜对了,是阿蒙森。阿蒙森赢在计划。

    首先,阿蒙森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他的5人团队,准备了3吨物资,而斯科特的17人团队,只准备了1吨。

    其次,阿蒙森做了充分的研究。他去南极之前,专门和爱斯基摩人住了很长时间。所以,斯科特用马来拉物资,而阿蒙森选择了狗,因为狗不会出汗。在南极,斯科特的马跑起来就开始出汗,然后……就冻住了。

    还有,斯科特天气好时就多前进一些,天气差时候就少。但阿蒙森坚持不管天气如何,每天30公里,保持体力。

    最后,阿蒙森首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虽然随后也抵达南极点,但最终死在了回程的路上。

    ** 小结:认识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第二个习惯,是把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的那个“终”,作为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的那个“始”。

    怎么才能以终为始,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要注意三件事:目标、原则和计划。

    如果没有第一次创造,许多人都会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虽然看上去忙碌不已,或者非常享受,但这种享受,可能只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拉开了躺椅。

    第一次创造是指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rist Creation)。
    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
    # 要确定目标,坚持原则和做好计划
    
    #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
    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 观和原则。
        比如 :
        1. 家庭第一
        2. 做事以良知为准绳,尽量多帮助他人
        3.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
        4. 控制情绪,多听多想,换位思考
        5. 珍惜时间,积极主动
        6. 谦虚,多请教他人
        7. ......
    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
    
    #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三、要事第一

    案例:

    美国某小镇有一个消防队。他们是真的“救火队员”,救的是“真火”。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他们也总是疲于奔命于各种“重要且紧急”的火情。

    他们有办法减少“重要且紧急”事情 —— “救火”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救火不就是你们存在的意义吗?不救火,那还要你们何用?

    这个消防队不这么认为。为了让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他们决定,在救火之外,派专门的队员上街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易燃物和各种隐患,并逐项反应改进。

    一开始工作量更大了,而且效果并不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小镇的火情真的减少了。而因此,消防队就有更多时间上街检查,然后火情进一步减少。最终,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变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 专注于重要(但还不紧急)的事情,在它慢慢变得紧急之前完成它,这就是“要事第一”。***

    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矩阵”法

    *** 史蒂芬以轻重为一维,缓急为另一维,构建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图:时间管理矩阵。***

    时间管理矩阵

    为了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我们针对四个象限,应该用不同的策略。

    ** 第一象限,重要,并且紧急。**

    突如其来的公司公关危机,下周就要提交的投标方案,追赶本月销售指标,在重大行业论坛上的演讲文稿等等,这些都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

    虽然这个象限的事情,是你的焦虑之源,但是对待它们你并没有什么讨巧的办法,只有立刻、马上动手完成,杀掉一个是一个。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每日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每周检查项目进度、风险控制点,招聘更好的人才、清除污水员工,常规性拜访客户,和合作伙伴座谈,结识真正的高手,扩展自己的人脉,一次真正的休息等等,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因为不紧急,它们常常往后排,再往后排,直到变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污水员工逼走了几个优秀员工,客户因为疏于沟通而流失给了竞争对手,项目风险雨后春笋一样浮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车到山前发现没学过套路。

    *** 要事第一,其实就是指:把时间尽量优先花在第二象限。***

    **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

    电脑上经常跳出来的新邮件,手机嘟嘟嘟的各种通知,各种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会议、论坛、活动:哎,你有空也来吧。

    这些事情也许是紧急的事情,但很多并不重要。试着关掉邮件、关掉电脑、关掉手机。对于“哎,你有空也来吧”的活动,你应该一律没空。别编理由,温柔而坚定地说:谢谢啊,我就不去了。

    为什么没有时间做第二象限的事?因为第三象限的事做太多了。

    **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

    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公司叽里呱啦地八卦、在家里稀里哗啦地追剧,都应该戒掉。除非你认为这些对你是“真正的休息”,但别休息上瘾了。

    ** 小结:认识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小于15%,这样你就可以把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减少到20%~25%,达到“忙,但不焦虑”的“要事第一”的境界。

    这时候,你可以也像比尔·盖茨一样得瑟地说:** 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得到专栏

    四、双赢思维

    概念:双赢思维

    有一次,阿里的销售人员在做培训。马云顺便去看了下。他发现,培训老师居然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他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

    为什么?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交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双赢思维(Think Win-Win)就是说:两个人之间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之上,那我就不干。

    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再寻求被别人理解。理解别人,是重要的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

    ** 怎么做呢?**

    • 第一,戒掉“自传式回应”;
    • 第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
    • 第三,移情聆听。
    戒掉“自传式回应”。#####

    ** 什么是自传式回应?**
    就是随便一个话头接过来,都能谈自己半小时,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地给出建议。

    比如“我当年也经历过你同样的人生阶段,你应该这样做”,这是“好为人师”型的自传式回应,随时随地做人生导师;

    比如“你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事实”,这是“价值判断”型的自传式回应,随便下判断、给定论;

    比如“你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更多的个人利益”,这是“自以为是”型的自传式回应,妄断别人的动机;

    比如“为什么你一定要成功?成功有意义吗?”,这是“追根究底”型的自传式回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追根问底。

    *** 自传式回应,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是阻碍自己听,阻碍自己理解别人的病。得戒。***

    知彼解己

    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秉持双赢思维,运用知彼解己的习惯,才能产生统合综效的成果。

    ** 怎么训练综合综效的习惯呢?**

    首先,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
    然后,培养自己,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
    最后,找到共享的目标,通过创造性的合作,发现“天啊,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的第三方案。

    # 第三选择
    

    七、不断更新

    运用:如何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史蒂芬说,你需要养成第七个习惯,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 第一、身体。**

    想要在商业、管理、个人方面做得更优秀,你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一天要出现在4个城市,苹果CEO库克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身体,就是你的手机电池。没有一块大电池,或者电量始终在20%以下,是成不了大事的。

    *** 那应该怎么办呢?***

    • 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以及定期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 身体训练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 第二、精神。**

    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009年,我参加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地里,用4天,徒步了120公里。单调的景色,疼痛的双腿,理想、行动、坚持,冲过终点那一刻,我不是豪情万丈,而是平静如水。

    2013年,我飞到青海,用5天时间,在3300米的海拔上,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了360公里。有一天实在没有完成当天目标。第二天,我倒退20公里,追上部队,完成了全程。

    2015年,我和10位朋友一起,远赴非洲,用7天时间,攀登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在大雨、极寒、高原反应等等恶劣环境下,最后我们登顶的那一刻,所有人抱头痛哭。

    *** 快乐是奖赏,痛苦是成长。***经过这样的精神训练,你几乎可以面对任何商业世界的挑战。

    ** 第三、智力。**

    智力,就是你手机的操作系统。智力训练,就是增加操作系统的功能,安装各种APP。

    *** 怎么做呢?***

    1. 多读书。
      -- 虽然微信上有很多文章,但大部分微信文章的内容比较碎片、甚至比较片面。我自己写过不少书,当我试着把自己某篇文章的观点,写成书的时候,会把自己挑战得体无完肤,甚至最后放弃。
      -- 可以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得到”里的“每天听本书”是个很好的快速获取书籍精华的方式。如果你对某本书深有感触,应该再把全本找来,仔细阅读。

    2. 多写作。
      -- 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你会发现,你以为自己想清楚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写作,可以帮你把囫囵吞枣吃下去的知识,消化吸收。
      -- 可以试着至少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公开发表,接受大家的质疑。这些质疑,可以进一步帮助你完善思维和知识体系。

    ** 第四、社会/情感。**

    还有一项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的,是社会关系,情感连接。

    常有人问我:你认识那么多人,这个人脉是怎么建立的?

    *** 我说:给予价值。***

    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用价值浇灌人脉,那就只能用人品抵押。抵押到最后还不起了,你还想借,就会破产。

    *** 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所以,持续的给予价值。这是更新、积累人脉的唯一方法。

    ** 给予,减去索取,等于人脉;
    付出,减去回报,等于胸怀。**

    不断更新

    最后 : 认识习惯

    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但你却可以做得那么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逻辑很重要,但人的行为,只有5%是由思考脑中的逻辑驱动的,还有95%,都是由反射脑中的习惯驱动的。

    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养成好的习惯,不但可以让你做自己,更是做最好的自己。

    养成好的习惯,本质上,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反复训练,成为反射脑中的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认识习惯

    *** 摘自得到APP - 《刘润·5分钟商学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sgzttx.html